新冠疫情如何使東南亞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新冠疫情如何使東南亞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東協人口超過6億4千萬,區域各國工資上漲,民眾有能力在市場上購買更多的中國產品,包括手機。東協成員國的工業化催生了大量從中國購買原材料的工廠,並將製成品在中國出售。

今年,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世界富有國家經濟活動放緩,東協國家和中國之間的經濟活動增加,東協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中國官方新華社說,2020年頭5個月,東協和巨大的中國市場之間的貿易額達到240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4.2%。中國同東協的貿易占其全球貿易總額的大約15%。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3月開始放鬆因疫情控制而關閉的工廠。東協國家的越南和馬來西亞緊隨其後。與此同時,疫情爆發稍晚的大部分西方國家仍在疲於應付關閉,供應鏈削減和消費者情緒疲軟的局勢。

RTX7IB97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因著疫情趨緩,越南學校目前已恢復上課。
RTS38URS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越南封成解禁後,河內再次恢復忙碌的車潮。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金融銀行(BDO UniBank)首席市場戰略師維拉斯說:「我們做事情,有一種單一的思維方式,最好跟你的同僚打交道。」

他說:「這就是亞洲潛在反彈的原因。即使你看看他們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方式,與西方國家相比,他們更緊隨封鎖經濟。」

過去20多年,由於自由貿易協議、工業化,以及地理位置臨近而降低運輸成本,東協已經擴大了同中國的貿易關係。

去年,歐盟擠掉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是「協力管理諮詢」(Dezan Shira & Associates)說,為抗擊新冠病毒疫情而關閉經濟,阻礙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歐中貿易。

新加坡的金融諮詢公司IHS Markit的首席亞太經濟學家比斯瓦斯(Rajiv Biswas)說,歐洲停工的工廠從中國購買較少的零部件,並且向中國運輸較少的製成品,如汽車。

由於美中兩年多的貿易糾紛導致進口關稅猛增,美國作為中國的貿易夥伴的地位在減弱。全美各地的疫情關閉導致消費者購買力急劇下跌,這進一步減少了雙方的貿易量。

比斯瓦斯說:「為什麼(與東協的貿易)比美國的大,其原因在於貿易戰,以及今年的關閉影響了中美貿易。此外,從3、4月和5月的大部分時間,歐洲大部分國家疫情嚴重,處於關閉狀態,因此中歐貿易也減少。」

東協已經蓄勢待發。東協和中國2010年開始實施零關稅貿易協議,雙方出口商的成本驟減。預計,東協和中國最快今年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將更便於雙方的貿易。

東協人口超過6億4千萬,區域各國工資上漲,民眾有能力在市場上購買更多的中國產品,包括手機。東協成員國的工業化催生了大量從中國購買原材料的工廠,並將製成品在中國出售。

「協力管理諮詢」公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說,「由於日益緊密的一體化供應鏈」,與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從工廠密集的越南進口上升24%,中國從印尼的進口額同比增加13%。

比斯瓦斯說:「部分由於歐洲供應鏈的斷裂,中國今年第一季度從東協進口的集成電路飆升了大約26%。他說,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工廠能夠生產有關的集成電路。」

新加坡聯昌國際銀行(CIMB)經濟學家宋成文說,中國仍然需要從東協國家那裡購買棕櫚油、橡膠和加工食品。他說:「隨著經濟逐漸從關閉中解禁出來,重新恢復過來,這些商品的經濟活動將開始回升。」

本文經美國之音授權刊登,原文請見:新冠疫情如何使東南亞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