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丑」從電影來到人間,將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一群黑人和白人打著社會正義的旗號,公然搶劫、縱火,大概就是一群小丑從電影來到人間的時候。
美國黑人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被員警不當執法致死引發的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已經席捲美國多個城市,還外溢到世界其他地區,演變成一場關注原住民、難民等弱勢族群權益的平權運動。
今(2020)年對於美國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一年,截止6月14日,COVID-19疫情已經感染超過200萬人, 死亡人數逾11萬人。隨著抗議活動在全國串聯,前期的防疫成果也將毀於一旦。5月,美國的失業率達到13.3%,去(2019)年同期僅為3.6%。今年適逢美國大選年,國內政治形勢因疫情、中美關係以及這次的抗議更加對立和撕裂。
這波抗議活動雖然打出的是反種族歧視、反員警暴力等訴求,但是卻暴露出了美國和其他國家共同面臨的一些深層次社會問題。這樣的問題不分膚色、國界和政治制度,而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
當「小丑」從電影來到人間
去年有一部叫做《小丑》(The Joker)的電影在全球大火,它講述了立志成為喜劇演員的社會邊緣人物亞瑟不斷被周遭人嘲弄、欺侮,最終走上報復社會之路的故事,他不是我們往常所認知的最後受到正義審判的反面典型,相反他成為反抗精英、爭取正義的英雄人物。
這部電影上映後,曾經引發不少爭議。有支持小丑的人戴面具、化小丑的油彩妝進入影院觀影,影片尾聲的時候,一群觀眾對小丑報以掌聲。而批評者認為,這部電影美化暴力,並為極端行為找藉口。美國數家影院的員工還收到來自軍方的提醒,在《小丑》上映當天有可能會出現大規模槍擊。 為此,美國的一些電影院宣佈禁止戴面具、化油彩妝或者穿戲服的觀眾進入電影院。
小丑的形象為什麼能如此俘獲人心呢?大概每個底層人物心裡都有一個小丑,他們或多或少有著反社會的人格。亞瑟是一個已被壓到極限後強烈反彈的彈簧,其他人可能還有再往下壓的空間。影片的開頭就預設了一個嚴重分化的社會環境,勞資衝突、貧富懸殊,整個社會已經失靈。
高譚市廣播播報:垃圾車罷工18天,每天堆積一萬噸垃圾。連高級住宅區都變成貧民窟,這是幾十年來的第一次,全市進入緊急狀態。
這時候亞瑟一邊聽著廣播,一邊畫著小丑妝,露出詭異的微笑,還用手拉開嘴巴做出誇張大笑的表情。他的笑裡不僅有對富人的幸災樂禍,也有「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的無奈。
亞瑟和有精神病的母親相依為命,他自己也有心理健康問題,會莫名其妙大笑。用亞瑟的話來講,「有心理疾病最糟糕的是,所有人都期待你假裝自己沒病。」他一直靠著政府提供的社會福利看醫、吃藥,但是當時政府為了節省預算,已經決定暫停此項社會福利。這對於生活已經很艱難的亞瑟一家來說,無疑又是雪上加霜。
影片中虛構的小城不是19世紀的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考察美國後,在《民主在美國》一書中描述的自由民主、欣欣向榮的淘金樂土。也不是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讚美的那個團結友愛的新大陸。
影片中的小城冷漠自私、唯利是圖、恃強淩弱,影片開頭亞瑟被一群小流氓搶走看板,亞瑟追到巷子裡,結果被一群人痛打。他的母親堅持給曾經工作了三十多年的東家寫信,卻一直石沉大海,母親天真地以為東家不會忍心看到母子困頓。亞瑟知道自己是「私生子」後,去找「父親」,結果門都沒有讓進,「父子」還隔著門扭打起來。當投資銀行的精英在地鐵裡調戲女孩,一旁的亞瑟不由自主地大笑,結果惹怒了精英,亞瑟本想解釋自己有病,但是拳頭立馬揮了過來,被打趴下的亞瑟燃起熊熊復仇的烈火,掏出槍,砰!砰!砰!
凶案曝光後,市民並沒有同情投資銀行精英,相反他們認為兇手是英雄。當市長候選人譴責行兇者僅是自身不努力才對成功人士洩憤,嘲諷他們如同「小丑」般的可笑。此番言論導致仇富的示威活動在各處展開,抗議者紛紛戴著小丑面具。
這部電影改編自以塑造標誌性英雄人物見長的DC漫畫,不得不說作者非常有預見性。影片描述的社會背景有太多現實的影子,悲劇性的人物亞瑟似乎也能和當下的美國平權運動有某種鏈接。

美國著名公共知識分子、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史教授理查.霍夫士達特(Richard Hofstadter)曾經寫過一本《美國的反智傳統》,作者深深感受到美國人對純粹的學術,包含深厚的人文學養、抽象的理性思辨、審慎的推敲論證等內容存在漠視甚至是敵視,知識份子、學界精英和社會大眾經常是脫鉤的,美國社會有著反精英、反知識傳統。
美國的反智傳統可以通過下面這個故事生動展現:美國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有一次清晨緊急召見他的秘書長,問這位秘書長週六有沒有去參觀一家博物館。這位秘書長說,他週六的確在博物館裡參觀。尼克森告訴他,當時美國人都在看一場重要的球賽,這場球賽使大多數的美國人熱血沸騰,你怎麼可以不看球賽?尼克森還告訴他,如果大家知道你不看球賽,我會損失幾百萬選票。
當然這也不是說社會精英在美國就一無是處,他們依然處於金字塔頂層,優先分配各種政治、經濟、社會資源。而像亞瑟這樣一群處於金字塔底層的小人物,他們和上流精英之間的鴻溝無疑是巨大的。亞瑟就曾經感慨,「要是我橫死街頭,你們怕是理都不理我」、「 我希望我的死,會比我的生更有價值。」 這恐怕就是每個社會的現實,雖說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憲法都規定「人皆生而平等」,但現實是有些人比別人更平等,有些人和別人根本不在起跑線上,就算有公平規則,也很難有公正結果。亞瑟最後悟出了「貧窮才是真正的病」。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