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漏油、蛾災都與它有關,西伯利亞出現最熱紀錄「北極38度C」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今年出現異常高溫。在西伯利亞的西部地區,整個5月的氣溫都較往常高出攝氏10度。丹麥氣象研究員聲稱如果沒有全球暖化,5月出現的異常溫度,很可能在10萬年才會發生一次。
過去曾出現攝氏零下68度極端低溫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小鎮維爾霍揚斯克(Verkhoyansk),竟在本月20日測得攝氏38度高溫。雖然尚未經過認證,但專家指出,這很有可能是西伯利亞、甚至是整個北極圈有紀錄以來,最高溫的時刻。
《美聯社》報導,根據俄羅斯氣象數據網站「Pogoda i Klimat」資料,維爾霍揚斯克鎮20日高溫達到攝氏38度(華氏100.4度)。
氣候專家貝拉德利(Jeff Berardelli)指出,這幾乎是北極圈有紀錄以來最熱的高溫。他補充,這樣的溫度原來預計會在2100年出現,沒想到提前了80年。
Likely the hottest temperature ever recorded in the Arctic happened today-100.4 F- What's happening in Siberia this year is nothing short of remarkable. The kind of weather we expect by 2100, 80 years early.
— Jeff Berardelli (@WeatherProf) June 20, 2020
For perspective Miami has only reached 100 degrees once on record. https://t.co/WDPRmLRD4d
維爾霍揚斯克鎮坐落在北極圈內(北緯62°),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Moscow)東北方大約4660公里處,甚至比阿拉斯加的極光之都費爾班克斯(Fairbanks)還更北。
該鎮約有1300位居民,金氏世界紀錄(Guinness World Records)認證這座城鎮出現過最極端的溫差,當地曾測到攝氏零下68度極端低溫,過去的高溫紀錄則為攝氏37.2度。
根據《美國之音》,專家們將異常的熱浪歸咎於壟罩在該地區上方的大面積高壓,該高壓已經在西伯利亞上空停滯了將近2個星期,阻止了涼爽的空氣向南流動。
10萬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北極高溫
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今年出現異常高溫。
《CBS》報導,自今年1月開始,西伯利亞部分區域的溫度已經異於平常。在西伯利亞的西部地區,整個5月的氣溫都較往常高出攝氏10度。
《衛報》引述丹麥氣象研究員斯坦德爾(Martin Stendel)的觀察,他聲稱如果沒有全球暖化,5月在西伯利亞西北部出現的異常溫度,很可能在10萬年才會發生一次。
而不只西伯利亞,Berkeley Earth project的首席科學家羅德(Robert Rohde)說,整個俄羅斯在2020年經歷了破紀錄的高溫,1至5月的平均溫度比1951-1980年的平均溫度高出了攝氏5.3度。
異常高溫會帶來哪些後果?
去年12月,俄羅斯總統普亭才針對異常高溫發表了評論:「我們一部分的城市位於北極圈北方,就在永凍土之上。如果永凍土開始融化......你可以想見它的後果會是什麼。這非常嚴重。」而在今年6月初,北極圈內的工業城市諾里爾斯克(Norilsk)就發生了嚴重的漏油事件,約2萬噸柴油自俄羅斯西伯利亞一處發電廠貯藏設施外洩、汙染水道,俄羅斯因此進入緊急狀態。除了設備老舊的問題以外,永凍土解凍也被認為是造成儲油槽地底支柱倒榻,造成悲劇的原因。
另外,野火也席捲了西伯利亞數十萬公頃的森林。當地的農民會在春季點火清除植被,不過在高溫和強風的作用之下,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濃煙甚至從衛星影像上都看得到濃煙。

高溫不只帶來大火,也帶來成群的飛蛾。飛蛾通常在冬季不活動,只在春、夏、秋季進食,不過因為全球暖化,這些飛蛾能活動的日子正在延長。蛾類專家索達托夫(Vladimir Soldatov)告訴《法新社》,在他整個職業生涯中,從未見過如此大群、成長如此迅速的飛蛾。
北極暖化已陷入惡性循環
《華盛頓郵報》報導,整個北極地區正因為人為的全球暖化,氣溫正在迅速上升。除此以外,氣溫上升的原因還包括融雪、冰、空氣和陸地溫度間的循環加速。
《CBS》指出,北極變暖的速度,是地球平均速度的2倍以上,而由於溫度迅速升高,導致海冰快速減少。過去40年來,海冰的體積減少了50%,如此一來,不但會降低地表(冰層)反射率,反而增強陽光的吸收率,從而導致該地區升溫得更快。
而高溫引發的大火,也造成當地永凍土融化,將向地球釋放更多的變暖溫室氣體。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Temperature hits 100 F degrees in Arctic Russian town(美聯社)
- Heat Wave Shatters Record in Siberian Town(美國之音)
- Arctic records its hottest temperature ever(CBS NEWS)
- Climate crisis: alarm at record-breaking heatwave in Siberia(衛報)
- Hottest Arctic temperature record probably set with 100-degree reading in Siberia(華盛頓郵報)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