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質疑新竹縣焚化爐BOO案圖利廠商,綠黨議員抗議「被停權」

質疑新竹縣焚化爐BOO案圖利廠商,綠黨議員抗議「被停權」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李秉芳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現有24座焚化爐,足以消化一般民生廢棄物,但重點是事業廢棄物佔去了焚化爐的處理量能。

新竹縣焚化爐的BOO案爭議不斷,綠黨縣議員余筱菁今(23)日率當地民眾到立法院外表達訴求。余筱菁表示,新竹縣環保局違反《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簡稱促參法)程序,也質疑環保局和議員圖利、護航特定廠商,她也為此事被縣議會認為是「損害議會名譽」,多數表決後「被停權」1個臨時會會期。

BOO(Build-Own-Operate)即建設一擁有一經營,承包商根據政府賦予的特許權,建設並經營某項產業項目,但是並不將此項基礎產業項目移交給公共部門。

新竹縣為什麼要蓋焚化爐?

《自由時報》報導,新竹縣政府環保局表示,新竹縣沒有焚化爐,每天有至少250公噸的家戶垃圾要處理,迄今只能以每年1億多元的經費仰賴新竹市和苗栗縣代為焚化;然而每年3至5月又得因應焚化爐歲修,在已確定不再掩埋的垃圾場裡暫時露天堆置垃圾,可見委外代燒並非一勞永逸,還有回運的飛灰、底渣須處理,新竹縣應該儘速有自己的垃圾焚化爐。

新竹縣政府去年10月辦理「新竹縣促進民間參與高效能垃圾熱處理設施投資BOO案」政策公告作業,本月6日核定審查結果,公告「台鎔科技」公司為最優申請人,後續將辦理簽約。依據相關法規邀請專家學者及投資申請人在4月11日辦公聽會,並讓當地居民共同參與表達意見。

不過這個過程當中有諸多爭議。

抗議焚化爐案,議員遭縣議會「停權」

新竹縣議員余筱菁一直在縣議會針對此案提出質詢,又帶著當地民眾到處抗議;4月時還在臉書上質疑國民黨縣議員張益生與新建焚化爐案廠商有「利益輸送」,張益生以「誹謗罪」提告,並且以誹謗議會名譽為由,送交紀律委員會。

余筱菁指出,目前新建焚化爐唯一的得標廠商台鎔,去年曾發生過氣爆意外,但案子在縣政府、國民黨議員支持下,相關的預算補助案又進入程序委員會,質疑有圖利廠商的嫌疑。余筱菁也多次指出,新竹縣在武漢肺炎期間舉辦公聽會,公聽會內容荒腔走板,只想「走程序」,面對鄉親的疑慮例如土地問題等,也沒有溝通誠意,模糊其詞答非所問,質疑縣政府是在幫廠商護航。

不過新竹縣議會於6月17日議會上,決議將余筱菁停權,共24人表決,贊成19人,包含余筱菁在內5人反對,停權時間為1個臨時會會期,共5天議程期間。目前新竹縣議會35席議員,國民黨佔過半數19席,有表決優勢。

《聯合報》報導,新竹縣議會表示,今年4月24日,議會召開程序委員會討論「新竹縣促進民間參與高效能垃圾熱處理設施投資BOO促參履約管理計畫920萬元墊付案」是否納入大會審議,當時余筱菁以防疫為由,求開窗通風,大會主席、議長張鎮榮也允諾,未料一開窗反對BOO案的民眾即在外舉牌抗議,嚴重干擾會場秩序。

且余事後又在臉書發文「圖利唯一一家投標廠商」、「閉緊緊的最高民意機構!?(呵)」等內容,影射議會包庇、圖利廠商。有3名議員認為,余的行為有損議會名譽,獲7名議員連署,將此案送入紀律委員會,紀律委員會做出停權,不得出席8月10日至14日的臨時會。

她也痛斥國民黨議會黨團在議會佔絕對多數下,用「停權」將她封口。

雖然遭到停權,余筱菁表示,他們不會輕易放棄,今天到立法院表達訴求後,會繼續到營建署、環保署等,要求中央部會回答相關疑問。當地民眾也表示,他們已經和這個開發案對抗多時,未來也不排除透過法律訴訟方式,要求縣府和廠商停止議約。

這個焚化爐開發案的爭議有哪些?

根據綠黨提供的新聞稿,此案主要爭議點有幾個:

  • 環評問題:此案多年前就規劃,但各種因素遲遲未開發,現在廠商變更焚化爐的爐體設計、發電量增加50%,需重做環評。
  • 《促參法》程序問題:只有一家廠商投標,只開過一次公聽會;沒有政府收購或徵收土地的過程,直接以廠商20年前就規劃興建焚化爐的所買下的私人土地參與投標,然後獲選,才開公聽會和民眾溝通,不符合促參法程序。甚至有護航圖利特定廠商的嫌疑。
  • 選址問題:焚化爐的選址地點位於海岸管理法草案規範的保護區中,營建署在海岸管理法草案公告至今已5年卻遲遲未公告詳細特定區範圍。

《聯合報》報導,新竹縣長楊文科日前表示,針對先前民眾提出BOO恐有管理不易問題,環保局將做好監督工作,台鎔需依法規辦理環境影響評估作業及各項申請,待程序完備後才能開工。

《自由時報》報導,縣府環保局代理局長羅仕臣則強調,他們推動焚化爐BOO一切合法。《促參法》獎勵民間投資的方式有2種,公辦和民間自提。公辦的促參前提是須有明確計畫地點再公告招商,且因計畫地點明確,對周邊居民舉行的公開說明會可提早開。但此案為民間自提,投件廠商沒有被評選出「最優申請人」前,公部門不會知道計畫地點,公聽會自然是在「最優申請人」出爐後才開。

羅仕臣也表示,新竹縣的BOO焚化爐政策原吸引10幾家業者表達興趣,但在公告出爐後,只剩下3家相對具有資格和實力的競爭,只是其中2家最後因土地取得問題而自行退場,以致於只有台鎔獨家投件。因只有台鎔投件且取得合格申請人資格,縣府以其所投件的內容依法召開公聽會,並無護航。

聲援立委:問題不在這個焚化爐,而是垃圾處理

過去長期關注環保議題的時代力量立委陳椒樺表示,環保署在2017年開始推出「多元垃圾處理計畫」目的就是提升垃圾處理效能,協助沒有焚化爐的縣市透過廚餘脫水、生物分選等新科技來處理垃圾,新建焚化爐並非現行政策方向。

陳椒樺也說,台灣現有24座焚化爐,足以消化一般民生廢棄物,但事業廢棄物佔去了焚化爐的處理量能。很多產業園區工廠無法自行處理廢棄物,要和生活垃圾「搶焚化爐用」,造成焚化爐怎麼蓋都不夠。

民進黨立委立委洪申翰也說,環保署對垃圾來源、後續處理,每次問都答不清楚,「有什麼正當性繼續規劃焚化爐?」,洪申翰也說,BOO案方式過去產生很多弊端;現在地方議會用多數暴力將余筱菁停權,不符合民主程序無法接受,會繼續聲援此案。

民眾黨立委蔡壁如則表示,以台北市經驗,政府帶頭做垃圾減量有效,另外在焚化爐歲修時,組成合作調度聯盟縣市間互相幫忙,環保署應負責協調。她會要求財政部針對這20-30年所有焚化爐的促參個案檢討,也會要求環保署進行政策環評,在完成前應凍結所有焚化爐的個案環評程序。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黃筱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