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美國失業率:川普暫停核發外籍人士工作簽證,哪些人會受影響?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川普(港譯「特朗普」)表示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為此,川普今日簽署行政命令,暫停簽發非移民工作簽證至2020年底,預計將影響52萬人。
(中央社)受到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簡稱武漢肺炎)疫情影響,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也呈現半停擺狀態。為確保美國勞工工作權,美國總統川普美東時間22日簽署行政命令,暫停簽發非移民工作簽證至2020年底。
白宮今天發出新聞稿指出,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美國2到5月失業率攀升,是美國勞工部有紀錄以來最糟情況,儘管5月失業率較4月明顯下滑,降至13.3%,但仍有數百萬美國民眾失業。
As COVID-19 spread across the globe, many U.S. workers were hurt through no fault of their own.
— The White House (@WhiteHouse) June 23, 2020
As America recovers, President @realDonaldTrump won't allow blue-collar and middle-class workers to stay on the sidelines and be replaced by new foreign labor. https://t.co/A68ueVC88u pic.twitter.com/tFRwGZE9jX
為確保美國勞工就業機會,川普在4月下旬曾簽署行政命令,暫停接受移民60天,申請綠卡者將無法入境美國,但允許臨時勞工進入美國就業,農場工人也不受影響。但鑑於美國經濟仍停滯不前,川普決定延長這項行政命令至今年年底。
白宮官員在稍早的背景說明電話記者會上表示,這項行政命令範圍包括暫停簽發H-1B、H-4、H-2B與J、L等非移民工作簽證,時間至2020年底,之後會視情況決定是否延長,影響人數約52.5萬人。
哪些人會受影響?
- H-1B簽證:適用於資深技術人員。美國多數H-1B簽證會核發給印度技術人員。批評者認為,暫停核發H-1B簽證將使矽谷科技公司把工作低薪外包給外國勞工,2019年,約有22萬5000人申請H-1B簽證,但名額僅有8萬5000個。
- H-4:適用於H-1B簽證者的配偶。
- H-2B簽證:適用於季節性勞工,常用於飯店業等。不過美國官員強強調,這次不會暫停核發食品加工業和醫療專業人員的H-2B簽證。
- L簽證:適用於跨國公司的經理、主管。
- J-1短期交換簽證:給予大學生和互惠生的簽證。這次不會暫停核發教授的J-1簽證。
J-1短期交換簽證中的「互惠生」是什麼?
《轉角國際》報導,「互惠生」是歐美常見的制度,指申請者以家庭助手的身份進入當地國的家庭短期寄宿。期間,寄宿家庭提供生活所需,互惠生則協助照顧小孩或處理簡單家務,互惠生能藉此得到在當地研修語言、社會文化等課程的機會。
有助美國經濟?把企業逼往國外?支持反對各有論調
《BBC》報導,美國官員宣布,這項行政命令不會影響目前持有簽證的人,也強調這樣能為美國經濟帶來最大效益。
但移民倡議團體與高度依賴外國勞工的商界仍反對這項措施。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就表示:「這是利用疫情流行重塑移民法,同時僭越國會職權。」《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商會首席執行官托馬斯・多諾休(Thomas J. Donohue)就說:這個命令只是告訴工程師、高級主管、IT專家、醫生、護士和其他勞工『我們不歡迎你』,這可能把投資和經濟活動推向國外,減緩經濟成長,並減少就業機會。」
限制外國人進入一直是川普競選的重要承諾,近期川普希望在2020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連任。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Trump Suspends Visas Allowing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Foreigners to Work in the U.S.(紐約時報)
- Trump targets foreign workers with new visa freeze(BBC)
- Trump suspends H-1B, H-4 visas till year end(印度時報)
- 《我家的菲姑娘》:家人或傭人?互惠生的灰色地帶(轉角國際)
- 疫情造成高失業率 美國暫停外籍勞工簽證至年底(中央社)
責任編輯:李修慧
核稿編輯:黃筱歡
台灣過時法規又一例?遺產捐贈公益社團法人要課稅!超過7成民眾認為不合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愛心公益是否該被差別待遇?過時的法令讓社團法人受贈的善款縮水,不僅影響了遺贈者的心願,更截斷了社福團體的募款來源。針對遺產捐贈需課稅的問題,法規該如何調整才能完善遺贈者的善意呢?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時所給予的盛讚,但你知道嗎?台灣人的良善,卻因過時的法規要求,導致許多社福團體被阻擋在愛心捐款的門外!
原因為何?關鍵在於當前《遺產及贈與稅法》明文要求,捐贈給財團法人得以「免」課遺產稅1 ;但是,同屬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卻被排除在外,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若收到一筆遺產捐贈,是「無法」享有免課稅的福利。等於社團法人受贈遺產時,硬是比財團法人多被扒了一層皮,這無疑是政府用國家力量引導資源的走向。
你覺得,這項法規在現今公民運動已屬成熟的社會當下,合理嗎?
民眾的遺愛被打折,一億元遺產損失6,283萬社會投資報酬價值
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以下稱聯合勸募協會)分享一個案例,一名長期熱心公益的捐款人在身故後,遺囑指定捐贈市值達新台幣1億多元的遺產,由於聯合勸募協會屬社團法人組織,設算後須先扣除遺產稅金高達1,366萬元,若以聯合勸募所導入的SROI值計算,每投入1元,可產生4.6元社會價值,等同流失創造6,283萬元社會價值的機會。
只因為聯合勸募屬社團法人,遺贈人必須繳納這筆遺產稅金,讓原本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社會弱勢的善心,流失真正有意義的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遺產捐市場調查」 2結果發現,便有26.4%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9%,但約1/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
超過7成認同!公益社團法人排除免課遺產稅「不合理」
從「遺產捐市場調查」可以觀察到,有74.1%的受訪者認為現有法條將社團法人排除免課徵遺產稅的群體之外,相當「不合理」,進一步探究原因,「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對社團法人公益團體不夠友善」皆超過5成比例的支持度。
如果交叉比對受訪族群,發現年齡越高者,越認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年收入較高的族群,則更贊同不合理「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至於表達有捐贈遺產意願的受訪者也抱持「較高」比率認為此項課稅規定不合理,將對公益捐贈帶來限制及困難。

在願意捐贈者中,交叉分析收入分布,年收100萬元到250萬元者意願顯著高於群體,達4到5成。至於捐贈原因,捐贈繼承遺產者有81.4%盼幫助弱勢族群,33%是受信仰或民間功德觀念影響;捐贈個人遺產者,有78%盼愛心化為實際祝福遺留人間,46%盼支持特定團體。
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有34.4%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可以藉此節稅」(72.4%)為主因;另外抱持「讓受贈的公益團體獲得更多」想法也有43.1%比例。

另外,原有意捐贈遺產者,因須課遺產稅而改變意願不捐贈者有24.9%,進一步分析,發現以年收60萬元以上者改變意願的比率略高於群體,這對於平日仰賴小額捐款的社團法人來說,可能因此流失了四分之一的遺贈人的善款。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推論出,節稅優惠是捐助公益的重要動力,而本身有考慮捐贈遺產者,可能有自己既有想支持的社團法人慈善團體,也期待款項能全數贈與給相關組織。顯然,若是遺產稅的稅法規範對於社團法人更為合理,確實能帶動部分民眾捐贈遺產的意願。
回顧〈遺產及贈與稅法〉從民國62年制定,雖經歷幾次修法,捐贈予「公益社團法人」的財產至今仍未納入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群體,當年的立法背景與現今的社會工作與公民社會已大相逕庭,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公益事務上的貢獻不相上下;再者,台灣的公益捐款一直有過度集中的現象,一般民眾與企業都傾向將資源投注於大型財團法人,此過時法令的規定,無疑加劇此一失衡狀況。
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國土面積、人口多寡、國防強弱,更重視是社會的文明程度。其中,對均衡弱勢的關懷,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
[1] 備註1:有關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相關租稅減免優惠,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3款,遺產捐贈給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之財產,不計入遺產總額
[2] 備註2:遺產捐市場調查的總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