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器械式訓練」僅止於補強,「自由重量訓練」才是首選

《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器械式訓練」僅止於補強,「自由重量訓練」才是首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想要讓人健康強壯一輩子,一定不能忽略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而想要使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都獲得長期的進步,大肌群多關節且使用大重量的自由重量訓練才是首選。

文:何立安

偽肌力訓練

與錯誤的運動相比,更危險的是一種「似是而非的運動」,而這種運動建議充斥在坊間和網路,甚至連號稱醫療或運動專業的人都可能會提供。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知道,要與退化作戰,必須要能夠挽救身體不斷流失的有用組織和功能,而這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留住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的功能。肌肉、骨質及神經系統可以透過重量訓練來提升,這個觀念已經不是新聞,不過,如果不加以深究,或是對於肌力訓練沒有任何一點點基本認識,很可能會以為任何形式的肌力訓練都是有效的。

這樣的畫面你一定不陌生,一群人勁裝結束,拉著五顏六色七彩卻薄如蟬翼的橡膠彈力帶在「練肌力」;或是一群中老年人,手裡拿著寶特瓶,坐在椅子上舉水瓶;或是穿著白袍、處處透著醫療專業氣息的專家,在網路上示範如何墊腳尖練腿力。這些都被稱為肌力訓練,但是對於抵抗老化、終身強壯,其實都沒有太好的效果。

簡單來講,這些動作雖然有最基本的動態活動效果,但是因為缺少足夠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所以充其量只是比靜態生活好一點點的動態生活型態而已。而動態生活型態是一個本來就應該要保持的生活習慣,不能算是一種有提升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功能的「訓練」方式。

太低的刺激很快就會被身體的適應力追過,無法帶來進一步的效果,而且許多針對中老年訓練的課程,還會把仍然可以自行走動的長輩邀請到椅子上,坐著做輕鬆的運動,這在訓練刺激不但稱不上足夠,還有可能是「退階」的。

健身房裡的器械式訓練,應該是最接近真實肌力訓練的方式,但也僅止於最接近,器械式訓練的功能很難健全,對於終身訓練來說不是一個夠好的選擇。所謂的器械式訓練,指的是健身房裡常見的那些一台一台的「專業」訓練器材,通常具有金屬剛冷的外表,還有一些滑輪或槓桿結構,以及舒適的椅墊或靠墊。

層層疊疊的金屬槓片和插銷系統,讓舉起的重量可以輕易調控,固定的移動軌道讓動作幾乎沒有出錯的可能,而依照胸、肩、背、腹、腿、臂等訓練部位分門別類的設計,讓每一個部位都有專屬的器械,連健身的門外漢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掌握操作技巧。這樣的器材通常至少佔據了坊間健身房的大半場地,如果陳列整齊還會有數大之美,是許多商業健身房的重要軍備競賽項目。

這樣的器械如果數量夠多,既豪華又氣派,簡單難出錯的機械設計,讓具備基本操作能力的人都可以擔任健身教練,引導只比他們晚幾天接觸到器材的人做訓練。

嚴格說起來,這樣的訓練的確比前面提到過的水瓶或彈力帶要有潛力得多,因為這樣的器械真的可以對人體加壓力(前提是如果健身教練允許的話,如果健身教練已經把人請到訓練器械上,卻又只允許人操作不痛不癢的重量,仍然不會有加壓效果,甚至還因為軌道固定,比彈力帶和水瓶訓練的動作控制效果還要糟)。

但是,基於以下幾個理由,器械式訓練的主要效果僅止於補強,不適合當作長期的主要訓練。

shutterstock_753521764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第一個理由是關於器械式訓練的動作型態。肌力訓練最有效的作法,是依循著人體自然的動作(蹲下、站起、髖屈伸、跨步、行走以及多方向的推與拉等等)。而人體自然動作裡,都依循了一個「中軸穩定,四肢發力」或是「近端穩定,遠端發力」的原理。

人體的脊椎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結構,脊椎扮演了極重要的支持軀幹姿勢以及保護脊神經的重要角色,但是脊椎本身卻有高度的不穩定性,層層疊疊的脊椎結構只要稍有閃失,就有可能會傷及墊在脊椎之間的椎間盤,而椎間盤的突出或破損都有可能會危及附近的神經。

這種情形可能會發生在用糟糕的姿勢舉起重量的過程。因此,人體會有一個保護機制,就是如果軀幹的中軸位置不夠穩固,想要做動作的肢體就會在力量上和活動度上受到限制。

最有效的中軸穩定方式是先將脊椎調整到中立姿勢,然後再藉由調控呼吸來製造軀幹的穩定性,這也就是為什麼呼吸法會是大重量訓練的關鍵技術。為了避免過度的解釋導致離題,關於呼吸法的論述就暫時講到這裡,只要記得一件事就好:中軸如果不穩定,四肢發出的力量是受限的。

器械式訓練因為有過多的支撐結構和固定的軌道,因此訓練者無需做足了呼吸法才開始用力。或許在器械上推動較大重量的過程會因為本能而憋氣,但是各種椅背、墊背和支撐架的存在,讓中軸穩定性變成一個無需注意的問題。不注意中軸穩定性,其實就有可能沒有把脊椎的姿勢擺好,然後就著這個不理想的脊椎姿勢去推動重量。

你或許會認為,器械式訓練的好處就是安全性,即使脊椎姿勢不佳,也會因為沒有任何壓力直接通過脊椎,所以不會有危險。

是的,從風險的角度來看,器械式訓練的危險性的確是很低的,但是如果我們從效果的角度來看,就會發現效果也是很低的。在無需穩定中軸的情況下,四肢的「發力許可」也只得到一點點,因此器械式訓練過程中,人體通常沒有舉起夠高的強度,因為穩定性的不足吃掉了部分的力量輸出。

除此之外,訓練器械大多是針對某個肌群做訓練,各種支撐或支撐結構,通常就是為了分離出單一的肌群來承受壓力,其背後的理論是希望對單一肌肉的訓練效果極大化,訓練者只要慢慢的把針對不同身體部位的器械都操作一遍,理論上全身都練到了,就可以視為一個「全身訓練」。


“運動健身專欄”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