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第三共和投降80周年(一):擁有歐洲最強大的陸軍,為何短短六週內被德國擊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法國能夠與「小協約國」緊密合作,共同壓制納粹德國的崛起,或許第二次世界大戰根本就不會發生。
一戰末期加入「協約國」的義大利,雖然也有一定程度的工業水準和軍事規模,但是在戰爭表現上並不為其他歐洲列強視為可靠的盟友看待。至於俄羅斯帝國,則早在一戰結束前就因為十月革命的爆發而垮台。
取而代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更因為試圖向周邊國家「輸出」共產主義革命而被法國在內的歐洲各國視為「怪物」看待。法國更曾經在1918年6月與其他「協約國」一起出兵俄羅斯,協助被稱呼為「白軍」的帝俄殘餘部隊對抗共產黨領導的「紅軍」。蘇聯不僅不是法國聯手壓制德國的盟友,還將在未來成為比德國更恐怖的威脅。
幸運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瓦解的帝國有四個。除了前面提到的德意志帝國和俄羅斯帝國外,奧匈帝國和奧圖曼帝國跟著一起走入歷史。許多新興的獨立小國家,則在帝國瓦解後的廢墟中誕生。
中歐的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巴爾幹半島上的羅馬尼亞王國與南斯拉夫王國等國家,都擺脫了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和奧匈帝國的控制走上獨立之路。
既然無法維持一戰的「協約國」,那麼拉攏新興小國「小協約國」總應該是可以的吧?
答案是肯定的,不過首先提出這個概念的政治家並不來自法國,而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部長貝奈斯(Edvard Beneš)。他最早拉攏的對象其實也不是法國,而是羅馬尼亞王國及南斯拉夫王國,只因為他們有共同的威脅,那就是過去與奧地利共同維持奧匈雙元帝國統治的保加利亞。
相對於德意志帝國,「小協約國」集團更恐懼哈布斯堡家族的復辟,進而失去民族國家的地位。德國與蘇聯兩個法國提防的強國,起初並沒有被納入「小協約國」的防範範圍。然而哈布斯堡王朝終究不可能復辟,最終「小協約國」面對日益強大的蘇聯還有重新崛起的德國,還是需要一個歐陸軍事強國來為自己提供保護。
於是在貝奈斯的建議下,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與南斯拉夫分別於1924年、1926年和1927年同法國簽署了友好條約。
不要看這三個國家是小國,他們或多或少傳承了奧匈帝國的工業體系,其中捷克斯洛伐克還一度是世界上的第七大工業國,甚至還比大日本帝國強。ZB26式輕機槍就曾被大量引進中國,以「捷克造」名義成為國軍抵禦日軍的重要武器。
捷克斯洛伐克國產的艾維亞(Avia)B-534雙翼戰鬥機,還有斯柯達(Skoda)LT vz.35輕戰車,論品質來講可一點都不輸給列強國家的同級貨。另外兩個「小協約國」雖然是農業國家,卻也都各有自身的國防工業體系,其中南斯拉夫還打造出全金屬下單翼的戰鬥機羅戈扎斯基(Rogozarski)IK-3,性能比起B-534更是技高一籌。

走向瓦解的「小協約國」
換言之如果法國能夠與這三個國家緊密合作,共同壓制納粹德國的崛起,或許第二次世界大戰根本就不會發生。
可問題就在於,三個「小協約國」當中就有兩個是多民族國家,而且這兩個多民族國家的內部都存在著嚴重的族群對立。捷克斯洛伐克內,就有受奧地利文化影響較深的捷克和受匈牙利文化影響較深的斯洛伐克兩大民族。
捷克人自認為優勢種族,對斯洛伐克人百般歧視打壓,引起了約瑟夫・蒂索(Jozef Tiso)等斯洛伐克極端民族主義者的崛起。至於南斯拉夫,從一開始就是英法等列強國家為了獎賞一戰期間與「協約國」緊密合作的塞爾維亞王國,強迫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等從奧匈帝國獨立出來的國家與其合併,成為以塞爾維亞王室為中心的多民族王國。
其中克羅埃西亞人對塞爾維亞人的統治最為反彈,兩者雖然同樣都是斯拉夫民族,甚至操著極為類似的語言,卻因為一戰時分屬「協約國」及「中央國」體系,而且又信仰天主教和東正教的關係而彼此敵視。克羅埃西亞人與斯洛伐克人一樣,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的極端民族主義運動,即所謂的「烏斯塔沙」(Ustaše)運動。
希特勒(Adolf Hitler)在1933年上台後,首要目標除了重新為德國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之外,就是要摧毀「小協約國」,抵銷掉法國的影響力。
南斯拉夫與捷克斯洛伐克的種族問題,都充分的為希特勒所運用,來瓦解掉親近英法的勢力。其中「烏斯塔沙」殺手弗拉多・切爾諾澤姆斯基(Vlado Chernozemski),就在1934年10月9日替希特勒完成了一件重要任務。
力挺「小協約國」體系的南斯拉夫國王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 I),在當天訪問法國馬賽,切爾諾澤姆斯基仿效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塞爾維亞殺手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刺殺奧匈帝國費迪南大公爵(Archduke Franz Ferdinand)的手法,以一支毛瑟C96自動手槍擊斃了亞歷山大一世。結果法國警察開槍還擊時,又不慎打死同在車隊裡面的法國外交部長巴爾都(Louis Barthou)。
切爾諾澤姆斯基雖然在這場刺殺活動中也賠上了自己的生命,但只開了一槍就實現「雙殺」的效果,肯定讓他相信自己的死是值得的。兩大「小協約國」領袖的死亡,導致這個以法國為核心的同盟體系搖搖欲墜。新上任的南斯拉夫國王保羅親王(Prince Paul)逐漸改變亞歷山大一世親近英法的立場,轉而向納粹德國靠攏。
“精釀歷史專欄”的相關議題
- 2020-07-16 日本戰國兩大軍旗——「風林火山」與「毘沙門天」背後的意涵
- 2020-07-09 韓戰爆發70週年(二):金日成的「反滿抗日」崛起之路,與北韓的前世今生
- 2020-07-02 法蘭西第三共和投降80周年(一):擁有歐洲最強大的陸軍,為何短短六週內被德國擊敗?
- 2020-06-25 韓戰爆發70週年(一):為什麼戰後韓國走上「反日」,台灣卻走上「親日」?
- 2020-06-18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真相:國共合作來自於爭取「生存」的需求
大戶玩日本:永豐「DAWHO之夜」帶你一起攻略日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14 19:30 永豐銀行攜手關鍵評論網舉行「DAWHO之夜」直播活動,由吳怡霈主持,邀請旅日知名作家張維中、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一起線上教你探訪日本旅遊秘境,如何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玩得輕鬆又盡興!
隨著疫情解封,各國邊境與觀光政策開放,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2023年臺灣的出國旅遊需求正大幅成長中,尤其到日本旅遊的臺灣旅客人數與日俱增。對於國人而言,日本向來是出國旅遊的最佳首選,當地的美食及文化都深受國人喜歡。6月14日關鍵評論網將與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攜手舉辦一場線上直播活動──「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教大戶們如何到日本好好玩一波,大肆採購、吃美食,同時也別忘了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自在旅遊無負擔!
疫後旅遊的日本秘境攻略
「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的線上直播活動,邀請到懂生活又熱愛旅遊的吳怡霈擔綱主持,今年上半年才到日本旅遊的她,直播中將請她分享旅遊的最新感想,拋開只有逛街和美食的行程,從她的經驗中讓觀眾體會深度遊日本的不同樣貌。
活動中也特別邀請旅居日本多年的知名作家張維中,帶大家一起體會在地的日本風情,實際走進他在日本的生活,認識日本東京華麗街區樸素特有的一面;而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則要以擅長的行為財務學,與大家分享平時應培養的理財習慣及如何妥善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為自己存下一筆旅遊基金,為日後的旅遊提前做好準備,玩得輕鬆又盡興。
永豐DAWHO與你一起玩日本
自從日本重新開放邊境,相信大家對於日本行都已經迫不及待了吧!在數位網路時代下,規劃旅遊時除了便利可得的網路分享資訊,便捷高效的數位工具也是在兌換外幣及消費時不可或缺的利器,永豐銀行的新世代 VIP 數位帳戶「DAWHO」所具備的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正是您最貼心的旅遊幫手。想知道更多關於日本秘境攻略與旅遊前的理財消費知識,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請教疫後重返日本旅遊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及相關旅遊優惠內容!
※同步提醒大家 ,本次直播由永豐大戶數位帳戶贊助,但節目的討論不代表永豐銀行立場。想了解更多大戶的質感理財生活歡迎加入永豐DAWHO的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