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第三共和投降80周年(一):擁有歐洲最強大的陸軍,為何短短六週內被德國擊敗?

法蘭西第三共和投降80周年(一):擁有歐洲最強大的陸軍,為何短短六週內被德國擊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法國能夠與「小協約國」緊密合作,共同壓制納粹德國的崛起,或許第二次世界大戰根本就不會發生。

南斯拉夫離開「小協約國」體系後,下一個被希特勒選中的目標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不只有捷克人與斯洛伐克人的爭端,蘇台德地區還有大量德國裔的捷克斯洛伐克公民居住,他們長年來也遭受捷克人的歧視與排擠,並在民族認同上以德國人自居。他們不只可望德國在希特勒領導下崛起,還發自內心渴望能回歸德國的統治。

就算失去了最終必將四分五裂的南斯拉夫,只要法國能扮演好「小協約國」體系老大哥的身份,出面遏止希特勒對蘇台德地區的野心,以法國的B1、S-35戰車搭配LT vz.35輕戰車,是必能阻擋還在以一號戰車和二號戰車為主力的德國陸軍。此刻的英國也已經明白,下一場世界大戰的敵人還會是德國,本應該與法國合作抵制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

但歷史的發展,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是英國與法國在1938年9月29日到30日的慕尼黑會議上對希特勒退讓。隨即德軍在10月5日佔領了蘇台德地區,為捷克斯洛伐克的滅亡拉開序幕。

英國的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首相選擇妥協,是為了給英國爭取更多整軍備戰的時間。然而捷克斯洛伐克陷落所事關的,卻是法國在歐洲整個同盟體系的生死存亡。

從常理來判斷,法軍不該坐視不理的讓德軍併吞蘇台德。然而此時此刻法國的國內政治,卻也隨著西班牙內戰爆發演變成極端的左右對立。

信仰社會主義的左派支持共和國背後的蘇聯政府,強調民族主義的右派則傾向援助國民軍的納粹德國還有法西斯義大利。法國就連自身未來該走什麼樣的道路都不確定,自然是不可能站出來捍衛友邦安全的。

截圖_2020-06-24_下午5_49_34
Photo Credit: 聯邦德國檔案館
捷克斯洛伐克生產的LT vz.35輕戰車,因為法國的懦弱最後全部為進攻捷克的德軍所接受,然後以35號裝甲車的名義反過來投入侵略法蘭西的戰爭

壯大的軸心國陣營

蘇台德地區被德軍佔領後,希特勒並沒有停止他的擴張野心,而是在斯洛伐克人民黨配合下於1939年3月15日瓦解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過程中完全沒有遭遇到捷克軍方的反抗,完全是在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情況下獲得了勝利。

隨後希特勒如約允許斯洛伐克脫離捷克獨立,並廢除了捷克的國號,強迫其改名為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以懲罰羞辱長年來親近英法的捷克人。

隨後希特勒出兵波蘭、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並成功於1940年6月22日逼降了法國。「小協約國」的最後一個成員羅馬尼亞王國,目睹到希特勒征服了整個歐洲大陸之後,於1940年11月宣佈加入德國和義大利領導的軸心國。

顯見法國沒有出兵保護蘇台德地區,不只為自己埋下了被德國佔領的種子,還大幅強化了納粹德國的軍事實力。

「小協約國」是解散了,但「小協約國」的工業體系卻成為了納粹戰爭機器的一部份,前面提到的LT vz.35輕戰車,就為德軍以35號裝甲車之名投入了對波蘭和法國的入侵,都有極為良好的表現。納粹進軍蘇聯之後,投入列寧格勒包維戰的德軍第6師就是以160輛的35號戰車為主力,在東線戰場上與蘇聯紅軍殺得難分難解。

除了斯洛伐克與德國外,使用過35號戰車的軸心國還包括羅馬尼亞及保加利亞。B-543雙翼戰鬥機,也同樣裝備了德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還有「烏斯塔沙」成立的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等軸心國空軍。

同樣由艾維亞設計,只生產12架的B-135沒有裝備斯洛伐克空軍,卻提供給了保加利亞皇家空軍,而且還被用來攔截過轟炸羅馬尼亞油田的美軍B-17轟炸機。

羅馬尼亞王國的航空工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表現同樣不弱,打造出另外一款威脅美軍B-24和B-17的國產戰鬥機IAR 80。先不要提加入軸心國的維琪法國空軍,光是捷克斯洛伐克與羅馬尼亞的工業和航空體系,就大幅度助長了納粹德國發動對外侵略的實力。法國沒有盡到捍衛「小協約國」體系的責任,給自己和友邦都帶來了無盡的傷害。

德國在1941年攻下南斯拉夫之後,立即將這個多民族王國拆解成了好幾個傀儡國或衛星國,其中一個就是克羅埃西亞獨立國。隨即「烏斯塔沙」便展開了對塞爾維亞人的血腥屠殺,塞爾維亞人的游擊隊「切特尼克」(Chetniks)也還以顏色,雙方「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殺戮直到90年代都沒有停止,是法國沒有捍衛好「小協約國」體系帶來的另外一項罪過。

沒有實現對盟邦的承諾,是導致法國投降的一項重要原因。這個責任固然不是由法國一方所負,但法國對德軍進佔蘇台德地區選擇置之不理,卻肯定是法國政治家們導致第三共和垮台所犯下的第一個錯誤,更是外交層面上最巨大的失誤。

然而法國犯下的錯誤卻不止於此,未來我們還要從軍事角度出發,探討法國陸軍和空軍在法蘭西淪陷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精釀歷史專欄”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