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家工作」水電雜費增多,但逾3成員工仍不想回辦公室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遠距工作在疫情蔓延的美國社會不成比例地成為白人與高收入員工的專屬福利。調查也發現,在家工作者的消費金額有世代差異。
(中央社)調查發現,美國人自3月中起居家防疫、在家工作後,竟然比先前通勤上班的平均花費還高,主要是水電費和買菜錢增多;但因生活品質提升,卻有35%上班族不想回辦公室。
《信使新聞》(The Mercury News)報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讓美國人在汽油和餐廳外食所節省的錢,遠不及水電與菜錢的支出。
根據CreditCards.com一項新調查,一般美國員工於疫情之後平均每個月可省下外食費27美元、汽油與大眾交通費33美元,以及34美元的托兒費用,但這些省下來的錢不足以彌補他們在家工作多花了121美元的水電費,和比以往多182美元的菜錢。
「我真的很意外,遠距工作的平常人竟然會花更多錢。」進行調查的產業研究員Ted Rossman強調,這是特別針對能夠在家工作的族群所進行的調查。
遠距工作在疫情蔓延的美國社會不成比例地成為白人與高收入員工的專屬福利。根據柏克萊IGS民調(Berkeley IGS poll),加州有61%的白人能夠在家工作,相對高於53%的非裔族群和43%的拉丁裔能遠距工作的比例。
調查也發現,在家工作者的消費金額有世代差異,1980年到1990年出生的千禧世代每個月平均多花208美元;1960年到1970年間的X世代善於存錢,平均每個月少花2美元;至於二戰後到1960年間出生的嬰兒潮(Baby Boomers)世代,本來就賺比較多、且部分原因是他們在職場的時間較長,每個月省24美元。
年收入少於4萬美元的家庭每月要多支出151美元,比年收入超過8萬美元的家庭反而多出兩倍。Rossman解讀,當高比例的收入花在生活必需品時,相對高收入的家庭比較有餘裕進行儲蓄。
這份調查於5月時針對2,768位美國成人的消費習慣與在家工作的滿意度進行了解,其中有約1/3為在家工作者與2/3非在家工作者。
有82%的受試者希望可以至少維持一週兩次在家遠距工作,35%的人表示永遠不用回到辦公室讓他們覺得很快樂;Rossman的第一手了解是因為「在家工作改善了他們的生活品質」。
一位辦公室在紐約市的人表示,他家位於紐約市區北邊30英里(48公里)處,自從在家遠距工作後,他每天可省下來回共3小時的通勤時間。
推介專題: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Tags: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