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兩百年的「羅賽塔石碑」,為何成為大英博物館LGBTQ+導覽的展品?

公元前兩百年的「羅賽塔石碑」,為何成為大英博物館LGBTQ+導覽的展品?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英博物館的知名展物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最近卻被宣布納入「LGBTQ+」的導覽,在這背後,其實有個悲情故事。

選擇了何種視角,決定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的確,在一個充滿種族衝突、殖民創痛的博物館中,訴諸政治正確是那麼點矯情,但不可否認,唯有這些被掩蓋在歷史後面的傷心事一點一點被挖掘看見,我們才能去正視如今理所當然的生活中,是隱含著多少前人血淚,以及該如何努力去守護這片美好。

註解

  1. 同性戀除罪化50週年時(2017),英國的博物館紛紛推出各樣展覽慶祝歷史的重要時刻,如Tate Britiain舉辦的特展QUEER BRITISH ART 1861–1967,展覽中懸掛著醒目的黃色門板,再製了王爾德當年因同性戀被判刑時,所待的那間牢房的門。而該年,Bankes的故居Kingston Lacy亦舉辦同性戀歷史特展,展場中最傷感的作品,是天花板懸掛的51根繩索,哀弔曾因同性性行為被吊死的人們。展覽開幕後也引起軒然大波,認為這樣的作品過於追求政治正確。但也有評論者提出同性戀歧視並不全然消失,Kingston Lacy的展覽逼迫人們直面難堪的歷史,也是一個機會去正視和平表象下的騷動。
  2. Ladies of Llangollen 其實愛爾蘭上流社會的名媛Eleanor Butler和Sarah Ponsonby的共同稱號,她們為了逃離婚姻枷鎖,躲到北威爾士共同生活,終身著男裝,時人認定他們為離經叛道的女同性戀。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