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疫情擴散全球最快:確診者年齡下降15歲,畢業派對、跑趴聚會為主因

美國疫情擴散全球最快:確診者年齡下降15歲,畢業派對、跑趴聚會為主因
美國紐約酒吧重新開張後,吸引不少人前往消費飲酒。|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總統川普(港譯「特朗普」)之前曾預測,疫苗將在年內準備就緒,不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拒絕替他背書,宣稱「我無法預測疫苗何時能夠上市」。

「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疫情在美國持續擴散,有33個州在上週通報新增病例比前一週更多,多數在西部與南部地區。這也讓各地原本在推動的解封措施「喊卡」。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佛奇(Anthony Fauci)指出,整體病患平均年齡下降了大約15歲,這些相對症狀可能較輕微的年輕人更該注意,避免傳給高風險族群。

(中央社)美國在截至7月5日的一週中,新增武漢肺炎病例比前7天增加27%,疫情擴散速度全球最快。

根據《路透社》分析冠狀病毒疾病追蹤計畫(COVID-Tracking Project)資料,全美上週檢測結果呈陽性反應病例占檢測數的7.5%,比前一週的7%、前兩週的5%升高。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若檢測結果呈陽性占檢測人數的5%以上,則社區內可能有更多病例尚未被發現,值得注意。目前全美有24州檢測陽性比率超過世衛這項標準。

亞利桑那州最近一週檢測結果呈陽性比率為26%,較前一週的24%上升;佛羅里達州這週19%、前一週16%,密西西比州這週17%、前一週13%,都呈現上升趨勢。

全美截至7月5日的一週中,新增染疫死亡人數持續下降至3447人,不過,仍有少數幾州通報至少連續2週病故人數增加,包括阿拉巴馬州、佛州、南卡羅來納州、德州與田納西州。專家認為,病故人數是觀測疫情的落後指標。

全美的染疫病例已連續5週逐週攀升;分析發現,有33州在上週通報新增病例比前一週更多,多數在西部與南部地區。

有許多州已暫緩解封經濟活動,或下令關閉部分商業活動。加州、堪薩斯州、俄勒岡州、西維吉尼亞州最近規定民眾在公共場所必須戴上口罩,但至少有30州並未全境實施,包括佛羅里達州在內。

以週為統計單位,美國東北部染疫病例持續下滑,但中西部一些州又見病例增加,包括伊利諾州、密西根州、俄亥俄州與與威斯康辛州。

根據分析,美國總統川普預定11日舉行戶外造勢大會的新罕布什爾州,上週通報新增染疫人數為140人,下降近30%,寫下全美最大的降幅。

防疫官員:確診年齡下降,無症狀傳染風險更高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最新統計,全美累計病例數已來到288萬8729起,病亡總數為13萬7人。

《經濟日報》報導,佛奇指出:「現在被感染人的平均年齡比幾個月前要年輕15歲。」

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提斯(Ron DeSantis)昨(6)日宣布,佛州新增患者的年齡中位數已低到33歲。3、4月時的中位數是50和60多歲。德桑提斯解釋:「為什麼這很重要呢?因為這是一種對各年齡層的影響不一致的病毒。比起20、30歲的人,它對80、90歲的人致命的多。」在Y世代和千禧世代之間,死亡率顯著較低,許多案例是無症狀感染者。他說:「你21歲,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這不表示你不會傳染給別人,這是我們擔心的。」

《中央社》報導,邁阿密戴德郡首長西門內斯(Carlos Gimenez)表示,大幅新增的病例主要年齡層介於18到34歲,這些病患曾經聚集在擁擠的室內、外場所,沒戴口罩也未保持適當距離,「醫師告訴我,這個年齡層大量確診的原因包括畢業派對、多人群聚而違規的餐廳聚會,以及街頭抗議。人們在這些場合無法維持社交距離,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會遮蓋面部。」

美國 酒吧 年輕人
美國紐約酒吧重新開張後,吸引不少人前往消費飲酒。|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CNBC》報導,儘管年輕人就算感染了武漢肺炎,也相對較不可能變重症,但佛奇警告,病毒仍可能「讓他們好幾周無法正常活動」。他也呼籲,年輕人該記得,當他們受到感染,可能傳給有重症高風險的族群:

「他們可能傳給某人,那些人又再傳給某人,然後突然之間,某人的爺爺、奶奶或正接受乳癌化療的嬸嬸阿姨就被感染了。你會是造成疫情擴大的一部分,所以你應該對自己和社會負責,避免染病。」

年底就有疫苗?專家不樂觀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之前曾預測,疫苗將在年內準備就緒,不過也有專家對此並不樂觀。

《ETtoday》報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局長哈恩(Stephen Hahn)拒絕附和川普,「我無法預測疫苗何時能夠上市」。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6月曾警告,科學家可能永遠無法製造出可有效預防新冠病毒的疫苗。

《中央社》報導,佛奇也說,疫苗恐有保護力不夠長的問題,因為不可能像麻疹疫苗那樣終身防護,「是可以假定疫苗至少能幫助我們撐過一陣難關......但我們可能仍需別的助力,因為現在不知道疫苗效期有多長」。他也強調,新爆發的疫情可歸咎於大型室內集會,呼籲民眾遵從社交距離規範,「請迴避人潮,如果有一些社交活動要參加,請在戶外進行。這些都很基本,大家現在都做得到。」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黃筱歡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