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被告缺席的申訴案:首爾市長朴元淳遭控性騷擾女秘書長達4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朴元淳10日被發現在山區輕生,死前一天,前秘書才向警方報案控告他。根據媒體廣泛報導,報案內容涉及性侵。
首爾市長朴元淳上週五(7月10日)失蹤後被發現自殺身亡,震驚韓國社會。市政府今(12)日舉辦葬禮,但總統府青瓦台官網卻出現反對為他舉行「五日葬」的請願活動,多達50萬人連署。
(中央社)人權律師出身的朴元淳在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內是重量級人物,擔任首爾市長也近10年。
朴元淳10日被發現在山區輕生,死前一天,前秘書才向警方報案控告他。根據媒體廣泛報導,報案內容涉及性侵。
儘管他的死引發諸多爭議,但首爾市府仍替他籌辦了「五日葬」,並在市府外替他設置靈堂。韓國一般葬禮會在3天內結束。
超過2萬人前來致哀,但與此同時,青瓦台官網上卻也出現了連署活動,反對替朴元淳舉辦「五日葬」。
這項請願問道:「民眾非得看一位因性騷指控輕生大官的隆重五日葬嗎?」
「這是想傳達什麼訊息?」
朴元淳是韓國至今牽涉性騷案最知名的政治人物。

遭秘書控訴性騷擾長達4年
涉性騷擾案控告人的辯護律師今日召開記者會,介紹受害人某控告朴元淳的過程等相關情況。
這名受害者是朴元淳的前秘書,但身份尚未被公開。她聲稱市長性騷擾她長達4年,甚至在她調到別的部門後,這樣的騷擾也未停止。
她指控朴元淳曾試圖親吻她的膝蓋,叫她進入他辦公室的臥室、要她抱他,又在Telegram聊天室中不斷傳淫穢的文字和他穿內褲的照片給她。
「我應該尖叫、大喊,並把他告發給警察。我很遺憾沒有這樣做,如果我這樣做了,我就不會在現在才責怪自己了。」但受害人也稱,她曾求助於市政府,但被忽略。
對於朴元淳的死訊,她則說自己很震驚。
「我想在庭上,這安全的地方,要求他停止他所做的一切。我想大喊說,我經歷了非常辛苦的時期。而我想原諒他。」辯護律師在記者會上朗讀這名受害者的聲明。
「這需要勇氣去告發他,但他卻自殺了。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我也沒想過死亡......這真是令人失望,我仍然不想相信。」「願死者安息。」她說,自己只希望他受到韓國法律的審判,而自己則得到一個道歉。

被告已死,指控為何還是必要?
《韓聯社》報導,辯護律師表示,被害人從事秘書工作4年以及被調離至其他部門之後,不斷遭受朴元淳的性騷擾。犯罪地點為市長辦公室以及市長辦公室內的臥室等。律師表示,目前已向偵查機關提交秘書手機中的資料,證據還包括其在辭去市長秘書一職後,在今年2月6日晚朴元淳邀其私密聊天的內容。
不過由於被指控的對象朴元淳已經過世,這將是一場無對質的案件。根據《韓國時報》(The Korea Times),朴元淳過世後,韓國警方已把這個案件作結。
不過受害人的委託律師表示,不應該因為被告的缺席,讓這個案子就此消失。「就現況來看,揭露此案的事實是恢復人權的第一步。」
同時被害人也聲稱,自己不斷的受到網路上的言論攻擊、散播謠言和個人照片的「二次傷害」,而一直活在恐懼之中。因此在記者會上,她的律師也向警方提出了另一項投訴,要求懲罰那些散佈未經證實的謠言。
박원순 고소인측 "전형적인 권력형 성추행…진상규명해야"https://t.co/pZHfMvMLI2
— 연합뉴스 (@yonhaptweet) July 13, 2020
박원순 서울시장을 성추행 등 혐의로 고소한 전직 비서 A씨는 13일 기자회견에서 4년이 넘도록 피해를 당해왔다며 그간의 고통을 호소했습니다 pic.twitter.com/zPtuUw6eSZ
韓國是個重男輕女的國家,在過去的幾年中,隨著#MeToo運動的興起,情況開始發生變化,當地女性更願意挺身對抗性騷擾、偷拍等事件。加上近期因為「N號房事件」,韓國性醜聞與性霸凌再度成為焦點,因此部分人士對於朴元淳的死亡而感到相當憤怒。
在朴元淳以前,韓國政壇也有2位重量級的政治人物被控性醜聞,與朴元淳同樣都來自執政黨共同民主黨。
被視為文在寅接班人、韓國政壇新星的忠清南道知事安熙正,在2018年遭秘書控訴4度性侵,不只辭去知事一職、被執政黨共同民主黨開除黨籍,也被判刑3年6個月。另一名則是前釜山市長吳巨敦,他也因為被控性騷擾女公務員,辭去釜山市長的職務,也遭共同民主黨開除黨籍。

因應疫情,市長葬禮改線上追思
儘管去世後的爭論才逐一浮上檯面,首爾市政府今日仍為朴元淳舉行了為期5天的葬禮,比韓國傳統儀式多了2天,也因為疫情,葬禮改為線上,只有朴元淳的家屬、朋友、市政府的官員和政治人物等100人參與實體葬禮。
首爾市政府在市政廳外設立了一座祭壇,有超過2萬人前往表示哀悼。朴元淳的女兒表示,和每一位前來致意的市民見面,她都能感到父親的喜悅。朴元淳的遺體將在首爾南部的紀念公園被火化,並安葬在慶尚南道昌寧的家鄉。
朴元淳態度親和,是一名備受歡迎的市長,在擔任市長的最後一個任期內,他任命了一名性別平等議題的特別顧問,並致力於為單身工作的婦女提供負擔得起的住房。
朴元淳死前,則留下這樣的一段話:
對所有人感到抱歉。感謝人生中與我同行的所有人。對我只給家人帶來痛苦,相當過意不去。請將我火葬後,把骨灰灑在父母的墳墓。大家再見。
這名市長的死亡,究竟是因性騷擾指控,還是公務龐雜壓力太大,至今仍不得而知。
延伸閱讀:
- 首爾市長告訴你:如何在3年內「不只少一座核電廠」?
- 訪首爾市長朴元淳:小規模改造代替拆遷,我們改變了城市經營的思維
- 韓國「N號房事件」:層出不窮的性犯罪,27萬名觀看者都是加害人
- 「我的生活不是你的A片」,一名男性被偷拍後,兩萬韓國女性上街抗議偷拍歪風
新聞來源:
- 首爾市長朴元淳涉性騷擾 50萬人連署反對五日葬(中央社)
- Seoul Mayor Park Won-soon accused of four years of sexual harassment(BBC)
- 已故首爾市長性騷擾案控告方開記者會介紹案情(韓聯社)
- 'I hoped to forgive him': Seoul mayor accuser speaks out after his death(世紀報)
- 'All I wanted was judgment by law and apology'(韓國時報)
- Seoul mayor funeral: anger at use of public funds for five-day service(衛報)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當風水成為我們的語言——跟著風水名師的腳步,重訪全球知名景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古今中外,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天⼈地合⼀理念,觀察當地的環境與氣候、為了服務使⽤者的需求⽽建設。
江名萱老師深入研究風水的契機,可以說是因為旅行所帶來的啟發——在旅行至北京故宮的時候,對於整個建築群落的方位、形狀、位置等都遵循著青囊經的原理所設計,有著強烈的感觸。
因此,原本就熱愛旅行的江老師,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走訪世界,考察各地的建築物。他發現,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當地的環境與氣候、使用者的需求而建設,和江老師順應自然的風水概念不謀而合。例如巴黎的聖母院、印度的泰姬瑪哈陵等建築,都能在天人合一的設計下,達到一種平衡、和諧的效果,並且更好地利用自然的能量。
與天對話:巴黎聖母院
「建築物的存在,是要為裡面的人所服務。所以,所謂好的建築風水,其實是應天、應地、應時、應人制宜。」因此,雖然我們可以看到聖母院中央的玫瑰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風水符號,代表光明、能量和生命力;聖母院的塔尖,也象徵著穩定、領導力,以及上達天聽的請求。但更重要的是,屬於宗教建築物的聖母院,為所有信仰著神的人們,所帶來的莊嚴、平靜感受。「聖母院營造出非常強烈的和諧的氛圍,你可以想見當時的設計師,在設計這個建築物及其所創造出來的空間時,所有的考量都是為了讓人的內在可以安靜下來、與天/神對話。」江老師指出。

巴黎聖母院建築風格是哥德式建築,它的建造開始於1163年,耗時超過200年。教堂的尖頂屋頂,不只是融合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幾何美學,更代表著天地宇宙之間的聯繫。這種尖頂建築形式,在古代被視為智慧和神聖,有向上流動的能量。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連接聚集天地宇宙之間,讓整個建築物更加神聖,充滿生氣和活力,並為⼈們帶來好運和幸福。
在古代文化的哲學中,太陽代表著宇宙和自然界的秩序、生命和創造⼒、上帝神性力量等等。所以在建築的設計和規劃中,必須要考慮季節的變化,和太陽的位置,以確保光線在建築空間中,可以達到最佳的利用。聖母院的三扇玫瑰花窗,被認為是世界上 最美麗的玻璃藝術品之⼀,當你走進聖母院中,透過玫瑰花窗所照進來的彩色光芒,加上吟誦詩歌的聲音,還有焚燒香料所產生的煙霧,體現了像是引導人們的心靈,通往宇宙智慧神性的力量,彷彿可以治癒和平衡我們的身心。
「整體而言,巴黎聖母院的每一項設計、每一處細節,都讓人感到非常平靜。」江老師又補充道:「這就是好的風水,所帶來的能量。」
深埋於地的愛:泰姬瑪哈陵
談完了聖母院,江老師又繼續分享她在泰姬瑪哈陵的經歷。「如果聖母院是一棟與天對話的建築,那麼泰姬瑪哈陵想要傳達的,則是一份深埋於地的愛。」位於印度的泰姬瑪哈陵,不只是印度文化的代表性建築,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泰姬瑪哈陵始建於1632年,耗時約22年完工,在建築風格上,它結合了印度傳統建築和伊斯蘭建築的元素,以白色大理石為主要建材,建築外牆有細密的浮雕和嵌花紋飾,表現了印度文化的細膩和精緻。在陽光照耀下,白色大理石的建築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展現出浪漫、華麗的氣息,「但是當你走進泰姬瑪哈陵之後,除了感受到它的莊嚴、神聖之外,還有一份濃烈的愛情。」江老師說道。
蒙兀兒帝國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和他的妻子慕塔芝.瑪哈王后深深相愛,即使沙賈汗要前往戰爭的最前線,慕塔芝也會相伴在旁,兩人感情十分深厚。但令人惋惜的是,慕塔芝在1631 年的征戰途中難產而亡,沙賈汗在悲痛之餘,承諾為她建造天上人間、無與倫比的美麗陵墓——泰姬瑪哈陵。

這座象徵沙賈汗畢生激情和財富的美麗紀念物,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感受這份愛情的真切。「剛才講到聖母院有尖塔,我們可以注意到,泰姬瑪哈陵的屋頂也是尖頂,同樣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皇帝沙賈汗希望透過泰姬瑪哈陵向上連接,跟他⼼愛的瑪哈王后能夠永恆緊密在⼀起。」泰姬瑪哈陵在風水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利用水池來達到陰陽平衡的作用。「水是陰性的象徵,而白色大理石所建造的陵墓則是陽性,因此,水池的存在可以平衡建築物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陰陽能量,創造出和諧的能量和氛圍。」除此之外,江老師也認為在像印度這樣炎熱的地區,利用水池的清涼氣息,撫平人們的情緒、創造安定氛圍,進而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放鬆身心。因此泰姬瑪哈陵也是一個「應天、應地、應時、應人而制宜」而建成的建築典範。
傳世六百年之作:北京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居所,建於明成祖永樂4年(1406),於永樂20年(1420)完工。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整個建築群給人威嚴而神聖的感覺,是皇權的象徵。雖然紫禁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但依然保持著它的輝煌和美麗,其中風水的佈局,是紫禁城能屹立不搖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年永樂皇帝在建造紫禁城的時候,他要求紫禁城建築佈局形狀和方法,都要符合風水學中的宇宙觀,以及天地人萬物合一的理論。因此,紫禁城的主要建築,都建在南北的中軸線上,這代表著能夠吸收天地間的能量,東西方向的建築物較少,是為了可以利用南北向的通風和自然循環,達到環境的舒適感。
以紫禁城太和殿的設計為例,這個皇帝接近朝臣的宮殿,不僅考慮到太陽的位置、建築物的形狀、360度的方位等等,還有周遭的水源、水流、風向、陽光以及山水環境、生活機能等多個面向。例如太和殿的正門面向南方,就是為了要確保日照充足,可以為太和殿帶來更多的光線和暖氣。而在正午時分,陽光會直射在皇帝的龍椅上,讓這裡充分地接收滿滿的太陽能量。
青囊經中提到:「明地德,立人際,因變化,原始終,此謂之化成。」紫禁城風水設計,是創造出一個巨大的立體空間,裡面有陰陽、南北、前後、東西、左右、內外、動靜、虛實,是因為建築師/設計師能夠將這些元素完美的連結起來,因此成就了永垂不朽的紫禁城。而整個紫禁城的建築群,也因為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種高超的的藝術美感。
「如果我們回到600年前,紫禁城建造之初,想必是永樂皇帝將想法、理念,與設計者溝通之後,所誕生的結果。他們當初的偉大理想是什麼?風水方法又是什麼?在整個建造的過程中,永樂皇帝和設計者之間的信任也是非常的重要。作為皇帝,永樂皇帝必須展現領導者的遠見和決策力,但又必須給予設計者充分的自由和支持。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如此一來,才能共同完成這件舉世無雙的建築作品。」江老師補充道。
「風水的學問,是全世界共通的,我們東方有陰陽五行術數之源的《河圖洛書》,西方也有由四元素和以太所對應而形成的梅塔特隆立方體。」建築設計最精彩、也是最核心的表現,就在於它如何讓人心的空間、建築的空間、自然的空間、宇宙的空間,互相連結滲透,能量循環不已。對江老師來說,無論古今中外,這些能夠矗立千百年之久的建築物,都是能順應著自然的脈動、四季的變化,讓建築引導著宇宙、自然的能量,為身在其中的使用者所服務,同時創造出最適合使用者的安適環境,使用者自然能夠感到心神平靜,從而展現宏大的精神面貌。江老師也相信,風水的千年智慧,是值得我們現代人細細研究、推廣的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