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啟動》十週年:徘徊在夢與現實之間,俄羅斯娃娃的「夢中夢中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觀眾聚焦在陀螺是否停下,夢境還是現實的糾結之中,就已經掉入故事精心策劃好的圈套,完美沉浸在如夢的電影之中。燈光暗下,你彷彿進入了虛實交錯的夢境之中;燈光亮起,你又該如何確定,屬於你的現實真的已經全面啟動?
「你是想要大膽一試,還是變成一個老人,充滿悔恨的度過後半輩子,孤獨等死?」
十年前,《全面啟動》上映後就話題不斷,很大原因是由於片尾那顆不斷旋轉的陀螺,給了結局極大懸念:究竟主角柯伯是回到他心心念念的現實世界,還是困在夢境之中,逃脫失敗?然而,在眾人關注的夢與現實之外,貫串全片的核心實為悔恨與遺憾。跟著一層層夢境往下探索,電影展示的卻是柯伯不願回首的過去,以及現實與夢境之間早已模糊不清的界線。

夢中夢中夢:夢境堆砌的華麗魔術
《全面啟動》之中,夢境的架構始終是最吸引人之處。個人認為中文片名會翻作《全面啟動》,正是因為人在做夢的時候,往往無法得知自己是從何開始進入夢境的,往往一下子就置身其中,接著目睹各種奇妙的景象在夢中出現,卻無法自行掌控,只能任由潛意識構築出夢中的世界。
看電影也是如此。觀眾走進電影院,電影開始播放,就開始一趟神奇的旅程,也許是動人的愛情故事、驚駭的謀殺命案,或是飛向宇宙的太空探險。彷彿被丟進電影架構的世界之中,只能跟著導演與演員交織而成的故事,一同體驗這頓感官的炫目饗宴。
綜上所述,夢境與電影頗為相似,而《全面啟動》正是一場大銀幕的「夢中夢中夢」,如同精美複雜的俄羅斯娃娃一般,直到最後一刻才能得知解答,或著再度被電影的佈局牽著鼻子走。

其實,不只是夢境與電影類似,夢境也和人生很像。我們又該如何知道,我們的人生到頭來不是一場夢?主角柯伯在教學課程中表示,判斷夢境的其中一個方式,就是試著回想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進入夢境的?我們的人生,又是什麼時候正式開始,從何時擁有記憶的?
人生在世遭遇的挫折與打擊,不也像投射人物一樣充滿敵意,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當柯伯分不清現實與夢境,感到混亂無助,坐在電影院的觀眾,又有幾個人真能分清楚自己現在的人生不是虛構,而是真實存在的?說不定打從人生一開始,夢境與現實的界線早已模糊,我們卻沒有專屬的圖騰來加以確認,自己到頭來究竟身在何方。

悔恨與罪惡:思想植入的遺憾與救贖
如果說,本片核心並非夢境或圖騰,而是悔恨,許多人應該會感到驚訝。但從片名「Inception」的思想植入之意來看,這正是精髓所在。因為導致妻子死亡、自己必須逃亡在外的悲劇,正是由於當年自己失敗的思想植入而起。
與其說是失敗,不如說是太過成功,使得妻子無法停止抱持「自己的世界並非真實」的想法,最終走上絕路,這讓他內心有著滿滿愧疚與罪惡感。原先想要拯救妻子的善意,卻為自己帶來了萬劫不復的後果。如今,能夠帶給自己救贖的,卻是再做一次思想植入,而他唯一有過的慘痛經驗,卻是用妻子的生命換來的。
「你正在等待一輛火車,一輛會將你帶往遠方的火車。你明白火車會將你帶往何方,但你不確定,不過這沒有關係,因為我們在一起。」

《全面啟動》就像是個圓形的迷宮一般,看似錯綜複雜,最後卻形成了一個完美的迴圈。因思想植入而起的悲劇,最後也由植入思想有了轉圜餘地。在混沌領域(limbo)開啟的悲劇螺旋,最後也因為柯伯順利在混沌領域喚醒了齋藤,擁有了再圓滿不過的結局。
看似一場心靈犯罪的冒險,柯伯卻在不斷向下深入探險的過程中,同時挖掘與修復自己往日的記憶與傷痕,完成一場拯救自我的救贖旅程。當他回家擁抱自己的孩子時,順手拋出的陀螺早已不再重要,因為他的孩子才是他真正的現實與人生,也是妻子與他共同創造的美好結晶。

圖騰的解答:迷惑眾人的旋轉陀螺
「當你看著圖騰,你將確切知道自己不在他人的夢境之中。」
圖騰,可說是片中最迷人的設計。透過圖騰,片中的角色才能錨定自身在夢中的狀態,避免迷失在夢境之中。圖騰可以有許多樣貌,但最耐人尋味的,永遠是柯柏手上那顆陀螺,因為那當初是屬於妻子的圖騰,卻也是他用來植入思想、害死妻子的象徵物。
看到這裡,相信許多觀眾都會接受,陀螺現在就是柯伯用來辨認自己是否身在夢中的圖騰,但我個人認為這是障眼法。本片最大的謎團,一直都不是最後那顆聚焦在陀螺的鏡頭,而是柯伯的圖騰是什麼?穿梭夢境如此老練的神偷,卻使用著妻子留下的圖騰,那他自己的圖騰身在何方?
「所有魔術都包含三個步驟:以虛代實、偷天換日,以及化腐朽為神奇。」《頂尖對決》(The Prestige,2006)

事實上,他手上的戒指才是真正用來辨識夢境的圖騰。當他出現在夢中,戒指出現;回到現實時,戒指消失。一直不斷出現觀眾眼前的陀螺,只是用來掩飾真相的障眼法,吸引觀眾一步步走向結局,盯著桌上的陀螺一直在那轉啊轉的,懸著一顆心直到鏡頭切掉為止。
但就我個人的理解,柯伯確實回到現實世界,而非困在混沌或是永無止盡的夢境之中,關鍵就在於他出海關的那一刻,手上是沒有戒指的。而且,當他看到他的一對兒女轉過頭來,開心叫著他「爸爸」那刻,他早已認定自己回到現實,而非懷著罪惡感,活在漂泊如夢的人生之中。

不過,倘若戒指才是真正的圖騰,為何要有個陀螺故弄玄虛?或許,這才是諾蘭對於觀眾的思想植入吧!當觀眾聚焦在陀螺是否停下,糾結於夢境與現實之間,就已經掉入精心策劃好的圈套,完美沉浸在如夢的電影之中。燈光暗下,你彷彿進入了虛實交錯的夢境;燈光亮起,你又如何確定,你的現實真的已經全面啟動?
關於「戒指為圖騰」之解說,可參見上方投影片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