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的利爪》:「紅色貴族」把貪腐風氣跟髒錢一起帶進加拿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中國流到加拿大的錢不是乾淨清白的。把錢偷渡出中國所運用的體系,必須要外國合作夥伴自願提供不實文書。這表示了貪腐的風氣跟著錢一起進了加拿大。
文:文達峰(Jonathan Manthorpe)
別管品質了,感受一下寬度
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有錢的中國人常常透過這個管道把錢弄到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澳門也一樣,擁有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賭博業,方便洗錢以及將財富搬出中國,移到全世界任何指定地點。有一段時間,加拿大(特別是英屬哥倫比亞)的賭場成功地把洗錢者拒於門外。
但到了二○一○年代中葉,有一個犯罪圈發展出來,把加拿大街頭毒品交易所得的現金拿來借給一擲千金的中國賭客,讓這些賭客在加拿大的賭場購買籌碼。這套運作不但利用英屬哥倫比亞的賭場將毒錢洗白,也讓有錢的中國人可以拿錢在加拿大購買不動產或公司。
這些有時被稱為「大鯨魚」的豪賭大戶,會先在中國境內付款,然後在溫哥華收取賭本,如此就繞過了中國對資金出口的管制。這門生意很快就做得十分龐大,而且非常複雜。二○一七年九月,郵報傳媒旗下的各報刊登了記者山姆・古柏花了六個月進行的調查報導,主題是毒品與賭場洗錢,展開偵查行動的是皇家騎警,代號「電子海盜」。
「電子海盜」的目標是金保羅(音譯)以及他的公司銀通國際投資位於列治文的辦公室。古柏採訪了各個警隊及其他執法機構的人員,參考了依循「資訊自由法」而取得的資料,把中國富豪賭客與毒錢洗白這兩件事交織成為一篇報導。銀通海外的生意一開始是放款給中國豪賭客,其中許多人是在澳門搭上線之後,說服他們到溫哥華的賭場試試手氣。
報導引用了加拿大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MNP LLP提供給英屬哥倫比亞樂透公司的稽核報告,報告說中國「大鯨魚」賭客會「在當地〔中國〕或者抵達溫哥華之前,收到溫哥華某人的聯絡方式」,接著賭客「以電話聯絡此人要他遞送現金」,再用這些現金在賭場購買籌碼。賭客則是「在中國境內以現金」償還這些預借的現金。
當賭客在賭場把剩下的籌碼兌換掉——這正是交易的部分目的——他們就有錢可以在加拿大購買資產。一位皇家騎警探員對郵報傳媒表示,一般來說,銀通海外的人會在該溫哥華賭場外面與中國賭客碰頭——列治文的河石娛樂渡假酒店是個熱門地點——曲棍球袋裡裝著十萬加幣現金。不用太多想像力也知道:交付給大鯨魚的這筆現金就是毒販需要洗白的毒品交易所得。
傳媒郵報所引述的皇家騎警人員表示,銀通海外成了一個毒品洗錢中心,一個往世界各地匯錢的中心。隨便哪一天,毒販攜往銀通海外的現金都有一百五十萬左右的加幣。現金是用來借給中國賭客的,販毒幫派則會收到賭客透過銀行電匯出來的錢。郵報傳媒的報導說:「銀通的操作演變得如此細膩,竟然可以電匯到墨西哥和秘魯,讓毒梟不用帶現金出加拿大也能買毒品,以及用中國境內發出的假造請款單來掩飾這些國際匯款。」
二○一五年皇家騎警搜查了銀通海外的辦公室,在公司電腦裡找到了詳細的帳目,顯示某一年銀通海外在英屬哥倫比亞洗白了兩億兩千萬加幣,並且將超過三億的加幣流到國外。
這件事以及其他媒體報導促使檢察總長尹大衛委任皇家騎警卸任副長官彼得・傑曼,來審視英屬哥倫比亞的洗錢狀況,尤其是透過省內的賭場洗錢。傑曼的報告在二○一八年六月公布,結論說:「溫哥華是以中國為基地的組織犯罪活動中心。」報告稱:「各犯罪組織已凝聚為一個複雜網絡,地下錢莊為其核心。經過洗白的錢在溫哥華與中國之間進出,並移往其他地點,包括墨西哥及哥倫比亞。」
報告說該省「失能的」賭場管理體系——管理之職由英屬哥倫比亞樂透公司及省政府主管博奕及募款的部門共同分擔——明擺著歡迎洗錢者前來洗錢。如此一來,省級的政治人物並不想過於仔細地檢驗賭場裡面發生的事,因為他們會從賭博活動中得到豐厚的抽成。賭場對省府財政的貢獻僅次於一般稅收。
中國境內愈來愈廣為使用的信用卡及借記卡(簽帳金融卡),對於搬運金錢到海外大有幫助。富裕的中國遊客經常造訪的各城市,包括溫哥華及多倫多,往往都有商店為了賺取佣金,願意提供大筆現金以及假造買賣的刷卡簽帳單,讓中國遊客回國時出示給海關。
把非法財產弄出國的其中一種方法簡單得嚇人,那就是把錢裝進行李箱,買通海關人員,然後上飛機。加拿大是行李箱運錢法的首選目的地之一,因為加拿大邊境服務署難以找到根據,來判定這些錢可能是犯罪活動的收益而予以沒收。只要錢有申報,幾乎都容許入關。
如果旅客未申報他或她攜有一萬元以上加幣,而且又被查到了,只要關員判定這筆錢並非犯罪收益,那麼罰金是極少的,尤其是初犯。繳納罰金後,通常就容許旅客把錢帶進加拿大,不像在美國往往扣押未申報的金錢。
雖然私人移出中國的財產總額如此之鉅,目前為止,從中國流出的金錢最大的一部分還是透過商務網絡。利用假造的請款單來矇騙中國當局,以得到許可將錢運往海外,是最常見的方式。對於已經在海外設立子公司的中國商人來說,程序很單純。他們只需要將海外公司的營運成本灌水,就可以把資產轉往國外帳戶。
同樣地,當購買海外產品、利用海外服務,他們可以要求對方提供假造的請款單,把費用調高。包括全球金融廉正在內的幾項研究調查顯示,逃離中國的錢至少有百分之六十是通過假造請款單。
當風水成為我們的語言——跟著風水名師的腳步,重訪全球知名景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古今中外,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天⼈地合⼀理念,觀察當地的環境與氣候、為了服務使⽤者的需求⽽建設。
江名萱老師深入研究風水的契機,可以說是因為旅行所帶來的啟發——在旅行至北京故宮的時候,對於整個建築群落的方位、形狀、位置等都遵循著青囊經的原理所設計,有著強烈的感觸。
因此,原本就熱愛旅行的江老師,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走訪世界,考察各地的建築物。他發現,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當地的環境與氣候、使用者的需求而建設,和江老師順應自然的風水概念不謀而合。例如巴黎的聖母院、印度的泰姬瑪哈陵等建築,都能在天人合一的設計下,達到一種平衡、和諧的效果,並且更好地利用自然的能量。
與天對話:巴黎聖母院
「建築物的存在,是要為裡面的人所服務。所以,所謂好的建築風水,其實是應天、應地、應時、應人制宜。」因此,雖然我們可以看到聖母院中央的玫瑰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風水符號,代表光明、能量和生命力;聖母院的塔尖,也象徵著穩定、領導力,以及上達天聽的請求。但更重要的是,屬於宗教建築物的聖母院,為所有信仰著神的人們,所帶來的莊嚴、平靜感受。「聖母院營造出非常強烈的和諧的氛圍,你可以想見當時的設計師,在設計這個建築物及其所創造出來的空間時,所有的考量都是為了讓人的內在可以安靜下來、與天/神對話。」江老師指出。

巴黎聖母院建築風格是哥德式建築,它的建造開始於1163年,耗時超過200年。教堂的尖頂屋頂,不只是融合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幾何美學,更代表著天地宇宙之間的聯繫。這種尖頂建築形式,在古代被視為智慧和神聖,有向上流動的能量。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連接聚集天地宇宙之間,讓整個建築物更加神聖,充滿生氣和活力,並為⼈們帶來好運和幸福。
在古代文化的哲學中,太陽代表著宇宙和自然界的秩序、生命和創造⼒、上帝神性力量等等。所以在建築的設計和規劃中,必須要考慮季節的變化,和太陽的位置,以確保光線在建築空間中,可以達到最佳的利用。聖母院的三扇玫瑰花窗,被認為是世界上 最美麗的玻璃藝術品之⼀,當你走進聖母院中,透過玫瑰花窗所照進來的彩色光芒,加上吟誦詩歌的聲音,還有焚燒香料所產生的煙霧,體現了像是引導人們的心靈,通往宇宙智慧神性的力量,彷彿可以治癒和平衡我們的身心。
「整體而言,巴黎聖母院的每一項設計、每一處細節,都讓人感到非常平靜。」江老師又補充道:「這就是好的風水,所帶來的能量。」
深埋於地的愛:泰姬瑪哈陵
談完了聖母院,江老師又繼續分享她在泰姬瑪哈陵的經歷。「如果聖母院是一棟與天對話的建築,那麼泰姬瑪哈陵想要傳達的,則是一份深埋於地的愛。」位於印度的泰姬瑪哈陵,不只是印度文化的代表性建築,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泰姬瑪哈陵始建於1632年,耗時約22年完工,在建築風格上,它結合了印度傳統建築和伊斯蘭建築的元素,以白色大理石為主要建材,建築外牆有細密的浮雕和嵌花紋飾,表現了印度文化的細膩和精緻。在陽光照耀下,白色大理石的建築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展現出浪漫、華麗的氣息,「但是當你走進泰姬瑪哈陵之後,除了感受到它的莊嚴、神聖之外,還有一份濃烈的愛情。」江老師說道。
蒙兀兒帝國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和他的妻子慕塔芝.瑪哈王后深深相愛,即使沙賈汗要前往戰爭的最前線,慕塔芝也會相伴在旁,兩人感情十分深厚。但令人惋惜的是,慕塔芝在1631 年的征戰途中難產而亡,沙賈汗在悲痛之餘,承諾為她建造天上人間、無與倫比的美麗陵墓——泰姬瑪哈陵。

這座象徵沙賈汗畢生激情和財富的美麗紀念物,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感受這份愛情的真切。「剛才講到聖母院有尖塔,我們可以注意到,泰姬瑪哈陵的屋頂也是尖頂,同樣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皇帝沙賈汗希望透過泰姬瑪哈陵向上連接,跟他⼼愛的瑪哈王后能夠永恆緊密在⼀起。」泰姬瑪哈陵在風水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利用水池來達到陰陽平衡的作用。「水是陰性的象徵,而白色大理石所建造的陵墓則是陽性,因此,水池的存在可以平衡建築物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陰陽能量,創造出和諧的能量和氛圍。」除此之外,江老師也認為在像印度這樣炎熱的地區,利用水池的清涼氣息,撫平人們的情緒、創造安定氛圍,進而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放鬆身心。因此泰姬瑪哈陵也是一個「應天、應地、應時、應人而制宜」而建成的建築典範。
傳世六百年之作:北京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居所,建於明成祖永樂4年(1406),於永樂20年(1420)完工。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整個建築群給人威嚴而神聖的感覺,是皇權的象徵。雖然紫禁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但依然保持著它的輝煌和美麗,其中風水的佈局,是紫禁城能屹立不搖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年永樂皇帝在建造紫禁城的時候,他要求紫禁城建築佈局形狀和方法,都要符合風水學中的宇宙觀,以及天地人萬物合一的理論。因此,紫禁城的主要建築,都建在南北的中軸線上,這代表著能夠吸收天地間的能量,東西方向的建築物較少,是為了可以利用南北向的通風和自然循環,達到環境的舒適感。
以紫禁城太和殿的設計為例,這個皇帝接近朝臣的宮殿,不僅考慮到太陽的位置、建築物的形狀、360度的方位等等,還有周遭的水源、水流、風向、陽光以及山水環境、生活機能等多個面向。例如太和殿的正門面向南方,就是為了要確保日照充足,可以為太和殿帶來更多的光線和暖氣。而在正午時分,陽光會直射在皇帝的龍椅上,讓這裡充分地接收滿滿的太陽能量。
青囊經中提到:「明地德,立人際,因變化,原始終,此謂之化成。」紫禁城風水設計,是創造出一個巨大的立體空間,裡面有陰陽、南北、前後、東西、左右、內外、動靜、虛實,是因為建築師/設計師能夠將這些元素完美的連結起來,因此成就了永垂不朽的紫禁城。而整個紫禁城的建築群,也因為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種高超的的藝術美感。
「如果我們回到600年前,紫禁城建造之初,想必是永樂皇帝將想法、理念,與設計者溝通之後,所誕生的結果。他們當初的偉大理想是什麼?風水方法又是什麼?在整個建造的過程中,永樂皇帝和設計者之間的信任也是非常的重要。作為皇帝,永樂皇帝必須展現領導者的遠見和決策力,但又必須給予設計者充分的自由和支持。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如此一來,才能共同完成這件舉世無雙的建築作品。」江老師補充道。
「風水的學問,是全世界共通的,我們東方有陰陽五行術數之源的《河圖洛書》,西方也有由四元素和以太所對應而形成的梅塔特隆立方體。」建築設計最精彩、也是最核心的表現,就在於它如何讓人心的空間、建築的空間、自然的空間、宇宙的空間,互相連結滲透,能量循環不已。對江老師來說,無論古今中外,這些能夠矗立千百年之久的建築物,都是能順應著自然的脈動、四季的變化,讓建築引導著宇宙、自然的能量,為身在其中的使用者所服務,同時創造出最適合使用者的安適環境,使用者自然能夠感到心神平靜,從而展現宏大的精神面貌。江老師也相信,風水的千年智慧,是值得我們現代人細細研究、推廣的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