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的利爪》推薦序:加拿大為何走出「友中發大財」的迷夢?

《大熊貓的利爪》推薦序:加拿大為何走出「友中發大財」的迷夢?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民主國家如台灣來說,我們也要意識到,即便是世界總面積第二大,國民生產毛額第十七大的加拿大,要維持自由民主體制的同時,也還要跟話語權漸大的中國打交道,這對加國都是殘酷的現實和難題,台灣更是無從迴避,必須更為警醒和運用智慧。

文: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加拿大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過始於一九三一年。這個年輕的國家是個標準的多元文化社會,除了原住民與英法殖民者的文化,近五分之一的國民出生於外國,是世界上種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

二〇〇三年,我獲得了索韋學者(Sauvé Scholars)計畫獎助,在加拿大東岸的蒙特婁擔任一年的訪問學人。一共十四位來自非洲、亞洲、美洲、歐洲不到三十歲的記者和NGO工作者,同住一棟百年歷史的宅邸,除了在麥基爾大學上課之外,大夥一起做計畫、互相學習、辦沙龍論壇。

在重視多元與包容差異的前提下,此計畫最後選入了我這位台灣人和另一位中國人。我在前往蒙特婁的那一刻,除了幾次在中國做專題的機會,並不真的有過中國朋友。現在回頭來看,在蒙特婁生活,有一位中國室友陪伴,可以說是我認識中國的起點。

我們這個計畫因為創新有趣,吸引了《紐約時報》前來報導,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記者直白地在文章裡寫了「這個中國男人與台灣女人能共處嗎?」(Would the Chinese man and the Taiwanese woman get along?)

《紐時》記者的好奇與提問,不是沒來由的。那些年兩岸氛圍是緊張的,一九九六年和二〇〇〇年總統大選時,中共的文攻武嚇讓台灣曾有一波移民加拿大的熱潮;二〇〇四年的總統大選,陳水扁提出公投案,更讓兩岸局勢急凍長達一年,包括中共軍機屢次跨越台海中線。別忘了,遲至二〇〇八年底,兩岸才開始正式實現直航,也就是說,一九九六年到二〇〇八年這十二年間,台灣和中國才開始從陌生、試探到接觸。

在訪問學人的那段日子裡,有機會接觸到不少加拿大政治、經濟、學術方面的領袖,他們對中國充滿好奇,像是要解開一個神秘的國度般,用盡全力探索、理解、擁抱,幾乎不設限。以我所在的麥基爾大學為例,接觸過的人類學系、法律系的教授們都有中國田野的經驗,累積了不少對中國社會文化制度的書寫。

但促成加拿大與中國之間密切交流的背後原因為何?在《大熊貓的利爪:中國如何滲透、影響與威嚇加拿大》這本書裡,有四十年新聞工作資歷,在香港駐點過,對台灣和中國有深入了解的文達峰,深刻梳理了加中兩國長達一百五十年的交往脈絡。

這本書清楚點出加中的關係,截然不同於歐洲列強在十九世紀,對中國施加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占領,也不同於美國在二十世紀,把中國視為共產主義陣營的一份子而加以圍堵。加中兩國的互動源自加拿大傳教士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把中國視為一片需要被基督教拯救的苦難大地。

從一八五〇年代左右數百位華人為參與淘金熱,從美國加州北上;接著在一八八〇年約有一萬七千名中國人為了生存,來到英屬哥倫比亞定居。書中提及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承包商偏愛雇用華人,給華人每日一加幣的工資,是白人、黑人、原住民工人薪水的三分之一。但同時,一八八〇年開始,數以百計的加拿大傳教士前往中國內陸,他們自認去拯救中國人的靈魂,甚至傳教士待了好幾代,歷經義和團之亂、清國的覆滅、軍閥亂鬥、日本入侵中國、國共內戰。

作者以時間為座標揭開加國與中國的關係,特別是在國共內戰時因為厭惡貪腐國民黨的惡行,加上政治立場屬中間偏左的基督信仰,使得富有戰鬥精神的傳教士和他們在中國長大的子女,將友善中國、改變中國,實踐一個公平自由人權的國度作為目標;這個以信仰開端的責任感,隨著熟悉中國文化和語言的傳教士之子,綿延地影響了加拿大官方及民間社會,型塑了日後加拿大對中國的政策。

最顯著的例子是,加拿大在一九七〇年十月十三日與中共政權建交,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個建交不但開啟了美國等十一個西方國家與中共的談判,也結束了中國的外交孤立。一九七一年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在夏天造訪北京,接著是美國總統尼克森拜訪,直到一九七九年美國與中共建交,與中華民國斷交。加拿大的腳步足足早了美國九年。

可以說,在冷戰局勢下,在中國因文化大革命(1966-1976)被世界孤立之際,透過傳教士長年的情感積累,加拿大幫助了中共與世界破冰。兩國建交初期,幾任加拿大駐中國的大使,都是傳教士之子;兩國的建交提供給各國與中國交往的框架,幫助中國加入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等重要組織。

RTR4QNAE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作者在亞洲多年,特別是這些年,他觀察到加拿大對於中國的認識強烈不足。作者說:「加拿大的政治人物對於中共侵入我國的程度一直抱持懷疑,就算有強烈的證據擺在他們眼前也一樣。原因之一似乎是,他們對加拿大的國安和情報工作長久以來缺乏敬意。」

但,這樣的情勢到了二〇一八年前後有了重大轉變。加拿大安全情報局在當年出版了一份一百六十三頁的報告,標題是《重新思考安全問題:中國與戰略對抗的年代》,點出中共對加國和其他國家形成的威脅。報告摘要列舉了中共干預加拿大人生活的各層面和危險,包括商業關係、對華人社群的監控、對異議者安全的威脅。

由於加國較為自由的移民政策,目前在加國定居的維吾爾人約有四千人,圖博裔的加拿大人約五千名(也是亞洲以外人數最多的圖博族群),五十萬左右的香港人,台裔加拿大人也有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