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從頭品味葡萄酒(二):那些釀酒的事兒

從頭品味葡萄酒(二):那些釀酒的事兒
Photo Credit: tribp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tribp CC BY 2.0

Photo Credit: tribp CC BY 2.0

在上一篇〈原點・葡萄栽培〉後,相信你對這個複雜的過程已經有了基本瞭解。那麼,現在就來看看專家們如何將這些葡萄釀造成酒吧。這個過程稱為釀造(Vinification),隨著國家、地區、種植者和風格的不同,釀造出來的產品也會有巨大的差異。不過,有些事物在全世界的釀酒過程中都是不變的,這就是今天我們探討的主題:

要如何釀造葡萄酒?

理論上,釀造葡萄酒比你想的還要簡單。把葡萄摘下來、榨汁、發酵、成年,就這樣。雖然上面這句話沒錯,不過如果真有這麼簡單,我們自己摘葡萄釀酒就好了(事實上,中國最近也是有一波自釀酒的風潮)。

事實上,真正的葡萄酒釀造過程需要相當技術,葡萄酒的釀造者們雖然也是照著摘葡萄、輾破、榨汁、發酵、成年的步驟進行,但每一個步驟中都有很多重要的判斷,會影響整支葡萄酒的風味與品質。

第一步:收成(Harvest)

Photo Credit: Ryan O’Connell CC BY SA 2.0

上次提到葡萄栽種的最終結果,就是「收成」這個步驟,這也是釀造的開始。當葡萄從葡萄藤上被摘下的那一刻起,由於和氧氣接觸的關係,品質會開始不斷下滑,而釀造者們首先就必須決定:到底該何時開始釀酒?才能決定摘下葡萄的時間。

在許多生產高水準葡萄酒的酒莊,釀造者們會人工採收(Hand Harvest,就是用手摘)葡萄,親手將最高品質,最健康的葡萄採收下來,還有預防樹葉,樹枝等雜物和葡萄混在一起。

憑著直覺你就知道人工採收是又貴又耗時,所以也有許多酒莊採用機器採收(Machine Harvest),用機器將葡萄採至輸送帶上。優點是十分迅速、效率高;缺點就是在這過程中,有些雜物可能會參進輸送帶中。雖然大部分的雜物都會被挑出來,不過有些不夠成熟或腐爛的葡萄和雜物不免還是留在裡面,進而影響葡萄酒的品質。

第二步:輾碎(Crusing)、榨汁(Pressing)和發酵(Fermenting)

Photo Credit: wayne marshall CC BY SA 2.0

一旦葡萄被採下,釀造者會用最快速度將葡萄帶回釀造處,進行輾碎、榨汁和發酵。好,現在到了白酒和紅酒決定性的不同點了!白葡萄在輾碎後就進行榨汁,之後才開始發酵;而紅葡萄卻是在輾碎後先進行發酵。原因其實很簡單,紅葡萄為了得到紅酒的顏色,單寧與風味,必須與葡萄皮有長久的接觸。

接著,為了讓葡萄汁變成葡萄酒,酒精發酵是必要的:

糖(Suger)+酵母(Yeast) = 酒精(Alcohol)+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這公式看來複雜,其實只代表一件事:發酵需要酵母。釀造者會在輾碎的葡萄/葡萄汁中加入酵母,將糖分轉化為酒精與熱量。所以說,葡萄酒中的酒精度高低,就看釀造者加入多少糖分了。葡萄越甜越成熟,酒精度就越高。為什麼有人會說葡萄栽種者和釀酒師的合作可以決定葡萄酒的生死,就是因為他們必須決定成熟的程度和酵母的多寡。

發酵這個過程也可以在各種不同的容器中進行,不過基本上,容器越大,能產生的熱量就越多,所以溫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容器的溫度過低,發酵就會停止;反之,如果溫度太高,釀出來的酒款風味就不見了。

在發酵過程中加入的酵母,依據種類的不同,也會有程度上的差別。很多的釀造者會使用品質穩定的培養酵母(Cultured Yeast,一種在實驗室中培養出的酵母),而不是用外界酵母(Ambient Yeast,自然產生的酵母)。不過也有釀酒師認為外界酵母產生的風味層次更多更豐富,一切取自於釀造者的風格。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稱為「蘋果酸發酵」(Maloactic Fermentation)的發酵過程,會將葡萄酒液中過酸的蘋果酸轉化成較柔軟的乳酸,進而讓葡萄酒有類似奶油般的口感。蘋果酸發酵可以自然發生,也可以由釀造者加入更多的酵母產生。這個過程對所有紅酒,甚至是許多白酒,都是非常重要的過程之一。

第三步:成熟(Aging)與裝瓶(Bottling)

Photo Credit:  Don Hankins  CC BY 2.0

Photo Credit: Don Hankins CC BY 2.0

在發酵完成之後,葡萄酒接著就放在不鏽鋼或橡木桶中成熟囉。成熟的時間長短,會根據葡萄品種、釀造風格和當地的法律規定有所不同。通常當釀造者希望葡萄酒保持純淨風味時,會使用不鏽鋼桶(Stainless Steel);如果釀造者想在葡萄酒中加入不同的風味,就會使用橡木桶(Oak Barrels)。

隨著使用的橡木桶種類與大小的不同,可以影響一支葡萄酒的顏色,香味,口感與尾韻,甚至是結構。桶子尺寸越小,葡萄酒與其接觸的面積越多,影響也更強。桶子越新,影響的強度也會更強,因為新桶還沒被使用過。通常橡木桶成熟的成本會比不鏽鋼桶高許多,所以要不要使用,就看釀造者的風格和喜好。

在裝瓶之前,釀造者會用幾個方法讓葡萄酒的酒質更乾淨。舉例來說,在葡萄酒成熟時,為了篩選掉一些自然產生的沉澱物,釀造者會將酒從原本的地方轉移到另一個鋼槽或橡木桶,這個步驟稱為換桶(Racking),通常在成熟期間會進行好幾次。另外一個步驟稱為精製(Fining),會使用蛋清等物質去除掉一些特別的物質。最後一種叫做冷卻結晶(Cold Stabilization),顧名思義就是降低溫度,用來去除掉一些你偶爾會在酒瓶底部看到的結晶沉澱物(這些沉澱物其實不會傷身,但你不會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