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建築空間攝影師李易暹:「攝影師」這個稱號,不是自己說了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李易暹而言,拍照出發點仍舊沒有改變,那就是拍出能讓大家認可的作品,期許自己能配得上攝影師這個稱號。
文:雪莉。A-Shely
李易暹前身——衰尾道人,對於學生時代浸泡在PTT的六七年級生而言,這個名字也許略有所聞;大學開始接觸攝影,起初從日常的風景捕捉,跟著一群愛好攝影的同學們到處街拍,一點一滴學習構圖、調色。愛上攝影後,李易暹起初以自己PTT名稱「衰尾道人」進入台灣攝影圈,在網路上與其他網友們共同討論、分享攝影心得等等。
開始在PTT活躍後,大家逐漸熟悉衰尾道人這號人物,分享至版上的街拍影像,幾乎獲得大家好評與熱烈討論,衰尾道人=街拍攝影,這是李易暹一開始給大家的印象。學生時期的李易暹,沒有想過將來他的職業可以冠上「攝影師」這個稱號,自己到底夠不夠格,不是自己說了算。

「攝影加上師,其實是一個非常沈重的稱呼,師這個字,是對具有專業技能的尊稱,帶有尊敬的意思。要讓人尊敬你,那首先你得問自己,哪裡值得讓人尊敬吧!?」要如何才能證明自己的攝影是傑出的?在拍攝幾年後,李易暹明白自己對攝影已經不能稱為興趣,他開始想讓更多人看見自己的作品,然而,他該如何才能跨越台灣,讓自己的名字也能在國際被看見呢?
國際攝影比賽,這是李易暹跨出台灣的第一步,2011年開始,李易暹報名了各種國際攝影比賽,他想要的不再是自己拍得滿足的照片,他想要的是大家能夠認可他的照片。「自己拍得高興有什麼用?那不過是在自嗨而已,我想追求的不只是這些,我想知道,自己在全世界的攝影圈子裡,能夠抵達到什麼高度。」
起初報名攝影比賽時,也不是這麼的順利,雖然得到了評審榮譽獎,但李易暹卻感到沮喪,不是金牌、銀牌,沒有名次的獎項,表示自己還不夠優秀,李易暹開始更積極拍攝,更積極地學習調色技巧,報名國際比賽來到了第三年,他終於得到了Nikon世界攝影大賽第三名。
這個獎項讓李易暹開始對自己的作品燃起信心,於是更加投入在攝影創作,也不間斷地報名比賽,至2019年,李易暹已得到約十六項國際攝影比賽獎項。

從街拍的衰尾道人,到建築攝影的李易暹,一切要從2014年到倫敦工作開始說起,得到英國的打工簽證的李易暹,決心踏上倫敦,期望借鏡國外更多更新的攝影技巧;既然要借鏡國外攝影,那就得從事攝影工作,李易暹開始在倫敦尋得工作機會,然而倫敦人才輩出,儘管語言沒有太大的障礙,但大家對於一位從台灣遠道而來,開口就說要做攝影工作的人而言,仍舊存有疑慮。有一天,李易暹前往一家不動產公司面試,他當下告訴面試官説:「我可以現在幫你們拍一組作品,修圖完後傳給你們看適不適合。」
「我是台灣人,又是拿打工簽證的人,先天的刻板印象以及他們早就能預期我何時離開公司,拒絕是正常的,但我那時已經窮到要繳不出房租,剩下這副軀體,當然是豁出去了!就是這股衝勁,加上事後的作品也能讓他們滿意,因此決定錄取我。」
成功擔任不動產專任攝影師的李易暹,工作上可不輕鬆,每天早上八點開工,一直拍到傍晚六、七點,一天得拍攝三到四個室內空間,在倫敦工作的時數,甚至比他待在台灣當上班族時期還要長,但也因為每天扎實的拍攝,讓李易暹開始發現,原來商業攝影也是有它有趣的地方,而室內空間攝影著重的是空間整體,這個空間的光線、設計、素材,還有一些小巧思,該怎麼用照片說出來,就得靠攝影技巧了。

「十年的街拍經驗讓我學習到如何用照片說故事,拍攝空間時也是一樣,每個空間要說的話不盡相同,這個空間早晨可以日光浴、那個空間晚上適合喝紅酒配起司、另外一個空間傍晚的光線會映照出一隻貓的形狀,每一個空間都有他獨特的地方,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訊息拍出來傳達給大家知道。」
不動產工作進行了兩年,有一天公司派李易暹去上倫敦藝術大學的短期建築攝影課程,主講曾為隈研吾拍攝作品的英國建築攝影公司NAARO,這個短期課程,讓李易暹確定了自己未來的路,就是建築空間攝影。
「課程中我們實際去拍攝海德公園的蛇形藝廊(Serpentine Gallery),那一年展出的是丹麥BIG建築事務所的作品,老師教我們如何從作品當中探索建築的韻律,所謂建築的韻律,是指線條流動的方式、素材堆疊的方式,每一個角度,都能構成不同的觀點。」
拍攝建築作品的過程,彷彿開啟了李易暹對攝影的另一種感官,單光線照射在建築體上就能呈現如此多種樣貌,讓他沈醉在其中,也就此訂下自己攝影的路線。

決心要走建築空間攝影後,李易暹回到台灣,開始四處丟作品、丟履歷,四處看建築、四處拍建築,每天都丟近百家建築事務所,收到回信大概是一週一封,商科學歷的李易暹,在建築圈裡沒有任何人脈,他能做的只有不斷丟作品、不斷累積作品,過了半年終於有一家設計公司找上他,開啟了他建築空間攝影之路。
現在,李易暹與他的工作夥伴余梓勤一起從事建築攝影事業,從學生時期拿起攝影機拍照,一直到確立自己攝影路線,這十五年的學習歷程,成就了現在的李易暹。
儘管如此,對李易暹而言,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學習的透徹,只要時間繼續流動,所有事物也會持續改變,攝影也是如此。正因如此,2019年李易暹與夥伴余梓勤決定申請RCR建築事務所舉辦的夏季工作坊;曾經榮獲普立茲克建築獎獎,可稱站在世界頂端的建築事務所,他們要的到底都是哪一些影像?為了跟上世界的腳步,李易暹進入工作坊,學習國際上對建築攝影的構圖、調色的基準,藉由這次的學習,重新審視自己的作品,進一步的調整、修改,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夠跟得上國際的水準。

Tags:
簡單卻不簡單的美味,全靠製作的用心!晨光土司「糯米湯種工法」打造細緻柔軟的超質感土司,讓早餐開啟焙感朝氣的一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晨光土司使用特有「糯米湯種工法」,質地柔軟細緻、口感濕潤香甜,讓人每天都朝氣滿滿。究竟糯米湯種工法有什麼神奇之處呢?現在就來一探究竟。
每天早餐吃的土司看似簡單,卻是最能展現技術的烘焙品之一。以充滿質感的口感與香氣而深受好評的晨光土司,就是土司界中講究製作技術的代表作。
晨光土司使用特有「糯米湯種工法」,質地柔軟細緻、口感濕潤香甜,讓人每天都朝氣滿滿。究竟糯米湯種工法有什麼神奇之處呢?現在就來一探究竟。

晨光土司簡單的美味,來自講究用心的工法
晨光土司特有的「糯米湯種工法」,特別之處在製作湯種時額外添加糯米粉,當95°C高溫熱水沖入麵粉與糯米粉時,糯米粉裡的澱粉會瞬間糊化,將水分緊緊抓在澱粉分子裡,讓土司體富含水分,口感柔軟濕潤。
湯種與麵糰混合均勻後,再以0~7℃低溫熟成12小時,這段時間澱粉酶會把澱粉分解成麥芽糖,讓晨光土司吃起來香甜。

晨光土司不只講究在糯米湯種工法,更特別使用三段壓延工法處理麵團,讓土司質地更細緻綿密。烘烤則引進熱穿透能力絕佳的日本石板烤爐,烤出皮薄均勻的細緻質地;烤完接續進行分段式冷卻,讓土司維持絕佳的濕潤與柔軟度。

每一步用心的製作步驟,讓晨光土司擁有簡單卻不簡單的美味,也讓吃到晨光土司的人,能夠一早就朝氣滿滿。
多樣的晨光土司,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早晨食光
經典款的「晨光嚴選土司」,擁有簡單的美味,直接單吃土司,每一口都能品嚐到細緻濕潤的質地,加上小麥甘甜香味,不知不覺就能吃完一整片。想要以豐盛感為一天充滿朝氣?那就用晨光嚴選土司製作三明治,只要簡單加上幾片美生菜、起司,就能享受到食材的真滋味與土司融合的層次感。

晨光土司的三款調味土司,則讓每天的早晨精彩有變化。「晨光葡萄土司」加入粒粒飽滿多汁的日曬葡萄乾,為細緻柔軟的土司帶入水果香甜的口感層次,是吃過肯定會驚艷的美味。

有濃郁奶油香味的「晨光奶油土司」,使用特選奶油調和關鍵煉乳配方,還沒咬下就能聞到令人心動的奶油香,咀嚼時奶油香氣讓細緻香柔的土司體達到美味平衡,也非常適合搭配咖啡一起享用。

添加精選蜜漬香脆核桃、酸甜莓果的「晨光莓果核桃土司」,不只有堅果酥脆與莓果酸香,額外添加精心調配草莓泥於土司體中,讓核桃與莓果的風味更加融合每天早上來一片,開啟焙感朝氣的一天。

特有糯米湯種工法、多種講究製作技術,讓每一口晨光土司都是恰到好處的濕潤柔軟,令人回味再三。現在,就讓晨光土司成為每天必備的朝氣來源,創造充滿質感而有朝氣的美好生活。
▲廣編內容圖示僅供參考 產品以實物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