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會大選結果的不變與變:行動黨依舊強勢,崛起的在野黨未必帶來改革壓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加坡2020年大選,儘管在野黨支持率提升,但並沒有產生改變基本政治或權力結構的壓力。人民行動黨保持了絕對性主導權,可佔著在國會裡的優勢,推動限制在野黨和異議的政策和立法。
新加坡2020年國會大選在7月10日落幕。有觀察認為,這次大選是新加坡政治的一大分水嶺。工人黨拿下10個直選在野席次、新加坡前進黨獲得兩席非選區,算是新加坡獨立以來,在野黨席次最多的一屆國會。
行動黨雖然得票率從2015年的69.9%降到61.2%,但在國會93直選議席中,依然拿下83席的絕大多數。得票率與席位之間的落差,是因為新加坡特有的集選區制和選區劃分的緣故。要是選舉制度更接近國際慣例,在野席位會更多。
以上的競選成績,儘管可以讓國會有多些代表性和不同的聲因,不過人民行動黨仍然能夠輕易通過普通立法,若要修憲甚至可以為所欲為。
這次大選代表的不是一個新的開始,而是新加坡長期政治發展的延續。
一方面,這次在野黨的選舉成績,不是偶然的現象,而是長期在地耕耘,以及行動黨票源被分散的結果。國外,甚至一些新加坡國內的朋友,或許沒有注意到新加坡在野黨在資源和人力薄弱的情況下,如何在地方上盡量推動選民服務。
另外,選舉結果並沒有對人民行動黨造成必須一夜之間改變的壓力。行動黨沒有理由放棄一黨獨大的延續,以及自己享有的優勢。行動黨原有的政策方向和施政原則,除了對外包裝以外,很可能基本維持現狀。下一屆國會見到的或許不是政治開放和改革,而是對社會更多的管制。
成熟中的在野勢力
人民行動黨這次大選,得票率從2015年的高峰下滑,不但沒有攻下工人黨所代表的後港單選區和阿裕尼集選區,還無法拿下新劃分出來的盛港集選區,使包括總理公署部長在內的三位資深黨領導丟了官位。
在新加坡的國會內閣制下,政務官員必須要先當選為國會議員,才能被總理委任而進入內閣。對許多人而言,這是精神上的一大衝擊,選舉結果似乎意味著未來新加坡政治走向將有大改變。這種觀點其實輕視了上一屆大選的獨特性,和新加坡在野政黨的不同角色。把2020國會大選放在新加坡長期政治發展的脈絡下觀察,或許持續性會勝於變化。
首先要認識到的一點,就是上一屆大選的特殊性。2015年正好碰上新加坡獨立50週年,也是新加坡獨立後第一任總理、人民行動黨精神領袖、和總理李顯龍之父-李光耀逝世的同一年。人民行動黨政府當年推出了一系列紀念和哀悼活動,引起新加坡人對以往所謂「黃金時代」和「光榮史」的政治想像和幻想,把行動黨、李光耀和新加坡劃上等號,對行動黨的好感高漲。
加上選舉期間,工人黨造勢活動上看熱鬧的人潮,還有有關工人黨有意願推動同婚合法化的假訊息,引發新加坡選民向來對政治和社會改變的焦慮和緊張情緒,導致人民行動黨始終獲得大勝。
同樣在2015選舉,在野政黨雖然普遍表現不佳,工人黨還在榜鵝東單選區失守,但仍然守住了阿裕尼和後港等集選區,平均得票率也維持在4成左右,這代表了工人黨至2001年前後在新加坡東部,長期經營地方政治的結果。
也就是說,只要在野黨肯下功夫長期投下精力,選民是可以逐漸失去以往對人民行動黨以外的政黨所持有的恐懼。另外,工人黨和新加坡民主黨,也開始吸收更多專業人士入黨和參選,而被選民看好。
工人黨和民主黨在政綱上也明顯展示了一定的政策知識和專長,並直接、正面和有說服力地挑戰行動黨的主張。這一系列發展使較大型的在野黨對新加坡選民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在這屆大選,而工人黨在所參選的四個集選區和兩的單選區(共有17個集選區和14個單選區),平均得票率為50.29%,可謂基本上與行動黨打成平手。
這次大選另外一個亮點,是由人民行動黨前議員陳清木帶領的新加坡前進黨,第一次參選就差點攻下西海岸集選區。陳清木在2011總統大選中,曾挑戰人民行動黨支持的前副總理陳慶炎,以相差0.35%的得票率之差險落選,因此這次重出政壇很受期待。
前進黨令人矚目,也是因為李光耀次子李顯揚,與兄長李顯龍決裂後,不但公開表示反對行動黨,還加入前進黨,積極幫忙拉票。陳清木和李顯揚在大選中,指責行動黨執政遺失了方向,主張重建執政者與社會的共識和互信。這個說法對比較傳統,在新加坡社會現況下不得利的選民而言,有一定的說服力,因此分散了部分行動黨的支持率。

繼續一黨獨大
大選結果顯示,人民行動黨仍然控制國會的絕大多數,不但能推動任何法案,還可以輕易修憲。這個現實非常關鍵,因為新加坡獨立以來,就多次修過憲法,其中包括集選區、非選區議員、官委議員、民選總統、保留總統選舉等制度的確立。
集選區制把一組候選人放入一個選區,選民必須選擇全組人馬,而不是個別候選人。集選區制原則上是要讓少數族群進入國會,因為每一組都需要包括至少一位少數族群候選人。實質上,集選區制對向來人力和資源薄弱的在野政黨,提高了參選門檻。
另外,民選總統制代替了原本儀式性的國會委任總統制。建立民選總統制的法理原因,是要拉近國人與總統的距離,同時有限地在動用儲備金、大法官和一些高級公務員任免、和立法上,給予總統一些有限的否決權,也讓總統對貪污調查局的工作有少許監督。
參選的合格門檻,包括當過部長、資深公務員、或曾經負責過擁有5億新幣或以上資金的公司的人。修憲時,人民行動黨也曾解釋民選總統制的成立,也是為了避免其他政黨若意外成立政府,隨意動用國庫的資金。雖然總統不得有政黨色彩,但歷任民選總統都與行動黨關係密切,甚至是資深前黨員。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