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歐盟27國領袖熬夜達成紓困協議,節儉聯盟「殺價成功」砍1100億歐元捐款

歐盟27國領袖熬夜達成紓困協議,節儉聯盟「殺價成功」砍1100億歐元捐款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歐盟27國領袖挑燈夜戰,終於對紓困金捐款與貸款額度達成共識,其中5000億歐元無償捐款在「節儉聯盟」堅持下,削減至3900億元。這是歐洲高峰會鑒戰時間史上第2長的會議。

歐盟各國領袖自本月17日開始在布魯塞爾討論經濟紓困預算,經歷4天討論,終於在當地時間今(21)日凌晨5時許達成共識,其中針對7500億歐元(約新台幣25兆元)的後疫情復甦基金,將以「捐款」和「貸款」兩種形式分配,捐款總額為3900億歐元,低於最初提案中的5000億歐元,可說是「節儉聯盟」殺價成功。雖然達成協議,歐洲各國之間的歧異,短期內可能很難化解。

各國領袖齊熬夜,史上第2長的歐盟高峰會

《路透》報導,歐盟27國領袖在峰會第4天晚上徹夜討論,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於今日凌晨5點15分左右,在推特發文說「成交!」宣告這場馬拉松式的高峰會總算畫下句點。宣布達成協議後,歐元對美元匯率今天升至4個月新高。

《歐洲新聞台》指出,這次高峰會原定上周六就會結束,但為能達成協議,領袖們決定延長,也差點打破史上最長的歐州高峰會紀錄。目前紀錄保持者是2000年12月在法國尼斯舉辦的高峰會,當年會議從12月7日早上9點45分開始,至12月11日早晨5點半才結束。

會議中討論總額高達1.8兆歐元(約新台幣61兆元)的長期預算與經濟復甦計劃,其中7500億歐元的紓困金分配是造成此次高峰會延長的原因。法國和德國最早的提案,是無償捐款5000億歐元給經濟遭疫情重創的國家,餘下2500億歐元作為貸款。

RTX7KVR5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歐盟今(21)日早晨達成振興計劃協議後,法國總統馬克宏(左)和德國總理梅克爾(右)出席記者會,嚴守社交距離。

以荷蘭為首的「節儉聯盟」卻堅持,中東歐國家想爭取到資金,就必須遵守歐盟法治原則,且無償捐款總額上限最多為3500億歐元。「節儉聯盟」與波蘭、匈牙利等僵持不下,被波蘭批評為「吝嗇鬼」;《歐洲新聞台》報導,波蘭和匈牙利在過去幾年都被歐州法院譴責過破壞司法,匈牙利還被譴責侵害媒體自由、對難民待遇不人道等。

但是真正需要資金的其實是地中海周邊國家,這些地區因仰賴觀光,旅遊業受疫情打擊甚深,不能再等下去。

從5000億歐元殺到3900億歐元,「節儉聯盟」表示滿意

在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提議與協調之下,無償捐款總額最終定為3900億歐元,其餘3600億歐元則作貸款用,借貸的國家必須還款。

《路透》報導,「節儉聯盟」中的荷蘭原想拒絕援助經濟改革不力的國家,但對此已同意讓步,支持建立「暫停」機制,在完全斷絕援助前,先暫停補助3個月作為審查期,再決定是否繼續金援。

對於波蘭、匈牙利等國內法治問題,外交官員表示已經有進度,未說明細節。《路透》指出,除了地中海各國,波蘭將會是經濟復甦計劃的最大受益者。

《衛報》報導,奧地利總理庫爾茨(Sebastian Kurz)表示,對於事情的發展「感到非常開心」。

庫爾茨在這幾天會議中被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指責態度不佳,也因會議中曾出去接電話,被馬克宏批評目中無人;《路透》更報導,馬克宏在20日凌晨一度因為「節儉聯盟」的固執而氣到槌桌子。庫爾茨對此表示,「有些人沒睡飽就會脾氣暴躁,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也尊重。只要結果是好的就行了。」

RTX7KSBQ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會議中途離場接電話而被法國總理馬克宏批評目中無人的奧地利總理庫爾茨。

溝通頻率對不上,歐盟諸國仍然同心嗎?

《歐洲電視台》報導,盧森堡總理貝特爾(Xavier Bettel)說,在他7年來參加過的歐洲會議裡,「從沒見過各國立場像這次如此分歧。」

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在最後一輪談判前,仍在對媒體強調,節儉聯盟「正在為所有成員國必要的透明改革而奮鬥」,並捍衛捐款額度。匈牙利總理奧爾班(Viktor Orbán)周日則稱,如果某些國家不想接受法規,「他們應該立刻離開歐盟」,不要用金錢懲罰他們、或是情感勒索;奧爾班言下之意是指,如果荷蘭覺得匈牙利沒有遵守歐盟法律,應該想辦法讓匈牙利退出,別用金援作為勒索。

雖然歐洲理事會主席(Charles Michel)在記者會上振奮宣布,「我們做到了!歐洲是堅強的、歐洲是統一的」,並表示這份協議顯示歐盟有行動力,對未來也充滿信心;然而,隨著歐盟由創始6國,現擴張至27國,各國由於歷史與經濟背景的不同,在多邊合作、或堅持民族主義的道路上,各有自己的考量,越來越難以整合。

《歐洲電視台》指出,媒體對於高峰會的描述通常只是簡單區分為「成功」或「失敗」,但這次高峰會帶來的政治創傷可能比往常的更深。歐洲智庫羅伯舒曼基金會(Robert Schuman Foundation)會長莫里斯(Eric Maurice)對歐洲政治氛圍感到悲觀,他說未來除了疫情,還會有其他危機:

「我們看到,每次發生新的危機,大家都很難在同樣的頻率上溝通,南北之間、東西之間、大國與小國之間都很難。」

從這樣的氛圍來看,歐盟各領袖之間有一定程度的不信任,且已造成傷痕,需要時間才能癒合。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黃筱歡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