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人之死:從「食人魔」平反為冤案受害者,流傳60年的泰國都市傳說終落幕

一個中國人之死:從「食人魔」平反為冤案受害者,流傳60年的泰國都市傳說終落幕
細偉的屍體(右)曾被放在展覽,如今已被撤下並被送去火化。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959年,中國人細偉被控犯下多起謀殺兒童案,並被媒體會聲會影為食人魔。如今他終於獲平反。泰國社會輿論對該案的反思,是批評根深蒂固的司法不公,歷史上才會發生許多成為「替死鬼」的冤案

文:泰譯聞

在泰國曾有這麼一個父母會拿來嚇小朋友的名字,ซีอุย(細偉,Si Quey),爸爸媽媽會說,你不乖的話,細偉會來吃你。

這個死後被放在博物館裡展示多年的「殺人魔」,近日將正式舉行葬禮,因為是泰國大眾記憶的一部份,也隨之帶起一波討論。

關於細偉的生平,在維基百科有條目可查,或是搜尋Google也有很多資料,以下僅簡單做一些背景提要,但重點會放在大眾輿論的轉向。

細偉這位來自汕頭的移民,在泰國工作約10年後,被控犯下多起謀殺小孩的案子,最後於1959年被處決。而因為他據說會將被殺害的小孩煮來吃,因此屍體被詩里拉吉醫院(Siriraj Hospital)保留,藉以研究食人者的特殊體質,屍體後來還被風乾後就放在該院附設的法醫博物館展示,且長年以來,都有一塊”มนุษย์กินคน”(食人者)的牌子掛在他的屍身展示櫃上。

但近年來,泰國有愈來愈多人為細偉叫屈,指出他可能是冤案跟媒體獵奇心態之下的受害者。

根據後來一些紀錄片或調查文獻顯示,當時被掛在細偉名下的受害兒童,居住地跨了4個省府,對一名貧窮的外籍移工來說,要進行跨境這麼大的犯罪行為實在難以想像。甚至也有一名倖存的女童指出,她有清楚看到犯人的臉,但那不是「細偉」,反而是地方官員太太的哥哥,但那個官員姻親當年在輿論燒到他之前就消失了。

再者,雖然警方說握有細偉的自白,但當年的泰國警方會採用刑求的方式逼供,細偉又是不諳泰語的外國人,警方甚至在聽到細偉不斷講著想回家時騙他說,只要他承認犯行,就會送他回中國,細偉極有可能是在各種威逼利誘之下才招認。

而即使細偉真的有犯下殺人案,當年泰國法院只有以殺害一個男童的犯行對他求處死刑,更完全沒有提到他有吃人肉的行為,且當年的媒體掛在他名下的受害兒童中,也有幾具屍體根本是完好的,但細偉卻還是被繪聲繪影地塑造出「食人魔」的形象。

甚至,那張細偉被流傳最廣的張開血盆大口彷彿準備要吃人的照片,其實是媒體趁他打哈欠的時候拍下的。

當年的泰國或許民智未開,這個警方和媒體聯手塑造的殺人魔遂成為泰國的都市傳說,成為泰國父母嚇小孩的話題。

但隨著某些有識之士去追溯細偉的案件,才發現了上述的種種疑點,而就算他真的是個犯人,公開展示屍體也有損作為人的尊嚴,對他的人權是種侵害,因此各種「還權於細偉」的活動也在泰國展開。

例如,民眾要求詩里拉吉醫院撤掉「食人者」的牌子,不要再將汙名貼在細偉身上,院方也從善如流。

The_Forensic_Science_Museum_in_Bangkok
Photo Credit:Bobby from London, L'Angleterre @Wikipedia CC BY 2.0
細偉的屍體,被放在泰國詩里拉吉醫院的博物館展覽

而去年,人們更連署要求應為細偉舉辦火葬儀式,讓他可以永遠安息,當時的連署有2萬多人響應。

院方於是發出公告,尋找細偉在泰國尚存的親朋好友,以諮詢他的葬禮細節。

因為找不到的關係,院方於是轉而諮詢當年細偉曾經囚禁的監獄,而最後該獄典獄長正式簽署讓細偉火化的命令。

這位被放在玻璃櫃裡展示長達60年的汕頭移工,終於將在今年的7月23日正式火化,且院方也將請來僧侶為其誦唸,並邀請泰國人權委員會跟細偉當年在泰國居住地的地方人士到場觀禮,見證一個傳奇的終結。

這其實是個時代下的悲劇,一個逃離貧窮到異地謀生的移工,最後卻被貼上殺人魔的標籤,連死後都不得安寧,而回到最初的最初,「細偉」甚至都不是他的名字,是搞不懂中文發音的泰國移民官員給他換上的,他的本名是黃利輝。

中港台看泰國時都有些獵奇眼光,長年以來不乏各種降頭、鬼怪等關於泰國的描述出現在大眾話題裡,這幾天有看到中文媒體報導「細偉」的事情,卻仍然在轉述時再度複製了「人魔」這樣的話語,覺得頗為遺憾。

相反地,泰國網路上的輿論在談論這個話題時,比較多的卻是搭上最近對政府跟司法制度的批評,諸如「代罪羔羊好可憐」、「果然從幾十年前就這樣了,抓不到人就亂抓人來當替死鬼」之類的留言很多,顯示了民眾對警方和司法長期以來的不滿。

這讓人想到以自殺抗議司法干涉的Kanakorn法官,他之所以會站出來抗議,也是因為碰到了證據不足以判死的案件,卻被上級要求應對疑犯判處死刑,由於不想傷害人民的權益,最後才以死明志。

到頭來,最可怕的其實不是什麼殺人魔,吃人的往往都是失序的社會與制度。

本文經泰譯聞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