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能繼續守住藏書的自由——歌德圖書館

願能繼續守住藏書的自由——歌德圖書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那裡的回憶,促使到我以後每到任何一個城市旅遊,必會到訪當地的歌德學院及其圖書館。

香港歌德學院在其專頁貼出剛寄到的德文學習雜誌。這幾本從德國新鮮運到香港的刊物,都教一眾德文學習者期待不已。

歌德圖書館是每個德文學習者的寶庫。尤其是在網絡訂書未發達的年代,要閱讀德文書籍和新出版的報刊,必要探訪這座小小的圖書館。這裏位處沿海的藝術中心14樓,一扇落地玻璃外就是迷人的維港景色,一覽對岸九龍半島的神采。而在圖書館裏面,則有從德國新鮮寄到的幾份主要報章和雜誌。記得十多年前我還是歌德學生時,那裏有《南德意志報》、《時報》、《明鏡周刊》和《焦點周刊》,常見有學生上課前來閱讀。平日的德文課總在傍晚六時半至九時半,但圖書館卻從早上一直開放至大約晚上八時許。雖然好像下午五時多後才可借閱書籍,但早上路經藝術中心的人,又或是來報讀德文班的,都可在圖書館消磨一下時間。圖書館從早上已開放,原因或許是吸引更多人能體驗德國文化和書本之美,好讓他們對德文產生興趣,然後報讀課程。

不知從哪年開始,歌德圖書館也增添了可供上網的電腦。2009年足球評述員「阿叔」林尚義逝世的新聞,是我在歌德的電腦首先讀到的。記得那晚我在上德文課,然後在小息時到圖書館上網,讀到這令人驚訝又惋惜的新聞。之後回去上下半課,心情都帶些傷感。特別因為阿叔生前是德國球迷,而我在歌德首悉他的死訊,確實像命運般的巧合。而之後的十年,網絡世界也有翻天覆地的轉變。我時常在想,會不會有些愛國叔叔嬸嬸愛到歌德享受免費冷氣,然後用那些本用作德國學習的電腦瀏覽《幫港出聲》,對著華美的維港高呼:「死廢青、死廢青,搞到香港垃垃亂丫嗱,信唔信我丟你落海吖?」嚇得在裏面的一眾德籍德文老師芳容失色,立即衝到樓下13樓的洗手間補妝。

在香港歌德的回憶,促使到我以後每到任何一個城市旅遊,必會到訪當地的歌德學院及其圖書館。我到過德國幾家的歌德,亦在那裏考過德文試。記得我曾在英國曼徹斯特的歌德圖書館內,聽過英國資深日耳曼文學教授Martin Durrell的講座,他更用盧森堡文朗讀一段文字,也是我首次聆聽這種語言。

香港歌德圖書館是座藏書樓,也是德國文化在香港的橋頭堡。願它能繼續守住藏書的自由,無論外面風高浪急,裏面的文化底蘊,都不會磨蝕。

本文獲授權轉載,題目由編輯稍作修改,原文可見於作者Facebook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