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致死的人,甚至會超過染疫死者——肺炎下要救市更應救人

飢餓致死的人,甚至會超過染疫死者——肺炎下要救市更應救人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際樂施會早前發表報告,促請國際社會盡快為貧窮國家提供經濟援助,否則飢餓、營養不良等問題亦會惡化,因疫情而捱餓致死的人數,甚至會超過染疫死亡人數。

新冠肺炎疫情下,封城措施令全球經濟活動停頓,裁員、倒閉成潮,最受打擊往往是基層勞工。在香港,政府公布最新失業率為6.2%,創逾15年新高,更預期未來數月會持續上升。本地疫情反彈,全球疫情亦未消退,直至七月初,多個美洲、南亞及非洲國家的單日確診數字依然屢創新高,疫情未受控,對經濟的影響亦愈見不明朗。

香港︰基層家庭節衣縮食

面對持續的停工和失業問題,很多本地基層家庭都要節衣縮食。自4月下旬開始,香港樂施會聯同共廚家作、關注綜援及低收入聯盟、香港營養師協會以及基督教聯合拿打素社康服務,推出「慳得有營餸基層」計劃,為有兒童的基層劏房家庭,提供持續半年,並切合營養需求的食物援助。每戶除了每星期獲發4包由營養師設計菜單的新鮮餸菜包外,營養師更會教授健康飲食及烹調知識,長遠達致「用小錢,煮得有營」。

image1
Photo Credit: Adi Gunawan / 樂施會
在香港,樂施會推出「慳得有營餸基層」計劃,「有營餸包」由社會企業「共廚家作」製作。共廚家作在2016年由樂施會及社創基金提供種子基金資助成立,旨在透過善用廚房閒置時段,讓基層市民進駐制作美食出售,以賺取收入。

除了「民間自救」,坐擁財政儲備高達1萬1千億元的香港政府應該採取更加進取的措施,令失業的基層市民獲得更適切的支援。除了「撐企業、保就業」,我們倡議政府向失業人士提供「短期失業援助」,以解燃眉之急,並盡快落實研究「失業保障制度」,為最弱勢的人提供更多保障。

image5
Photo Credit: 陳敏婷 / 樂施會
阿芳(右)一家五口住在深水埗的劏房單位。疫情期間,阿雯丈夫收入下跌近兩成,家庭經濟狀況更加拮据。參加計劃後,她學會多款高營養價值且價錢相宜的菜式。

印度︰農民工被迫徒步返鄉

香港是已發展經濟體,擁有相對完善的公共政策,但持續數月的疫情已對弱勢的勞工造成沉重的沖擊。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對以工業和農業為主要經濟動力的國家,政府財力有限未能為受影響的企業及勞工提供支援,許多低技術工人被裁後頓時生計不保,就算決定另覓出路,但卻荊棘滿途。

image6
Photo Credit: Ashish Sharma
疫情令數以萬計的印度農民工失去工作,他們無法負擔城市裡高昂的租金和生活成本,唯有帶包袱返鄉。

以印度為例,全國有接近1億4千萬名農民工,大部分從事體力勞動行業。一直以來,企業為節省成本和保持營運彈性,都傾向以短期合約方式聘用農民工,公司毋須為被裁的員工提供遣散賠償。印度自三月尾實施封城措施以來,全國企業停工停產接近四個月,雖然少部分行業獲政府批准復工,但仍有數以十萬計的農民工被裁,他們無法再負擔起城市裡高昂的租金和生活成本,只好返鄉,嘗試透過復耕自給自足。

image7
Photo Credit: Roanna Rahman / 樂施會
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勞工長期生活在國際貧窮標準線貧窮線下,即每日生活費少於1.9美元,疫情令他們的處境更困難。在印度,有工會收到會員報告,指有採茶工人因為停工,無法餬口而餓死。

然而,封城措施令印度的陸空交通幾乎完全停頓,即使幸運地尋得機位或車票,價格都遠超過普羅大眾能夠負擔的水平,很多農民工家庭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唯有徒步返家。連日趕路令大人小孩疲憊不堪,加上商店停業,很多人都擔心身上的糧餉不足以捱到終點。為確保返鄉的人在途上有足夠的食物,樂施會在印度多個交通交匯處設置流動食物供應車,向長途跋涉返家的人派發水和熱食,並為傷病者提供基本治理。

image4
Photo Credit: 印度樂施會
印度樂施會同事和夥伴團體在奧里薩邦(Odisha)一個交通交匯處向農民工派發飯盒。不少排隊的人已經兩天沒有進食,但仍要步行多數百公里才回到家中。

非洲︰貧窮人憂染病前已餓死

除了南亞,非洲的情況同樣嚴峻。非洲有超過12億人口,當中近八成半的勞動人口是從事非正式工作,即從事合法經濟活動,卻未被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的勞動者,大部分是臨時工或自僱人士,包括在流動市集賣菜的婦女、專門接待外國遊客的導遊,亦有以日薪形式獲聘的家政工。為免疫情將脆弱的醫療系統拖垮,多國都採取強硬防疫措施,禁止市民在街上停留,小商販生意大幅下滑,旅遊業從業員的生意更跌至零。在日常日子,以上的工種看似多勞多得,但實質的收入並不高,加上城市物價昂貴,很多非正式工人根本無法儲蓄,更有在肯亞首都奈洛比工作的的士司機向當地樂施會的同事表示︰「我很擔心家人在染病前已經餓死。」經濟前景不明朗,他道出了很多貧窮人的憂慮。

unnamed
Photo Credit: 肯亞樂施會辦公室
38歲的肯亞婦女Beatrice是家務助理,疫情下客人紛紛取消預約。以往,求職的家政工會聚集在市內一個特定地點,僱主會親身到場招聘,但最近政府規定所有人不可在街上流連。她慨嘆︰「我是單親媽媽,留家抗疫沒有收入,孩子要捱餓,但上街找工作又會被驅趕。我正陷入兩難。」

國際樂施會早前發表報告,促請國際社會盡快為貧窮國家提供經濟援助,否則每日生活費少於5.5美元的貧窮人口將會增加5億,至接近40億人;飢餓、營養不良等問題亦會惡化,因疫情而捱餓致死的人數,甚至會超過染疫死亡人數。我們正敦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二十國集團(G20)制訂全面的援助計劃,包括免除發展中國家今年大約1萬億美元的債務、發放國際儲備等,讓貧窮國家的政府有能力向受影響的基層市民及小型企業提供支援,例如發放現金津貼、派發緊急糧食等,讓貧窮人不至貧上加貧,甚至要餓死。

2unnamed
Photo Credit: Petterik Wiggers / 樂施會
多個非洲國家的農牧業原本已飽受蝗蟲問題困擾,現更遭疫情重擊。非洲開發銀行估計,非洲國家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合共減少最少1千5百億美元。

疫情突顯出貧富懸殊帶來的社會問題,由香港、印度以至非洲,基層勞工均是最弱勢的一群。各地政府有責任開創利民紓困的新措施,主動扶失業工友一把,讓他們渡過逆境後重回勞動市場,能夠自力更生。

樂施會目前在超過60個國家及地區開展防疫抗疫工作,向弱勢社群提供食物食水、衛生設施及宣傳,截至5月底向超過445萬人提供支援。

(編按:文章題目由編輯所改,原題目為「打工仔失飯碗 救市更應救人」)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