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不容緩》推薦文:白人至上主義,乃是當前氣候危機的根源

《刻不容緩》推薦文:白人至上主義,乃是當前氣候危機的根源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此書擘畫出弘大願景,對於當下在臺灣各項環境與社會議題肉搏的倡議者們,定會覺得稍嫌不切實際,因為在時間尺度上,僅聚焦於2025年非核增綠減煤目標的可及性,而忘了當下任何一個硬體建設投資的決策都會影響到2050年臺灣的樣貌。

文:趙家緯(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啟動臺灣綠色新政,刻不容緩

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於2019年9月出版《刻不容緩:當氣候危機衝擊社會經濟,我們如何尋求適合居住的未來》On Fire: The(Burning)Case for a Green New Deal新書,為繼2014年出版的《天翻地覆:資本主義VS.氣候危機》This Changes Everything: Capitalism vs. The Climate之後,再次以氣候變遷為書寫主題。

而全書彙整了娜歐蜜・克萊恩於2010年至2019期間在個別刊物發表與氣候變遷及能源議題相關的文章與講稿,包括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評論、教廷環境會議參與紀錄等,但如英文書名所示,主要論述焦點還是在於2019年在全球氣候政治界引發話題的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

為何要談綠色新政?

2018年期中選舉之時,諸如亞歷山德里婭・歐加修-寇蒂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以下簡稱AOC)、歐瑪爾(lhan Omar)、特萊布(Rashida Tlaib)等進步派眾議員候選人於競選時,則提出氣候變遷與社會不正義間的關聯性,倡議系統變革的重要性。

期中選舉之後,青年環境團體日出運動則發起多個直接倡議行動下,如佔領裴洛西(Nancy Pelosi)辦公室等,讓此概念的政治能見度大增,而AOC與麻州參議員艾德・馬基(Ed Markey)則於2019年2月提出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決議文,明示綠色新政要以「十年大規模社會動員期」,推動「美國境內所有建築均須進行升級,符合最高能效標準、省水標準、安全與耐用度」、「以100%潔淨、再生能源與零排放能源供應全國電力需求」、「大規模增加對於美國製造業的清潔生產投資,達到零污染與零碳排」、「全盤改造運輸系統,達到零污染與零碳排」等行動計畫,以期促使美國可達到淨零溫室氣體排放,且轉型過程須對所有社群與勞工公平與公正。

在民主黨總統初選過程中,伯尼・桑德斯(Bernard Sanders)、伊莉莎白・華倫(Elizabeth Warren)等進步派初選參選人則支持此決議文,並亦參考決議文內容,提出相關政見。

最後民主黨初選雖由喬・拜登(Joe Biden)出線,但其於五月時,也和桑德斯的支持者合作,成立「拜登-桑德斯聯合特別小組」(Biden-Sanders Unity Task Force),在氣候與環境議題上邀請前國務卿約翰・凱瑞(John Kerry)跟AOC擔任共同主席,於七月份提出了「因應氣候危機與追求環境正義」的政策建議。

其中參採了許多綠色新政的概念,包括2035年達到電力系統零排碳、2030年後新建築均須為淨零耗能建築、建立環境正義基金等。由此可知雖然綠色新政在形式上雖僅是未能經由參眾兩院決議通個的決議文,但實質上已成民主黨在氣候議題的核心政見。

白人至上主義與環境剝削

近期美國因為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警暴事件,再次引發各地「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BLM)為主題的種族平等抗爭行動。而此次BLM抗爭行動中,美國各大環保團體也多從環境正義的角度提出聲援。而娜歐蜜・克萊恩在就此書中已直指白人至上主義乃是當前氣候危機的根源。

其引用美國環境社會學者的研究,指出美國氣候懷疑論者中,有高比例為所得高於平均的白人男性。原因乃是該群體由於在現有經濟體系內位居高職的比例遠高於其他人,而氣候變遷將造成產業資本經濟體系的大重組,因此為體系辯護的態度觸發了氣候懷疑論。

即使極端氣候事件接踵而來,此類族群無法再否認氣候變遷,但卻仍可能會無法接受「史上碳排放最多的國家虧欠深受那種污染之害的黑皮膚和褐皮膚的民眾」的氣候正義觀點,不願意採行更積極的氣候行動。

因此娜歐蜜・克萊恩主張在低碳政策的核心嵌入種族、性別與經濟正義,方能創造的「多元交織性」(Intersectionality),集結足夠的轉型力量。她強調綠色新政,同時結合了氣候行動以及社會正義的思考,可避免此情勢,且更能集結由下而上的支持力量,在政治戰場上抗衡化石燃料業藉由政治獻金所掌控的遊說力量。

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嗎?

綠色新政倡議常面臨的三大質疑為「過於躁進」、「錢從何而來」、「包山包海」,從娜歐蜜・克萊恩的視角看來,這些反倒是綠色新政可較過往氣候倡議更能發揮影響力之處。

綠色新政中提出「十年動員期」的概念,強調欲在2030年時就讓美國能源系統擺脫化石燃料,此論點甚至被許多氣候與能源政策學界認為此舉不切實際。

但娜歐蜜・克萊恩強調,過往政治人物在訂定減碳目標時,雖提出不少長期積極目標,但此時間範疇均已超過其可被課責的範疇。而面對短期立即的政策上,僅提出鼓勵燃氣替代燃煤電廠此類較易達成措施,把要根本性扭轉化石燃料產業商業模式的重責大任,留給後繼者。而綠色新政明訂「十年動員期」,則具有敦促各界應立即採取行動,因應氣候緊急狀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