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冷戰架構成形中,不要只用「修昔底德陷阱」來理解美中關係

全球新冷戰架構成形中,不要只用「修昔底德陷阱」來理解美中關係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冷戰的中心點就在台海/台灣,而且這不僅是地緣意義上的中心對抗,也是價值意義上的中心對抗。

文/賴怡忠

最近美國川普政府接連提出對中國的重要政策與戰略演說。

5月25日國安會發布「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路徑」(United States 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6月24日國家安全顧問在亞歷桑納州鳳凰城發表「中共的意識形態與全球野心」(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Ideology and Global Ambitions),7月7日,美國調查局局長Christopher Wray在哈德森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表「中國與中共對美國經濟與國家安全之威脅」(The Threat Pos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the Economic and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的演講。

7月13日美國國務卿針對南海發佈「美國對南海海事主張之立場」(U.S. Position on Maritime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7月16日美國司法部長William Barr在位於密西根州的福特總統紀念館針對中國政策發表演講。同日白宮首席科技政策顧問Kelvin Droegemeier在福斯新聞網上發表「中國的偷竊與顛覆威脅美國科學研發、健康與國家安全」的專文。7月18日美國國防部長Mark Esper在其就任週年細數其成績單的演說中,也「順帶」提到中國就是美國首要的戰略競爭者。

在一個半月內美國政府五大部門接連針對中國發表重大政策聲明,可說是前所未見。

雖然有人認為這是川普政府打算打中國牌的選舉操作,但這些演說的政策內容也標示著重大的態度轉折,如果再看到這段期間包括澳大利亞、日本、印度的對中政策變化,以及更早些時候北約秘書長的新宣示。大概可以嗅出美國正在重新建構1個針對中國的戰略對抗全球結盟,新的冷戰結構正在形成中。

美中競爭不再只是國際對抗

自從2017年底美國發布國家安全戰略,以及2018年美中貿易戰隨之開打後,大家逐漸認識到美中是處於戰略競爭狀態,即便有所謂的合作,也是競爭高於合作。但對於競爭的本質,則多還停留在這個競爭關係是個「修昔底德陷阱」,即守成強權(美國)面對崛起強權(中國)的競爭關係,或是這就是兩個強權的地緣戰略對抗。如果認為是前者,問題就會在於守成強權如何調適自身以適應新起強權,因此問題在於如何讓美國不會因為畏懼而發動預防性衝突來遏止中國崛起。

對於這個認知,美國川普政府一直有意識地提出反駁,認為美中關係不存在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中國國力與美國還有相當差距,反而中國是持續透過有計畫的國家偷竊、強迫技轉、對美國社會發動銳實力作戰及其他諸多犯罪性作為來取得優勢。

從「修昔底德陷阱」在美中關係論述發酵的時序也可以發現,遠在Graham Allison2016年那本《注定一戰》發表前。習近平從2012年快要上任前,就開始多次提到中美關係就是崛起強權VS.守成強權的動態關係,即所謂權力轉移理論討論的經典事證,可能會有修昔底德陷阱問題,因此提出為了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應為此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由於修昔底德陷阱把發生衝突的責任多放在守成強權身上,因此習近平多次引用並散布這個理論,實際上是暗地指控美國需要作出調整,並把發生衝突的責任歸屬放在美方,中方對此無須負責的用意。這也難怪川普政府官員會多次強調以修昔底德陷阱描述美中關係並不恰當。

但如果認為美中競爭關係是屬於一般性地緣對抗(後者),則其他國家就會想要如何避險,以避免自己在美中兩隻大象打架時被殃及池魚。

代表性的說法來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去年在香格里拉會議演說,以及今年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發表的文章〈The Endangered Asian Century: America, China, and the Perils of Confrontation〉。雖然沒有直接指責誰在破壞現狀,但這些說法則是認為美中競爭與自己無關,明哲保身之道是與美中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但因為將競爭關係視為狹義的軍事對峙,因此美中等距論實際上等於拒美論。而這個論述又對經濟競爭視為對自己利益的侵害,因此會將美國種種在經濟結構重整、科技保護、標準制定等反制中國的措施,視為破壞經貿互賴與全球化的問題而強力反對。導致這個貌似中立,美中都不選邊的作為,實際上反而導致多所反對美國主張,但對中國作為卻予以背書的結果。

當美國在三年前提出美中處於戰略競爭關係,中國是個改變現狀的強權,美國必須改變過去40年的對中政策假設時,美國內部的建制派對此沒什麼反對意見,頂多在去年出了一篇〈中國不是美國敵人〉的百人聲明,但美國戰略社區以及兩黨已經建立對中國要改弦更張,與中國要全力對抗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