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不發振興券,用金融海嘯的「短工政策」救經濟

德國不發振興券,用金融海嘯的「短工政策」救經濟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自金融危機與疫情以來,德國政府從沒有發過消費券也不會想要發振興券。維護人民生活基本保障,它們是用一套可長可久的短工機制,來調整補助額度與效期。

家務不再是一個人的

回到德國以後,已經離開三個月的家,餐具收拾的擺放處有了一些不同。有時我收的地方和他習慣放置的地方不同,他脫口說「我的家務」(Haushalt)在你回來以後變得不一樣了。突然間我感到有一種被置身在外,好像客人的感覺。

確實出門三個月,他在家工作沒有去辦公室上班,所有煮食、清理與廚房家務的打理都是他在做。當他以習慣的方式操作了三個月之後,我一個突如其來的不同擺置,可能也讓他錯愕。一直到最近我看到沒收好的東西,仍會刻意比著沒收好的東西,帶著笑意提高聲調對他說「你的家務」,然後我們都會心一笑地了然於胸。

過去不太碰家務的人,現在認為家事工作是他的本務,確實是有很大的變化。而這個在家工作的模式,除了辦公地方改在家中外,休閒時間也因半失業的狀態而變長了。

業務移轉危機,短工救失業

今(2020)年6月,先生任職20年以上的德國公司,從對方合作公司那取得核准的經費預算只有九個月,先生的公司不知道接下來今年10月到12月,合作公司的經費預算是否會核准。對方合作的公司近來考慮把研發的業務慢慢地要移轉到東歐,因為工資價格相較便宜之故。但在過渡期間高層級研發的業務,東歐工程師還沒能馬上承接業務。為了保住未來合作的延續性,先生任職的德國公司只好和合作公司協商彈性措施。

時值疫情期間,德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短工的救援措施,先生任職的公司趁此時機也向勞工局申請了短工,以便讓公司與職員都可以暫時喘一口氣,希望安然度過危機。

短工政策(Kurzarbeit)與措施

德國為因應經濟危機帶來的大量裁員,以短工的方式救經濟與勞工失業早有一段時間。上一波的短工政策實施是2008年的金融風暴,政府不但救了經濟,也讓企業找到其他創新的出路。而今日實施的短工措施大多是疫情的衝擊造成的經濟衰退。

德國是一個社會福利國家的制度,不可能有無薪假的說法與作為。對人民來說,政府是要解決問題的,不是幫企業主找裁員的理由。更何況,經濟不景氣最苦的是企業主,他們不能給員工足夠的工作,不代表他們否定員工對企業的忠誠與能力。

相反的,企業主對於優秀員工的需求,遠遠大於員工對於企業主的需求。畢竟企業產能組成需要優秀的人才班底做基石,企業在景氣衰敗之後如要振興業務,最重要的還是要依賴熟悉工作又有優秀才能的員工參與。因為景氣不好業務減少而裁減的資深優秀員工,更是企業主最大的損失。

另一方面,失業的勞工因為沒有工作或減少工作,薪資短缺勢必會有經濟壓力或是生存的困難。政府援助的短工優惠措施通常是有一定的時間性,過去規定最長一年,今年因疫情不可測之故,此次的短工更可延長到21個月。

AP_19352156890507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短工其實就是短暫期間的半失業狀態。短工失業的失業保險給付剛開始是比照失業保險給付,它是扣除社會福利支出所得淨收入的60%,家中有小孩的給付是67%。但是短工失業與一般失業不同的是,它有一年或延伸到21個月的時間性,並且之後的失業補償在超過三個月以上,第四到第六個月失業給付的部分增加到70%與77%。在第七個月開始可拿到80%與87%的給付。

如我先生他的兩天缺工失業工資,就是由勞工局支付給他的企業主,再由他的企業主把原來一週要給他的三天工資與勞工局發給他的兩天失業保險金一起支付給他。通常企業主必須先墊付短工失業保險金,之後再向勞工局申請補助。以這樣申請短工補助的好處是,企業主不會因為發不出薪水而必須裁員,而勞工也不會因為失業而馬上經濟陷入困境。

實行短工期間,如果中間有足夠的工作量可以馬上暫停短工狀態,而隨時可以恢復正常。正常上班期間業務若再遇短缺需要變為短工模式,政府也允許有間斷的短工申請。減少官僚作業,無須勞工做任何申辦動作,回應民意就是德國政府的責任。

短工期間有副業的收入者,需要考慮是否超過原來的收入,否則短工的失業保險金給付會受影響。如果副業是短工之前就有的收入,則不會因為短工之故而受影響。另外勞工局也鼓勵大家在半失業時期做在職教育,補助學習,培養第二技能。

自金融危機與疫情以來,德國政府從沒有發過消費券也不會想要發振興券。維護人民生活基本保障,它們是用一套可長可久的短工機制,來調整補助額度與效期。這樣一方面讓企業主減輕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則可以讓勞工休息充電,取得雙贏。德國政府的有效作為,也可讓人看出務實處理內政的高招。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