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李登輝的人格養成:用武士道「捨身取義」與基督教「奉獻精神」耕耘台灣的民主化

青年李登輝的人格養成:用武士道「捨身取義」與基督教「奉獻精神」耕耘台灣的民主化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李登輝曾說自己是用武士道「捨身取義」與基督教「奉獻精神」來耕耘90年代台灣的民主化,而這就必須提到影響李登輝一生的重要精神導師——名著《武士道》的作者新渡戶稻造。

很多日本的政治家一向都很欣賞李登輝,因為在李登輝這位「前日本人」身上,反而看到很多日本人沒有的特質。雖然李登輝一生評價毀譽都有,不過做事情堅毅跟有耐心這點,卻是獲得最多認同。

李登輝-1980-台北市長-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行政院新聞局
Photo Credit: 國家文化資料庫典藏/行政院新聞局提供

李登輝過去曾說,自己是用武士道「捨身取義」與基督教「奉獻精神」來耕耘90年代台灣的民主化。「武士道精神」這詞,確實讓日本政治人物感到共鳴,而能夠抵擋這麼多壓力,在一片外省人掌權勢力中,讓國民黨走向不一樣台灣化、在地化的道路,確實需要很長的耕耘。

就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5年的新年書單中都有李登輝的書,現任的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更將李登輝當作精神老師。

日本過去在明治維新後,快速成為現代化軍事強國。但是民主主義推動上,要到二次大戰後,麥克阿瑟將軍在日本推動新憲法,方才賦予日本人民主自由與普選。因此日本人沒有實質「爭取」過民主自由,而不少日本人卻在「曾經的日本人」李登輝中,無形間看到一些傳統日本人的堅毅精神,這也是李登輝在日本有高人氣的原因。

隨著李登輝的人生謝幕,對於他的功過或許將來會有更多討論。然而李登輝一生的人格養成,無疑是青少年時期就打下深厚的基礎,被日本文化精神啟蒙的他,反倒在後來讓當今的日本人欽佩,反過來跟李登輝學習。那位當年拿著新渡戶稻造的著作在高校一隅眉頭深鎖細讀的岩里政男,如今成為日本人永遠敬重的李登輝了。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