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舊物賣到精品,芬蘭「回收中心」顛覆髒髒暗暗的刻板形象

從舊物賣到精品,芬蘭「回收中心」顛覆髒髒暗暗的刻板形象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lan B是「回收中心」的自有品牌,是利用收到的二手物重新設計,不只是衣服,還有家具、鍋碗瓢盆等等。不同於Plan A聽起來是「最棒的第一計畫」,B的概念是「一個新的點子」,來創造二手物也可以很時尚,媲美芬蘭名牌Marimekko的生命力。

文:Wasiq、聽見芬蘭(整理)
口述:芬蘭夫人

認識芬蘭人的性格,從生活習慣作為一條取徑,絕對是一個絕佳方式。你可能不知道,世界富裕程度排名前段班的芬蘭人,其實骨子裡非常節省,芬蘭人事事以回收為出發、甚至慢慢成為一種消費行為。

本篇文章訪問移居芬蘭的台灣人「芬蘭夫人」(匿名),她曾在芬蘭第一大回收中心實習六個月,她的經驗將帶我們一窺這個少有人觸及、但是最道地的芬蘭經驗,你可以重新思量尚未發掘的芬蘭文化。

實習機會:意外看到芬蘭人的愛物惜物

剛移居芬蘭,芬蘭夫人因為在芬蘭科技大學先修班進修,一堂人文藝術課程讓她認識了芬蘭人的「回收生活」。不同於台灣隨處可以用390台幣的便宜價格買到日韓空運衣服鞋子,「芬蘭人很習慣到二手店(如Kierrätyskeskus、fida、UFF……)買東西。」

鮮為人知的是,有些芬蘭的二手店因為擁有了許多絕版品,價格可以喊得很高。芬蘭夫人觀察到二手店之於芬蘭人生活的重要性,且它不同於台灣大部分的「資源回收中心」髒髒暗暗的形象。

Kierrätyskeskus(英文Reuse Center,以下用「回收中心」簡稱)是一個芬蘭歷史悠久的機構,起源於1980年間的一群人聚集交換家裡沒在使用的東西。後來加入的人日亦漸多,開始了有二手市集的買賣。

慢慢地,有人提出做回收環保不應該只是人民個人的責任,於是,與政府協談後,政府介入成立為「財團法人」,政府佔52%股份(因為政府提出,當有重大決議無法達成協議時,政府具有較多的執行權)為國有民營的機構。

1989年公司成立,1990年10月第一家店面開張,到目前在芬蘭人口較密集的南部可以找到七家實體店面,近來也有往北部廣設店面的計畫。除了實體店面外,2017年底開始陸續也提供消費者在網路上購買的選擇。

「回收中心」是芬蘭最大、也最有規模的回收單位,不只是衣服、鞋子、書籍,甚至傢俱、家用電器、腳踏車、裝飾品、數據機等等,都可以回收。「回收中心」所有的物品,店面銷售的所有商品皆經過修整清潔,若要網路上販賣的會系統性篩選過,上傳至「回收中心」網路商城販售,每張照片都請專業的攝影拍攝,就跟一般芬蘭設計品牌公司的網路販售差別不大。

「回收中心」的生意蒸蒸日上,在2016年已經達到740萬歐元(約2億6600萬台幣),反映出芬蘭人以「回收」作為生活根本的態度與執著。

回收中心2012年之後利潤逐年飆升
2016年回收中心報告書,liikevaihto為芬蘭文「利潤」之意|Photo Credit: Kierratyskeskus

上圖顯示,根據2016年的資料,「回收中心」的收入絕大部分來自販賣回收物(63.43%),其次是透過鼓勵企業僱用方案而得到的政府補助(20.82%)、再來是自治市政府的補助(13.88%)。在支出方面,回收中心絕大部分的開銷在於人事費(75.34%),再來是租金支出(13.85%)。

芬蘭夫人因為實習進入了「回收中心」工作,和一般上班族朝九晚五一樣上下班。實習由「回收中心」內部審核,根據人才過去的經歷是否符合他們的業務所需來決定。

因為過去在台灣從事服裝設計相關行業,而「回收中心」的二手物也是以衣服為大宗,芬蘭夫人的能力恰好符合該中心需要,因而得以進入手工藝部門實習,協助進行品管與各種相關事項。

芬蘭夫人所屬部門的三個實習生,另外兩個是透過芬蘭勞工局的鼓勵企業雇用方案(芬蘭文palkkatuki)得到實習機會,薪水是政府與企業各負擔一半。Palkkatuki雖然不是正職,但卻享有與正職一樣的權利。與之相比,工作實習方案則沒有一樣的權利(例如放假)。

Plan B,舊貨成為「作品」

Plan B是「回收中心」的自有品牌,是利用收到的二手物重新設計,不只是衣服,還有家具、鍋碗瓢盆等等。不同於Plan A聽起來是「最棒的第一計畫」,B的概念是「一個新的點子」,來創造二手物也可以很時尚,媲美芬蘭名牌Marimekko的生命力。

芬蘭夫人相當驚豔於產品重新設計之後的全新面貌,而且重新設計後的商品,價格變得很高。目前她觀察到的商品有:滑雪板做成椅子、舊吉他變置物櫃、椅子重新包覆布料等等。因為是二手物的再利用,因此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

plan_b
Photo Credit: Kierratyskeskus

報告書指出,Plan B在2015年有1988件,在2016年成長到2660件,表示著34%的成長。2660件是指2016年間Plan B的商品共製作出了2660件的商品供賣場銷售(Plan B的部門共有5-6個人,從事設計製作)。

改變生活,邁向循環經濟

芬蘭夫人說到,受到實習工作最大的改變是,每天生活習慣的翻轉:具體而言,就是自己不自覺地會勤作回收、缺東西時會去回收中心先找看看。對她來說,這是非常正向的轉變,因為她重新思考一個商品的壽命,不是停止於舊了、壞了的那一刻,因為經過回收中心專業人士的巧手,她可能重新在Plan B以幾乎是精品的價位上架。

回收中心的概念反映了近年來芬蘭「循環經濟」(cicular economy)的大行其道。芬蘭人的思維,值得消費型社會進一步思考:富裕不代表一定要將大把鈔票灑在買新的東西、在消費至上的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當中沉淪。永續的經濟,在芬蘭文化脈絡下的定義,是化垃圾為黃金、加入創意與設計的一個重新組合的商品。這樣的重生,值得一個高價,也值得消費者的欣賞。

內行人帶你!4個讓你更融入芬蘭的方法

1.不要去花大錢買吃不完的食物!不如前往赫爾辛基市區的剩食餐廳 Loop一試廚餘變美食的魔法!或是下載ResQ,讓你手機一滑就可以輕鬆用外帶剩食拯救世界!

2.不要再去買品質普普、穿幾次就壞的連鎖店衣服了!不如到回收中心去尋寶吧!如果懶得出門,還可以上回收中心的網路商城就輕鬆買到想要的東西唷!如果剛好家裡不在回收中心附近,其他的二手店,諸如UFFFida芬蘭紅十字會二手店等都值得一逛喔!

3.家裡因為炸薯條雞排鹽酥雞而有廢油嗎?不妨帶著炸過的油到 Joosoap把廢油變肥皂吧!Joosoap 是從台灣台中楓樹環保小學堂團隊取經、在2011年設立於赫爾辛基的基地,從台灣捲動芬蘭用回鍋油作皂,我們每個人都有變講師的可能性!

4.跟台灣環保署Ecolife一樣,芬蘭環保署也做了一個測量你「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的測驗唷!快來測看看你可以怎麼利用改變每天一點點習慣來為地球永續盡一分心力吧!

本文經水鹿遇到馴鹿授權轉載,原文刊登於此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