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鬆口延緩「TikTok封殺令」,微軟為何排除萬難也要買TikTok?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川普要的是解除他心頭國安疑慮,那微軟(Microsoft)呢?為何想買TikTok?
「賣掉或關閉」,TikTok在美國的命運,川普給出選擇題並且限期45天內搞定。川普要的是解除他心頭國安疑慮,那微軟(Microsoft)呢?為何想買TikTok?
在微軟排除萬難、持續溝通下,美國總統川普昨(3)日放行微軟繼續洽談TikTok收購案。《CBS News》報導,消息一出華爾街呈現樂觀氣氛,微軟股價週一上漲近6%。
《Business Insider》等外媒分析認為,收購TikTok對微軟來說好處不少。知名金融服務和投資公司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艾夫(Dan Ives)更指出,收購TikTok,微軟可望在3年內市值增加2000億美元(約5兆9000億新台幣)。
「反壟斷」包袱較輕,讓微軟出線
TikTok在全球擁8億活躍用戶,其中美國用戶達8000萬,竄起之快已被視為不可忽視的存在。在上週(7月30日)科技四巨頭的「反壟斷」聽證會上,Facebook執行長祖克柏就稱,臉書面臨強烈競爭,其中一個被他點名的對手就是TikTok。

不過也正因如此,相較於26億活躍用戶的Facebook、數位廣告市場勢力龐大的Google,微軟更可能出線。畢竟在社交媒體競爭市場上,臉書、Google已經大到成為政府監管的對象,就算Facebook再想把TikTok買入手,恐怕也只能放棄,因為那只會在壟斷爭議上被盯得更緊。
分析師艾夫補充,微軟目前除了LinkedIn之外還沒有社交媒體平台,因此「反托拉斯或監管」包袱相對較輕。而微軟前執行長鮑爾默(Steve Ballmer)接受《CNBC》採訪時也表示,即使面對監管審查,根據他處理微軟美國反壟斷案的經驗,他認為微軟能夠應對。
TikTok能助攻微軟較弱的社群媒體市場
Facebook底下有WhatsApp、Instagram;Google旗下有YouTube;微軟旗下雖有LinkedIn,卻相顯勢單力薄。納入TikTok,將有助於微軟在社群媒體市場,搶佔一席之地。
根據行銷公司Wallaroo Media數據,作為全球總下載量破20億次的短影音平台,TikTok在美國的營收、月活躍用戶數都有不錯成績:2020年營收估達5億美元(2019年營收為5000萬美元);全球8億活躍用戶,其中美國有8000萬。分析師艾夫指出,收購TikTok將使微軟成為與Facebook、Twitter和Google旗下YouTube,線上廣告的重要競爭對手。
The fact that Trump seems to think that the U.S. government is acting as an investment banker in a possible Microsoft-TikTok deal is a new level of delusion, writes @tpoletti.https://t.co/Cx7py6lQjq
— MarketWatch (@MarketWatch) August 4, 2020
扭轉微軟「爺爺級」品牌形象,贏得年輕人心
TikTok在美國的用戶超過6成是Z世代(1995年後生),這群人正是大型科技業者和廣告商覬覦的年輕族群。對微軟來說,爭取年輕人的青睞,也是當前的重點。
「微軟被視為爺爺級的公司,並且正在努力改變這種狀況。」分析師艾夫說:「如果微軟做到這一點(指買TikTok),就有機會從一家一點都不酷的公司,變成25歲以下年輕人也會喜歡的企業,甚至可能和TikTok一樣時髦。」
《紐約時報》指出,TikTok可望能幫「阿公級」的微軟,贏得年輕人的心。
監管、政治風險仍大,內容審核成本也是隱憂
收購TikTok,對微軟有好處,但達成交易伴隨而來監管和政治風險仍然很大,尤其在川普政府與中國之間的關係,目前看來只會愈來愈緊繃。
內容審核成本也是一項隱憂。《路透社》指出,TikTok席捲了全世界的青少年,並成為Facebook和Google、YouTube的重要競爭對手。但是,與競爭對手一樣,TikTok遭遇錯誤訊息傳播和政治偏見的指控,因此內容審核面臨巨大的新成本。Refinitiv數據顯示,過去幾年,監督成本增加是Facebook和Alphabet毛利率下降的主因。
翻開微軟過去的收購史,2016年以262億美元買下專業社交網路平台LinkedIn,當時引起很大討論。《路透社》指出,當年微軟CEO納德拉收購LinkedIn,被視為一場高風險的豪賭,消息宣布後,微軟股價下跌了3%。但LinkedIn廣告收入在2017 - 2019年期間是微軟增長最快的收入之一。總體來說,LinkedIn透過廣告和訂閱,為微軟創造了143億美元的收入。
然而微軟的收購也不是沒失敗過,曾經風光買下的Skype、Nokia手機部門、Hotmail,如今都成時代眼淚、歷史的嘆息。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Steve Ballmer: Microsoft is well-equipped to deal with regulatory issues if it buys TikTok(CNBC)
- Microsoft sees $95 billion boost on possible TikTok deal(CBS News)
- With TikTok, ‘Uncool’ Microsoft Aims for the Love of Tweens(紐約時報)
- Microsoft nears big bet on TikTok after risky LinkedIn deal shows promise(路透社)
- Microsoft's TikTok acquisition could be worth $200 billion in 3 years if deal goes through, Wall Street analyst says (MSFT)(Business Insider)
責任編輯:陳怡君
核稿編輯:黃筱歡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