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鬆口延緩「TikTok封殺令」,微軟為何排除萬難也要買TikTok?

 川普鬆口延緩「TikTok封殺令」,微軟為何排除萬難也要買TikTok?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川普要的是解除他心頭國安疑慮,那微軟(Microsoft)呢?為何想買TikTok?

「賣掉或關閉」,TikTok在美國的命運,川普給出選擇題並且限期45天內搞定。川普要的是解除他心頭國安疑慮,那微軟(Microsoft)呢?為何想買TikTok?

在微軟排除萬難、持續溝通下,美國總統川普昨(3)日放行微軟繼續洽談TikTok收購案。《CBS News》報導,消息一出華爾街呈現樂觀氣氛,微軟股價週一上漲近6%。

《Business Insider》等外媒分析認為,收購TikTok對微軟來說好處不少。知名金融服務和投資公司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艾夫(Dan Ives)更指出,收購TikTok,微軟可望在3年內市值增加2000億美元(約5兆9000億新台幣)。

「反壟斷」包袱較輕,讓微軟出線

TikTok在全球擁8億活躍用戶,其中美國用戶達8000萬,竄起之快已被視為不可忽視的存在。在上週(7月30日)科技四巨頭的「反壟斷」聽證會上,Facebook執行長祖克柏就稱,臉書面臨強烈競爭,其中一個被他點名的對手就是TikTok。

AP_20211712112970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Facebook執行長祖克柏7月以視訊的方式出席反壟斷聽證會。

不過也正因如此,相較於26億活躍用戶的Facebook、數位廣告市場勢力龐大的Google,微軟更可能出線。畢竟在社交媒體競爭市場上,臉書、Google已經大到成為政府監管的對象,就算Facebook再想把TikTok買入手,恐怕也只能放棄,因為那只會在壟斷爭議上被盯得更緊。

分析師艾夫補充,微軟目前除了LinkedIn之外還沒有社交媒體平台,因此「反托拉斯或監管」包袱相對較輕。而微軟前執行長鮑爾默(Steve Ballmer)接受《CNBC》採訪時也表示,即使面對監管審查,根據他處理微軟美國反壟斷案的經驗,他認為微軟能夠應對。

TikTok能助攻微軟較弱的社群媒體市場

Facebook底下有WhatsApp、Instagram;Google旗下有YouTube;微軟旗下雖有LinkedIn,卻相顯勢單力薄。納入TikTok,將有助於微軟在社群媒體市場,搶佔一席之地。

根據行銷公司Wallaroo Media數據,作為全球總下載量破20億次的短影音平台,TikTok在美國的營收、月活躍用戶數都有不錯成績:2020年營收估達5億美元(2019年營收為5000萬美元);全球8億活躍用戶,其中美國有8000萬。分析師艾夫指出,收購TikTok將使微軟成為與Facebook、Twitter和Google旗下YouTube,線上廣告的重要競爭對手。

扭轉微軟「爺爺級」品牌形象,贏得年輕人心

TikTok在美國的用戶超過6成是Z世代(1995年後生),這群人正是大型科技業者和廣告商覬覦的年輕族群。對微軟來說,爭取年輕人的青睞,也是當前的重點。

「微軟被視為爺爺級的公司,並且正在努力改變這種狀況。」分析師艾夫說:「如果微軟做到這一點(指買TikTok),就有機會從一家一點都不酷的公司,變成25歲以下年輕人也會喜歡的企業,甚至可能和TikTok一樣時髦。」

《紐約時報》指出,TikTok可望能幫「阿公級」的微軟,贏得年輕人的心。

監管、政治風險仍大,內容審核成本也是隱憂

收購TikTok,對微軟有好處,但達成交易伴隨而來監管和政治風險仍然很大,尤其在川普政府與中國之間的關係,目前看來只會愈來愈緊繃。

內容審核成本也是一項隱憂。《路透社》指出,TikTok席捲了全世界的青少年,並成為Facebook和Google、YouTube的重要競爭對手。但是,與競爭對手一樣,TikTok遭遇錯誤訊息傳播和政治偏見的指控,因此內容審核面臨巨大的新成本。Refinitiv數據顯示,過去幾年,監督成本增加是Facebook和Alphabet毛利率下降的主因。

翻開微軟過去的收購史,2016年以262億美元買下專業社交網路平台LinkedIn,當時引起很大討論。《路透社》指出,當年微軟CEO納德拉收購LinkedIn,被視為一場高風險的豪賭,消息宣布後,微軟股價下跌了3%。但LinkedIn廣告收入在2017 - 2019年期間是微軟增長最快的收入之一。總體來說,LinkedIn透過廣告和訂閱,為微軟創造了143億美元的收入。

然而微軟的收購也不是沒失敗過,曾經風光買下的Skype、Nokia手機部門、Hotmail,如今都成時代眼淚、歷史的嘆息。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陳怡君
核稿編輯:黃筱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