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國衛生部長參訪、外國政要弔唁李登輝:指揮中心推「外交泡泡」免隔離

美國衛生部長參訪、外國政要弔唁李登輝:指揮中心推「外交泡泡」免隔離
Photo Credit: CNA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因美國疫情仍然嚴峻,美國高層來台是否需要隔離14天?陳時中說,美國參訪團不必隔離,隨團人員則需要,這些人目前已經在台灣先行隔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表示,國內今日無「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新增病例,維持476例確診。此外,指揮中心也在今日記者會宣布日前2例備受外界矚目的感染個案「結案」。

6月一名日籍學生自台返回日本後確診,指揮中心在台採檢213人,其中有一人拒絕接受核酸檢驗、只接受血清,有檢查的212都是陰性,血清檢查則213人全是陰性,指揮中心表示社區內是安全的。而該個案於7/18在日本自費接受血清抗體檢驗,檢驗結果也為陰性,指揮中心表示,該案可說對台灣是完全沒有影響了,宣布結案。

另外7月一名泰國移工自台返國後確診,指揮中心也在台採檢253人,不管是核酸檢驗或血清抗體的檢驗都是陰性,而該個案經泰方第二次採檢結果為「不確定」,一起返泰的女友檢驗結果為陰性,指揮中心稱該案是否為陽性仍存疑,但在台接觸者都為陰性,指揮中心因此宣佈結案。

而8月一名比利時工程師返國後確診,指揮中心匡列461人,核酸檢驗採檢結果目前有444為陰性,仍有17人在檢驗中;血清抗體檢驗271為陰性,190檢驗中,指揮中心表示初步可以放心,但仍待全部檢查結果出爐。

另外今日傳出一名日籍工程師6/15 - 8/1來台工作,返日後經日方篩檢為陽性,指揮中心表示,該個案入境台灣後進行居家檢疫,6/30 - 8/1在北部工作,這段期間相關接觸者匡列80人,有8人已經離境,其餘72名接觸者截至目前已採檢71人(1人待採檢),核酸檢驗39人陰性、32人檢驗中,血清抗體檢驗33人陰性、38人檢驗中;將持續調查個案是否有其他活動軌跡,以匡列其他可能之接觸者。

至於是在台灣感染、還是來之前就得到感染,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表示仍須進一步資料以做判斷。

日本疫情升溫,自中低風險國家除名

指揮中心表示,日本疫情快速上升,近期單日新增病例數多超過千例,考量該國疫情持續升溫,自即日起將該國自「短期商務人士入境申請縮短居家檢疫」之中低感染風險國家移除。最新名單如下:

  1. 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紐西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越南、泰國、蒙古、不丹、寮國、柬埔寨、緬甸。
  2. 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

美國最高層級內閣來台,台灣首推「外交泡泡」免隔離

今日證實,美國衛生部部長艾薩(Alex Azar)近期將率團訪問台灣,期間將會見總統蔡英文、衛福部長陳時中及多位政府高層官員,將是第一位訪台的美國衛生部部長,更是1979年兩國斷交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

但因美國疫情仍然嚴峻,這些美國高層來台是否需要隔離14天?陳時中說,美國參訪團不必隔離,隨團人員必須隔離,已經在台灣了。而這批不需經隔離的參訪團,在美國出發前3天必須取得陰性報告,全團必須搭專機來台「團進團出」,抵台後我方也會進行核酸檢驗,之後居住防疫旅館,必須跟我國民眾隔離。

陳時中表示,艾薩等人跟總統見面後也必須做高規格的防疫,保持社交距離和戴口罩是一定要的,去演講、指揮中心訪問,也必須全程保持距離。《蘋果新聞網》報導指出,據了解,總統蔡英文也會全程戴口罩,不握手,以碰拳或碰手肘代替。

而前總統李登輝喪禮,傳出有包括日本政治人物在內等外國政打算來台弔謁,陳時中表示如果有外國重要人物來台,將採用此種外交專用、以豁免隔離的「外交bubble」。

將採團進團出、與我方人員隔離、全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但陳時中也說這樣人力頗為沈重,要看我方能否負荷,在能力可及範圍內盡量促成。陳時中強調,不是未來每個人來台都可以做,只限於重要人物。

民眾台北賓館悼念李登輝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前總統李登輝辭世,總統府在台北賓館設置追思會場供民眾悼念。

另外中國傳出「新布尼亞病毒」,透過蜱蟲叮咬引發,已感染7死,為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解釋,這個疾病經過皮層的叮咬,中國感染的多為務農的人、年紀也比較高,人傳人的案例也較常發生在醫院或家人之間體液傳染,為接觸性傳染。過去中國每年幾乎都有千例病例,但預料對台影響不大。

指揮中心提醒,民眾出入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如醫療院所、人口密集機構、大眾運輸場站或無法保持社交距離之車廂、賣場或市集(百貨公司、量販店、傳統市場、夜市等)、教育學習場所(補習班、K書中心等)、休閒娛樂場所(電影院、音樂廳、體育館、兒童遊樂場、酒店、舞廳、夜店、酒吧、KTV、遊藝場等)、宗教場所及活動(廟宇、教會、禮拜、遶境等)時,請佩戴口罩,並養成勤洗手、咳嗽禮節等衛生習慣,以降低感染風險。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