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走遍大街小巷的三輪車,如何隨時代被汰換為四輪汽車?

走遍大街小巷的三輪車,如何隨時代被汰換為四輪汽車?
車伕拉著承載大人、小孩的三輪車|Photo Credit: 國發委檔管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隨著經濟起飛,社會生活形態與都市快速的發展,曾是遊覽街景便利的交通工具三輪車,也因車輛過多造成街道壅塞,再加上車速與承載效率不彰及搶生意糾紛頻傳,在時代巨輪的滾動下,逐漸沒落式微。

「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個老太太,要五毛給一塊,你說奇怪不奇怪。」每當耳邊響起這首眾人朗朗上口的兒歌時,甘苦交雜幸福的滋味亦不禁湧上心頭。在那個年代,全家人能坐到三輪車,是件奢侈而幸福的事,那是兒時快樂浪漫的記憶,也是讓人懷念的美好時光;隨著經濟發展,曾經走過大街小巷的三輪車,也隨著歲月走進人們的記憶深處。想瞭解更多淘汰三輪車轉換四輪汽車的歷程嗎?快跟著國家檔案一起探訪吧!

台灣光復之初,百廢待興,民間物資匱乏、公共建設待擴充,交通極不便利,人力三輪車與牛車便為當時最普遍的交通工具。當年拉三輪車的車伕,大多是從大陸隨部隊撤退來台的退伍軍人,為了養家餬口,靠著苦力掙錢,不畏寒冬與烈日、颳風與下雨,用汗水踐履著自己的使命與職責,在大街小巷裡穿梭。

民國(以下同)40至50年代,營業的三輪車除了流動車沒有固定地點攬客外,排班的三輪車皆有固定的停車候客區域,大家都稱它為車站,三輪車伕們都將車子停在車站旁排班等候(圖1)。當有客人需要叫車時,車伕們就按排班順序載送客人,車資沒有訂價,客人必須與車伕議價,所以街頭四處經常上演著車伕與客人討價還價的戲碼。你來我往的喊價過程與熙來攘往的人群,紛亂的場景好不熱鬧。

gem_01
Photo Credit: 國發委檔管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
圖1:三輪車佚於火車站等候出站旅客

隨著經濟起飛,社會生活形態與都市快速的發展,曾是遊覽街景便利的交通工具三輪車,也因車輛過多造成街道壅塞,再加上車速與承載效率不彰及搶生意糾紛頻傳,在時代巨輪的滾動下,逐漸沒落式微。計程車快速的興起(圖2),大幅壓縮傳統三輪車的生意,由於三輪車的競爭力遠不如計程車,造成三輪車伕與計程車司機關係緊張,為了互搶生意,不斷發生爭執,甚至聚眾鬥毆,街頭不時出現三輪車伕與計程車司機全武行的情景,嚴重影響市容與交通,有時甚至引發事故,堵塞交通,造成市區混亂。因此,交通秩序的維持,成為政府當務之急,為了有效改善城市交通問題,決定逐步淘汰三輪車輛。

gem_02
Photo Credit: 國發委檔管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
圖2:台南火車站前廣場交通情形

50年代,為了促使交通進步與整頓市容,政府以僑資結匯進口計程車,以動產擔保交易法讓三輪車伕可採分期付款的方式,換購裕隆小轎車而晉升四輪車族。另外,政府成立收購執行小組,推出一系列三輪客車業者轉業獎勵措施,營業三輪客車的收購價格為每輛3000元(圖3)。

惟收購效果不彰,自53年起,三輪車收購價格提高為每輛6000元,並輔導三輪車車伕轉業;同年6月24日,行政院決定全面淘汰三輪客車,核定台北市在1年內收購所有三輪客車,這些繳車的業者若欲自行轉業,均可獲得市政府收購費6000元、自行轉業補助費2000元及救濟金4000元,合計1萬2000元的補償金;若接受輔導就業,則僅有6000元收購費。全省各縣市繼台北市之後,陸續執行三輪車收購登記及拆卸工作(圖4)。

gem_10
Photo Credit: 國發委檔管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
圖3:計程車收購三輪牌照
gem_12
Photo Credit: 國發委檔管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
圖4:淘汰待銷毀之三輪客車

53年9月5日,收購執行小組將第一批收購的三輪車一百輛,在中山堂前廣場公開拆毀;頓時裕隆牌計程車趴趴走,到處可見計程車蹤影,三輪車最終不敵時代進步而被淘汰。直至57年6月24日,三輪車客車從台北街頭消失,兒歌「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個老太太」的畫面,從此留在世人的記憶中。

目前,高雄市旗津島上還有十餘輛人力三輪車,是僅存幾處仍保有人力三輪車之地,提供遊客乘坐,除了回味往日悠閒的風情外,三輪車伕還為遊客介紹旗津自然風景與人文風華;三輪車華麗轉身投入觀光之列,化身旗津歷史之旅。

曾經走過台灣大街小巷的三輪車,最後在汽車工業崛起風雲下,封存人們的記憶之中;從以前的人力三輪車到現在的計程車,代表新的營運模式隨時代進步不斷因應而生,逐漸豐富大家的生活。還想回顧更多三輪車轉換為四輪汽車的趣事嗎?歡迎登入國家檔案資訊網查詢。

本文經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檔案樂活報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