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後疫情時代的基金投資關鍵字:「高股息」

後疫情時代的基金投資關鍵字:「高股息」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大盤看似樂觀,但高檔風險也隨之增加,這時候「高股息」就是讓投資人有機會穩健落袋為安的選股邏輯。但要怎麼選擇,才不會賺了股息、賠了價差?或是買到地雷股呢?

文:涂憶君

全球大行貨幣寬鬆政策,低利環境持續,台灣又有金管會嚴打儲蓄險,帶動游資重新尋找穩健的收息商品,今年,國內大型投信業者競相發行台灣高股息相關的主題型基金,強調用股票息收賺取穩健收益的時代,已悄悄到來。

今年3月,元大投信發行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7月,國泰投信分別推出主動型的國泰台灣高股息基金、被動型的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00878),接下來,富邦投信的富邦台灣永續發展高股息基金,也即將啟動募集,短短5個月,就有3家投信發行4檔台股相關高股息基金商品。

且根據晨星的數據,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3月以來至6月,資金逐月都是呈現淨流入;而市面上與台股高股息相關的5檔ETF,不管是受益人數或是規模,武漢肺炎爆發以來也都呈現成長,顯示「高股息」已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高股息ETF,規模成長

國泰投信量化投資部主管鄭立誠指出,相較於債券、定存,股票過往較大幅度的波動讓投資人相對謹慎,不過隨著利率、殖利率不斷下行,保守的投資商品愈來愈無法達到理財目標,但「高股息」卻可以讓投資人在低利的時代中增加收益。

另外,台股3月中旬後的觸底反彈,盤中已一度攻上12320點,距離歷史高點12682點只差一步之遙,看似樂觀的氛圍下,也代表高檔風險增加,「高股息」是讓投資人有機會穩健落袋為安的選股邏輯。但要怎麼選擇,才不會賺了股息、賠了價差?或是買到地雷股?這又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課題。

元大投信認為,個股的成長性還是很重要的參考指標,才可能填息,所以疫情過後,建議往「科技高息股」聚焦。鄭立誠則表示,訴求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公司,不只不易踩雷,更容易獲得外資法人機構的關注。

目前市面上可以一次打包台灣高股息相關的主動型基金(不分級別)共有3檔,ETF有5檔,可供選擇性已不少。鄭立誠認為,投資人可先評估主動型與被動型的特性,前者的優勢是配息方式和操作空間較為靈活,後者則是持股的資訊揭露較透明與費率較低。

再來,元大建議,必須了解每一個商品的產業與個股配置方式,判斷是否認同產業殖利率配發的穩定性或成長性,像是高息的夕陽產業,恐怕不是正確的選擇。


Photo Credit: 財訊

商品多,選對產業很重要

以全市場規模最大的元大台灣高股息(0056)為例,就是以電子科技業為主,電腦及周邊設備產業配置逾33%、半導體12%、電子零組件有9%,元大表示,此檔除了以科技為主外,也較為積極的以「預測好的殖利率」為選股目標。

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是以過去配發的殖利率為參考,搭配公司重視ESG、市值夠大、近4季每股盈餘要為正等指標篩選,目前持股比重最大的前兩檔為廣達與英業達。

而像是復華富時台灣高息低波ETF(00731)以塑化產業為主,富邦台灣優質高息ETF(00730)是以電子產業為主,國泰股利精選ETF(00701)、元大台灣高息低波ETF(00713)以金融保險為主,主動型的野村台灣高股息基金,雖然科技產業配置加總後超過5成,然建材營造才是最積極布局的產業。

另外,元大建議,此波台股大盤指數持續刷新波段高點,伺機挑戰歷史紀錄,然市面上仍有些商品的「淨值」小於「發行價」,消費者應該要先了解,有些殖利率看似配得很高,但其實是從本金配發,以免造成誤解。

本文經財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更多《財訊》文章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