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輝的野望(下):力抗美中持續交好,李登輝選擇「退一步、進兩步」

登輝的野望(下):力抗美中持續交好,李登輝選擇「退一步、進兩步」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今天美國、中共關係急速惡化,瀕臨新冷戰邊緣的視角來回望李登輝先生力抗美中退一步、進兩步的持續交好發展,不得不讓人對李先生的前瞻戰略視野感到佩服。

之後柯林頓政府在第二任中開始重新建立一套與中共交往的作法,以江澤民1997年10月訪美為代表性事件,因為這是十多年來第一位中國領導人的國事訪問;也是1979年鄧小平訪美以來,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在本次的訪問中,中共承諾以書面保證中止與伊朗的核子計畫,美國政府也批准美國公司出售核能發電技術與設備給中共。

在次年柯林頓回訪中國時,在上海第一次公開擁抱所謂的前述三不原則。美國歷任沒有總統曾在公開場合提出這套包裹承諾。而且柯林頓是在嶄新的政治脈絡裡作出這項三不原則的公告:台灣已經是一個全面民主的國家,其政府不再聲稱代表中國大陸。中共趕緊大肆張揚柯林頓的新承諾,要求台灣「面對現實」,開始進行兩岸統一的談判。

面對柯江會談後柯林頓政府在中國政策的又一次顯著的大轉向,李登輝總統拋出了震撼台灣政壇的兩國論作為反擊的手段,除了反制美中的新默契,根據名政論家汪浩博士的研究,李總統還有另一個可以說是先發制人的動機:以防江澤民在中共建國五十周年國慶日當著多位外國領袖的面宣布,海協會汪道涵訪台時,兩岸將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展開政治談判。

在政治外交上大力反擊之外,李總統也在1996年提出了「戒急用忍」政策,來為越來越熱的台商赴對岸投資踩煞車,明定「高科技、五千萬美金以上,基礎建設」三類投資不能赴陸投資,以免台灣喪失研發優勢以及資金過度失血。

從今天美國、中共關係急速惡化,瀕臨新冷戰邊緣的視角來回望李登輝先生力抗美中退一步、進兩步的持續交好發展,不得不讓人對李先生的前瞻戰略視野感到佩服,雖然說這些突破性政策也在台灣內部或是美國外交政策圈引起一定的反彈,李先生在激烈的選舉競爭中,某些開今日民粹之風的生猛選舉語言也遭到了一些批評,戒急用忍政策更讓台灣一些重量級企業家公開反彈。

但總體來看,將自己心中隱藏已久的政治理念,在劇烈變化的內外在環境下找到一套確實可行的實踐方法,一步一步的接合次要政治對手擊退主要對手,並逼得國外盟友或敵人紛紛調整外交政策,也讓更多台灣民眾重新思考自己內心的認同和國家未來的走向究竟為何,還為台灣的產業留下了他國難以企及的高科技根基(雖然短期來看,戒急用忍有其對台灣經濟的負面效應)。

這些豐富的遺產,會持續在現任與未來台灣領導人的面前閃耀,提醒他們,要加倍努力越過這道「李登輝障礙」,從登輝先生的手中接棒,為打造一個更美好的台灣而努力。

本文經思想坦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