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彰化血清抗體研究4族群「部分陽性」,醫:當時防疫政策奏效,後續才未有大規模感染

彰化血清抗體研究4族群「部分陽性」,醫:當時防疫政策奏效,後續才未有大規模感染
示意圖。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受試者是在6月抽血檢測抗體,IgG抗體是在感染後大約6週產生;所以一個人的抗體陽性的話,回推就是他在3~4月曾經感染過。但國人在之後的防疫政策的配合奏效,把疫情控制下來了,才沒有更進一步造成大規模的感染。

彰化縣政府日前與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合作,於6月11日起啟動萬人「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血清抗體調查,近日初步調查結果出爐,發現當時於確診者、接觸者、居家檢疫者、健康照顧人員等4族群出現部分陽性反應。

參與研究的學者強調血清抗體檢測是在檢驗過去感染狀況,和目前疫情並無太大關連。萬人檢測若有出現「中和抗體」,其意義在於「疫苗會有用」,而不是有多少人有抗體。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強調,若有這些陽性個案,經過這麼久時間,已經沒有傳染力,民眾無須太過恐慌。

亦有加護病房主治醫師回應,認為受試者是在6月抽血檢測抗體,IgG抗體是在感染後大約6週產生,所以一個人的抗體陽性的話,回推就是他在3~4月曾經感染過。但國人在之後的防疫政策的配合奏效,把疫情控制下來了,才沒有更進一步造成大規模的感染。

彰化血清抗體研究,4族群都驗出部分陽性

《聯合新聞網》報導,由彰化縣政府、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合作,6月11日起啟動萬人武漢肺炎血清抗體調查,初步調查3000人,發現部分受檢者血液抗體呈陽性反應,且分布於確診者、接觸者、居家檢疫者和醫護人員4個族群。顯示國內社區確有武漢肺炎病毒的隱形感染者,至於感染程度與規模,有待統計陽性人數與分布。

《中央社》報導,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彰化縣衛生局、彰化基督教醫院以及中央研究院合作,在彰化縣推動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血清抗體檢測,了解各族群、年齡等抗體分布的情形以及社區感染的程度,預計本月25日在彰化縣公布檢測結果。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9)日接受媒體聯訪表示,目前針對確診者、接觸者、居家檢疫者、健康照顧人員等4族群,檢驗了將近3000人,發現4族群都出現部分陽性反應。

台大公衛學院武漢肺炎疫情說明會(1)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曾於2月17日舉辦武漢肺炎說明會,當時副院長陳秀熙(右)親自說明,並提出防疫建言。

《聯合新聞網》報導,不過陳秀熙強調,目前實驗室最重要的測試結果還沒出來,無法告訴外界4族群陽性比例有多少。這次研究檢驗結果不會只有快篩,還會進行NT抗體等中和抗體確認,NT抗體是免疫細胞受刺激後產生的抗體,和康復後產生的抗體不同,如果有驗出,代表具有免疫力。

陳秀熙稍晚也以簡訊向記者補充,強調血清抗體檢測是在檢驗過去感染狀況,和目前疫情並無太大關連,媒體卻經常將兩者相聯。

《經濟日報》報導,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調查預計檢測萬人,目前完成4000多人,25日預計公布檢測4000~5000人的期中報告,進一步完整期末報告預計9月完成。

葉彥伯補充,若有發現「中和抗體」是好事,有中和抗體代表有「保護效果」,即將人體抗體中放進病毒,可抑制病毒甚至消滅病毒。雖表示曾經感染,但也表示已有保護作用。好消息是疫苗會是有用的,所以這次萬人檢測若有出現「中和抗體」的意義是「疫苗會有用」,而不是有多少人有抗體。

《自由時報》報導,陳秀熙表示,目前發現部分受檢者體內已具有武漢肺炎病毒免疫力,但免疫力有多強,還要進一步確認。在確診者、接觸者、居家檢疫者和醫護人員4族群中,也皆有人驗出抗體陽性反應。其實不管是日本留學生、泰國移工等個案,確定有潛在感染者這是「無庸置疑」,但要深入探究陽性率多少,則要再等更精確的結果。

陳秀熙說明,目前的檢測結果,初步看到有受檢者具有免疫力,但綜合抗體檢驗還在等NT抗體的最後結果。NT抗體是免疫細胞透過病毒刺激而產生,類似接種疫苗後的抗體反應,如果具有免疫力是好消息,也是希望看到的反應,但還要再作確認,大家不要急。8月25日會由彰化縣統一公布檢測的結果,供社會了解社區感染狀態。

莊人祥:這些陽性者可能真的是個案,因為症狀不明顯沒有被偵測出來

《ETtoday》報導,針對此次彰化萬人武漢肺炎血清抗體調查的初步結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受訪時表示,還需要評估檢驗使用的試劑其敏感性、特異性,加上疾病盛行率低,存在有偽陽性的風險。

不過初步瞭解,該研究檢驗對象都屬於高風險族群,確實有可能出現抗體存在的情況,這些陽性者可能真的是個案,因為症狀不明顯沒有被偵測出來。這些可能性都無法排除,還需等待相關研究結果進一步釐清。

莊人祥也強調,若有這些陽性個案,經過這麼久時間,已經沒有傳染力,民眾無須太過恐慌。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在疫情記者會時強調,應等待完整報告出來才可做進一步的評估與參考。

加護病房主治醫師:後續防疫政策的配合奏效,把疫情控制下來

目前擔任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的陳志金,也在自己的臉書粉絲專業上回應強調,這次的研究結果只能告訴我們在3月、4月的時候,台灣社區的部分狀況,而不是台灣「現在」的狀況。因為受試者是在6月抽血檢測抗體,IgG抗體是在感染後大約6週產生。所以一個人的抗體陽性的話,回推就是他在3~4月曾經感染過。

陳志金表示,3月初到4月中正是台灣疫情的高峰,也出現一些感染源不明的個案。所以現在「回頭看」當時的感染人數,的確是有可能會出現「漏網之魚」的,這是很合理的。「但是,在全國大家都配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之後,我們也把這波疫情控制下來了。」

因此數量越大,代表防疫越了不起,因為國人在之後的防疫政策的配合奏效,把疫情控制下來了,沒有更進一步造成大規模的感染。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