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命之間》:從「知命」到「制天命」,儒墨道法四大家對「命」所抱持的態度

《緣命之間》:從「知命」到「制天命」,儒墨道法四大家對「命」所抱持的態度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荀韓終結了戰國亂局,這是他們師生倆共同的大突破,何止是一己的「善緣」與「好命」而已!他們「定」全天下的「緣」,「改」全天下的「命」!

荀子最後說:「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人物有命是天生而有,靠天職天功來生養;而家國天下的人間有緣,不能老在緣起不定中,而要偽起而制作禮義法度,來定住緣起不定的人間。故「人之命」在「天生」,「國之命」在「人成」。

荀子如何說命,歸結在「制天命而用之」。就荀子來說,天是現象自然,等同天氣天象;「制」在「偽起」的人為制作,建構禮義法度,藉以治理天時地財的存在資藉,「而用之」意謂做公平合理的分配,為全民所分享共用,所以說一國的命脈就在客觀的禮義法度。這樣的話,「人間有緣」在「不定」中可以定,「人物有命」在「命定」中也可以扭轉。這就是大儒荀子給出的大突破。

他的弟子韓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韓非子有云:「智,性也;壽,命也。性命者,非所學於人也。」從非所學於人來看,智的心性與壽的氣命,都是天生命定;不過韓非師從荀子,以心的虛靜認知去建構法制,以治理萬民,並將心的虛靜轉向術用,用以統御群臣。

所以,韓非子又說:「法術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二者皆由後起人為的「起偽」,制作法度,並運用治術,以富國強兵。其後通過秦皇李斯之手,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從事功來看,他似乎越過了他的老師,不過整個治國平天下的大方向,是他的老師開創出來的,不走孔孟老莊之主體修養以開發智慧的老路,而走出荀韓之客觀體制以治理天下的新路。

荀韓終結了戰國亂局,這是他們師生倆共同的大突破,何止是一己的「善緣」與「好命」而已!他們「定」全天下的「緣」,「改」全天下的「命」!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緣命之間》,遠流出版

作者:王邦雄

說解佛學的達觀智慧
詮釋儒家的價值理念
豁顯道家的生命哲學
儒道兩家講「命」,佛門說「緣」,當「理」已解開,生命就得到了釋放。

一本最理想的人生書:化解生命存在的執著困苦,指點人生未來的希望所在

人生在世有兩大關卡,是很難通過又不得不通過的,一是我們存在的形軀,一是我們生活的人間世。儒家要我們認真的「過」,道家要我們達觀的「忘」,我們一方面在緣與命之中,一方面在緣與命之外,在緣與命之中,所以我們要去投入去擔當,在緣與命之外,所以我們要去通過去化解。兩者的會通結合,才是人生的真相,才是處世的妙諦。

全書主題環繞人生問題而展開,以「緣」與「命」為題,以解明「人」是有命,「生」是有緣的,人生的圓滿與否,端看我們如何去面對擔當,如何去處理化解了。

王邦雄教授以深厚的文學及哲學素養,本著對人間社會的關懷及真切的存在感受,用平實近人的筆觸,飽含智慧的內涵,為大家說緣解命;從生命的傷痛勘入,更能觸動讀者心靈。

getImage
Photo Credit: 遠流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