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從馬來西亞國民飲料背後的品牌故事,了解為何當地華人愛「水」如命

從馬來西亞國民飲料背後的品牌故事,了解為何當地華人愛「水」如命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馬來西亞飲料品牌多元,為進入這多元族群的市場,許多外商品牌早已本土化了。不過同時,星馬華人建立起來的飲料品牌也有與外國品牌抗衡的實力,最有名的就是楊協成(Yeo’s)

馬來西亞天氣炎熱,大馬人喜歡喝個沁涼的飲料消消暑、解解熱氣。根據澳洲食品與日用品理事會的研究,光是大馬冷飲商品的市場份額就達到了8.42億澳幣(約177億臺幣),包裝果汁的份額則達到3.16億澳幣(約66億臺幣)。

馬來西亞飲料的種類甚多,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都可以買到想喝的飲料。大馬華人通常把飲料稱作「水」,無論何種飲料,都會有「水」這一詞尾。在華人的咖啡店(kopitiam)、茶餐室和熟食中心,通常會有一家賣「水」的檔口(攤子)。這種生意毛利很高,一般由咖啡店老闆親自經營。點了餐食之後,會有服務生上前詢問顧客需要喝那些飲料。

「水」的種類五花八門,有清熱解暑的華人傳統涼茶(涼水),如羅漢果、海底椰、竹蔗馬蹄,以及菊花茶、薏米水和涼粉(燒仙草)。當中幾個詞語甚至被收錄進馬來文語庫中——涼茶(liang teh)、菊花茶(teh bunga kekwa)和涼粉/青草(cincau)。咖啡店更暢銷的咖啡(kopi)、茶(teh)、美祿(milo)等,只要加上「冰」(beng或ais)的詞尾,就能換成冷飲。

除了華人餐廳,印度和馬來餐廳也售賣各式飲料。印度淡米爾穆斯林開設的嘛嘛檔(mamak stall)所售賣的飲料跟華人咖啡店類似,客製化的咖啡、茶、美祿應有盡有,也售賣薏米水(barli)、涼粉等改良的華人飲料。只是嘛嘛檔的產品更多元化,像是美祿恐龍、薑茶(teh halia)、拉茶(teh tarik)、馬德拉斯奶茶(teh madras)和香料茶(teh masala)。馬來族則以玫瑰奶(bandung)和玫瑰露(sirap)最爲有名。他們通常在宴會上會以玫瑰露款待客人,也能從夜市攤販買到。

shutterstock_1724959759_(1)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馬來西亞超市內玲瑯滿目的飲料

本土飲料品牌:來自新加坡的F&N和Yeo’s之市場角逐

不在餐廳喝飲料時,便利商店和雜貨店的貨架上也售賣各款瓶裝及罐裝飲料。這些軟性飲料的製造商有的土生土長,有的則是外商。他們將前述本土飲料包裝成便携性的產品,保質期也更長。

大馬有名的廠商有楊協成(Yeo’s)、花莎尼(F&N)、南順(Lam Soon)和大馬乳酪公司(Malaysia Dairy Industries),有趣的是,這四家公司都是在新加坡創立和經營,基於新馬一家的情結,大馬人往往將他們視爲本土品牌。外商則有雀巢(Nestle)、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日本札幌啤酒旗下的Pokka。

近來引進台灣的運動飲料100plus(一百號)是大馬人公認的「國民飲料」之一。它的口感像是加了氣泡的舒跑。一百號推出30幾年已深入民心,甚至找來了羽球一哥李宗偉代言,這對在台灣留學的大馬學生也是個集體回憶。

shutterstock_1683876532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馬來西亞常見的飲料品牌

其實製造商F&N很早就是一家氣泡飲料/汽水公司。全名Fraser and Neave的F&N由兩名蘇格蘭人在新加坡創辦,至今已有130多年歷史。當時他們公司名稱是「新加坡和海峽汽水公司」(Singapore and Straits Aerated Water Company),當時的同業還包括了新加坡帕西人創立的Framroz汽水、鳳凰汽水(Phoenix Aerated Water),以及新加坡華人創立的東方汽水(Eastern Aerated Water)、新中國汽水(National Aerated Water),後者從美國引入了星馬家喻戶曉的吉家寶汽水(Kickapoo Joy Juice)。

然而最後生存下來的汽水公司只有F&N一家,產品種類也更爲豐富,從運動飲料100plus和汽水(沙士、蘇打水和通寧水),到牛奶、豆奶、煉乳、果汁、涼茶、菊花茶、冬瓜茶、仙草茶等應有盡有,甚至在早期曾與海尼根合創虎牌啤酒(Tiger Beer)——星馬最著名的啤酒品牌。F&N作爲多元化經營的本土飲料集團之龍頭地位,只有外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以及另一家華商飲料集團楊協成可以挑戰。

楊協成(Yeo Hiap Seng)由福建商人楊景連在1900年創立,以生產醬油起家。楊氏移居新加坡後,將醬油生產模式帶來南洋,先在新加坡設立醬油工廠,再銷售到新馬地區。考慮到擴大經營,楊氏建立了罐頭咖喱鷄和包裝豆奶的廠房。往後楊協成生產的醬料不僅限於醬油,還包括了各類中式醬料如豆豉醬、豆瓣醬、海鮮醬、酸辣醬、麻油、辣椒醬,以及南洋醬料如沙爹醬、參峇醬、仁當醬等,其在新馬的地位猶如香港的李錦記。

飲料方面,除了豆奶產品,楊協成推出的菊花茶、羅漢果、仙草茶、冬瓜茶、薏米水、甘蔗汁等也受到歡迎。楊氏多元化經營的策略,使楊協成品牌深入民心,幾乎所有新馬人都熟知。每逢過年過節,都能看到當地人以楊協成的包裝飲料招待客人。

外商飲料品牌: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雀巢的美祿和Nescafe

至於包裝飲料的霸主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也很早就進入了馬來西亞市場。可口可樂從1936年開始在大馬販售,曾經授權F&N作爲官方的裝瓶商,後來由可口可樂公司自行設廠裝瓶。可口可樂和F&N的合作分道揚鑣後,前者成了後者在汽水市場上的勁敵,因其有更强大的品牌優勢。不過,F&N風味汽水(Fun Flavours)的人氣仍是可口可樂的芬達(Fanta)所難以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