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火大提告追討:前執行長隱瞞與多名女員工有性關係,還領12億元資遣費及股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麥當勞前執行長伊斯特布魯克去年承認和1名女員工有不當性關係,離職可領資遣費和股票分潤約4200萬美元;但麥當勞近日發現他隱瞞真相,原來和他建立性關係的女員工不只1人,決定追討資遣費。
美國麥當勞前任執行長伊斯特布魯克(Steve Easterbrook)去年爆發醜聞,傳出與1名女性職員有不當的性關係,遭董事會解僱,仍可領取高達42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億美元)的資遣費和股票紅利等。然而麥當勞近期發現,伊斯特布魯克不僅與1人有性關係,還涉嫌滅證與誤導調查,昨(10)日決定提告追回資遣費和股票。
《紐約時報》報導,去年10月,麥當勞1名女性職員向公司透露,她和伊斯特布魯克有不當往來,包含互傳鹹濕露骨的簡訊、拍私密照等,雖然是合意、且沒有性行為,但她仍擔心會遭到公司處罰。
麥當勞雇用律師對伊斯特布魯克展開訪談調查,伊斯特布魯克承認此事,也保證絕無發生性行為。《華爾街日報》指出,他當時也保證沒有與其他員工建立性關係。律師們當時曾檢查他的公務手機和雲端帳戶,沒有發現其他證據,但是他們沒有檢查伊斯特布魯克備份在公司電腦伺服器裡的資料。
董事會判定「無故解僱」,願付資遣費
根據麥當勞的離職條款,如果伊斯特布魯克是「因故」而被解僱,例如「犯罪」或「欺瞞公司」,他就無法取得資遣費和員工認股的紅利。由於伊斯特布魯克承認和該名女員工的合意不當往來,且調查沒有其他收獲,麥當勞董事會將他的解僱處分判定為「無故解僱」,核准了他的資遣費和紅利,伊斯特布魯克於去年11月離職。
但條款其中1條也指出,若麥當勞日後發現離職員工有足以被免職的欺瞞行為時,公司有權追回資遣費。

就在上月,公司接獲通報,在伊斯特布魯克擔任執行長期間,還有1名女性與他有性關係。麥當勞因此重新展開調查,這次在伊斯特布魯克備份於公司伺服器的電子郵件中找到了數十張赤裸、半裸或露骨的照片和影片,更發現原來他總共和4名女員工有不當往來。
麥當勞表示,其中1名女員工與伊斯特布魯克展開這種性關係之後,伊斯特布魯克給了這名員工價值數十萬美元的股票。這是公司的特殊獎勵制度,高層管理人員有權將股票配給表現優異的員工,不需要經過董事會批准。
《華爾街日報》報導,麥當勞昨天向德拉瓦州法院提出告訴,控告伊斯特布魯克違反信用,涉嫌詐欺,要求追回資遣費和補償金,並凍結他收領股票紅利的權利。
《CNN》報導指出,伊斯特布魯克宣布離職時,薪資評估公司Equliar曾計算,他所有資遣費用和紅利總值高達4200萬美元;現在,據Equliar對《商業內幕》表示,評估幣值和股價之後,這筆金額已經漲到近5732萬美元。
麥當勞並未表示要向伊斯特布魯克追討多少金額或股票。Equliar分析,如果麥當勞追討股票的話,伊斯特布魯克損失更深重。
伊斯特布魯克功勞大,大型企業罕見追討執行長資遣費
而伊斯特布魯克對麥當勞其實貢獻不小。《紐約時報》報導,伊斯特布魯克2015年3月接掌麥當勞時,麥當勞正面臨低潮;而他推動各種創新改革,例如簡化工作流程、推出全天候早餐、觸控螢幕自助訂餐等,讓麥當勞再次擄獲顧客。在他任職期間,麥當勞股票大約翻漲1倍。

《華盛頓郵報》也指出,總部位於芝加哥的麥當勞是全球餐飲龍頭,在120個地區有近4萬個據點,市值超過1510億美元,伊斯特布魯克帶動的轉型功不可沒,過去他也備受麥當勞董事會主席赫南德茲(Enrique Hernandez Jr.)欣賞。
《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訪問的數名企管專家都指出,像麥當勞這樣的大型公司很少公開對前執行長追討費用。比較接近的案例是前迪士尼執行長奧維茨(Michael Ovitz),只任職14個月,就於1996年離開公司時領了1億4000萬美元的資遣費,讓股東氣憤提起訴訟,但法院2005年判決,雖然董事會這個決策很差勁,但仍有權支付資遣費。
另一類似案例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前執行長孟維斯(Leslie Moonves),2018年因被指控涉嫌性攻擊和性虐待而被解僱。《CBS》認為孟維斯涉嫌誤導調查和滅證,拒付1億2000萬美元的資遣費,孟維斯不服,因而控告《CBS》。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McDonald’s Sues Former C.E.O., Accusing Him of Lying and Fraud(紐約時報)
- McDonald’s Sues to Recover Severance From Fired CEO, Claiming He Lied About Affairs With Employees(華爾街日報)
- McDonald's is suing its ousted CEO for lying about sexual relationships with employees(CNN)
- McDonald’s sues fired CEO to recoup severance, alleges he lied about affairs with workers(華盛頓郵報)
- Steve Easterbrook could lose up to $57 million as McDonald's claims the ex-CEO lied about multiple affairs with employees(商業內幕)
責任編輯:林宜萱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用愛守護一個家: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牽緊每位慢飛天使的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發展遲緩並非孩子成長的終點,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給予遲緩兒及家庭更多的療育支持,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我們常聽到的「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指的是嬰幼兒或兒童在知覺、運動、認知、語言或社交等方面,出現遲緩的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為6%至8%,以台灣每年平均有20到25萬新生兒計算,台灣每年大約有1萬5千名嬰兒,可能有發展方面的問題。
但是,發展遲緩並非無法矯治,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等等,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接連照顧兩代遲緩兒,她身心俱疲
今年4歲的蓁蓁,因為有癲癇及心房中膈缺損的問題,所以出生後便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後來醫院安排發展評估,發現蓁蓁不僅因為心臟影響整體發展,也有長短腳的問題。蓁蓁的主要照顧者是奶奶,但奶奶除了照顧蓁蓁,也要照顧有輕度智能障礙的蓁蓁爸爸。
蓁蓁爸爸小時候因糞便的細菌感染,發燒到40度後就醫住院,當時醫療跟早療觀念都不發達,並沒有發現蓁蓁爸爸的發展異狀。等到發現後,才趕緊接受早療服務。蓁蓁奶奶常常感慨地說:「因為太晚接受早療,所以成效比較有限,如果當初能夠早點發現的話,或許現在蓁蓁爸爸可以更好。」
雖然感慨,但是蓁蓁奶奶還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陪著蓁蓁爸爸走過了早療之路。現在的蓁蓁爸爸不僅表現不錯,更透過就業媒合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平時除了上班,就是陪蓁蓁玩,兩人相處起來像是兄妹一樣充滿了童真的趣味,讓蓁蓁奶奶感到很欣慰。原本想說生活終於要步入正軌的蓁蓁奶奶,沒想到孫女也出現了發展遲緩的狀況。身為主要照顧者的蓁蓁奶奶,想到所有的努力跟辛苦都要再來一次,巨大的疲倦感讓她時常淚流不止。「但是,為了我這個孫女將來能夠自立自主,我現在不扛起來,還有誰能扛起來?」蓁蓁奶奶說。
在照顧的路上,永遠不該讓一個人踽踽獨行
情況和蓁蓁一家類似的家庭,其實並不在少數。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家庭與人口結構改變,不論是上有長輩、下有子女、自己又有工作在身的三明治族父母;或是因父母忙碌而需將孩子交給長輩照顧的隔代教養家庭;資源不足、經濟弱勢的偏鄉家庭、單親家庭等等,在面對發展遲緩兒的照顧問題時,經濟、生理、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更加巨大。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2021年,台灣共有約1.9萬名兒童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以比例來看,遲緩兒接受早療服務的比例,遠低於遲緩兒的個案人數。這或許是因為受到過去「大雞晚啼」的觀念影響,有些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可能無法及時,或者不願意面對嬰幼兒在發展上的異常狀況。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發展遲緩並不像感冒或者跌倒擦傷一樣很明確。根據研究,目前只有大約20%的發展遲緩能夠找到原因,而在這些已知的原因中,還包括了各種先天的缺陷以及後天的影響。
染色體異常、營養缺乏、肌肉神經病變等都屬於先天的缺陷,像上文中的蓁蓁,就是因為遺傳性癲癇問題,而導致的發展遲緩。在後天的影響上,則有可能像是蓁蓁爸爸一樣在幼兒時期受到細菌感染,或者腦傷、腦性麻痺等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外在環境所導致,比方家人對於嬰幼兒疏於照顧和互動、兒童受虐,又或者是經濟弱勢的家庭,較無法滿足幼兒成長所需的資源,才導致發展遲緩。

無論原因為何,如果持續忽視嬰幼兒有遲緩發展的情形,對遲緩兒本身、家庭以及社會,都會帶來更沈重的負擔。試想,如果遲緩兒只能依賴主要照顧者而生活,隨著他的年齡增長,主要照顧者會老去、會生病,甚至有一天意外降臨,遲緩兒該怎麼辦?更重要的是,照顧遲緩兒的工作,也不應該只由一人扛起,因為長期照顧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日積月累所導致的悲劇時有所聞。但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只要發現得早,遲緩兒在專業的支持和幫助下,可以減輕發展遲緩的狀況,更有機會跟上同齡孩子的發展步伐。
慢飛家庭特攻隊 寶貝成長大作戰
伊甸投入早期療育服務邁入第30個年頭,每年幫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趕上成長步伐。根據伊甸的服務經驗,許多家庭在發現孩子有遲緩成長現象時,往往不知所措,如果再加上社會環境、家庭結構及生活經濟等壓力,整個家庭就會加速失序,面臨崩潰邊緣。因此,伊甸的早療服務,期許能成為每個早療家庭的堅強後盾,以家庭為核心,為孩子安排療育課程,並透過親子活動、親職講座及定期療育會議,幫助家長在育兒上建立實用的五大能力,包含「溝通力」、「學習力」、「自信力」、「決策力」以及「影響力」,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需求,並能積極且自信地陪伴孩子跨越成長阻礙,減輕照顧壓力。今年邀請到藝人楊祐寧擔任愛心隊長,期待能強化並帶來早期療育正面、積極的印象,讓有需求的家庭,願意主動尋求支援,接受伊甸專業早療顧問團的幫助,共同支持孩子在成長階段中的種種需求。

上文中的蓁蓁奶奶,曾經為了蓁蓁的發展,不管颳風下雨,騎著機車載著蓁蓁到醫院回診,一個月要跑醫院好幾趟,非常辛苦。後來蓁蓁開始接受伊甸的早療服務,短短兩年時間,蓁蓁就有了非常明顯、令人驕傲的進步。比方可以自行上下樓梯、戒掉了尿布,在生活自理及口語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其中最大進步是在環境適應上——原本蓁蓁相當依賴奶奶,剛開始進入日托班上課的前半年,常常會哭鬧。但現在已經可以自在的跟著團體一起活動,和同學們也相處很融洽,甚至能夠幫忙老師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
「蓁蓁是個體貼的孩子,她在接受早療服務之後,這些特質都慢慢的展現出來。」有一次蓁蓁奶奶在家中默默哭泣,被蓁蓁看到,蓁蓁便上前擦掉奶奶的淚水、安慰奶奶,讓蓁蓁奶奶覺得很驚訝,也很窩心。有時候蓁蓁奶奶在家裡接代工做,長時間久坐時後,蓁蓁還會自動自發的幫奶奶搥搥腰背。蓁蓁奶奶說:「看她那麼乖、那麼懂事,我就覺得再怎麼辛苦也很值得。」蓁蓁一天天的進步,讓蓁蓁奶奶覺得很欣慰,雖然還有許多成長挑戰等著蓁蓁克服,但現在的她,已經擁有更多可能性,順利長大、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伸手就有機會抓住的目標。
「當超人,可以不只有自己一個人」,伊甸早療服務一直鼓勵慢飛家庭勇敢站出來,也期待社會大眾給予友善對待及行動響應,支持伊甸「弱勢兒童服務計畫」,幫助慢飛家庭解鎖成長任務,大家一起努力,用愛陪伴一個孩子,守護一個家。詳情請上官網,或洽捐款專線0800-025-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