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疫苗命名「史普尼克V」:名稱有冷戰情結,也有專家評接種它就像玩俄羅斯輪盤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先為武漢肺炎疫苗註冊的國家,並用人類第1顆成功發射的衛星「史普尼克」為疫苗命名。但是第三階段人體實驗未完成,令人質疑效力和引發副作用的可能性,而「史普尼克」這個名字也大有政治歷史意涵。
俄羅斯昨(11)日宣布國內研發的1支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疫苗已通過俄國查驗註冊,是全球首個核准武漢肺炎疫苗的國家,也是「號稱」全球最先研發出有效疫苗的國家。外界對於這支疫苗普遍抱持高度懷疑,因為它並未完成最終階段人體實驗;不過,仍有幾個國家積極向俄羅斯爭取量產和購買。
以衛星命名的疫苗,開啟探索或災難?
這支由俄國衛生部加馬列拉(N.F. Gamaleya)國家流行病學與微生物學中心和國防部合作研發的疫苗,命名為「史普尼克V」(Спутник V,英文為「Sputnik V」)。俄國已迅速為這支疫苗創建7種語言版本的官方網站,向國內外介紹這項成果,並強調要「打擊假資訊」。
「史普尼克」是人類史上第1顆成功進入太空的衛星,由蘇聯於1957年發射。據官網表示,「史普尼克」帶動了全球的太空探索,希望這支疫苗也能為世界帶來同樣效果,因而以此命名;英文字母「V」則代表這是史普尼克的「疫苗」(vaccine)版本。(編按:俄文字母裡沒有V,但有相同發音。)
不過,也有興奮的媒體有不同解讀。俄國官媒之一的《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昨晚的廣播節目就以「V代表勝利(victory)」為題,邀請專家來聊聊對疫苗的看法。
雖然俄國政府和媒體大力宣傳疫苗開發成功,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港譯「普京」)甚至表示他的女兒已經接種,沒有不適、體內抗體濃度很高,但這仍無法消除歐美媒體的質疑。特別是「史普尼克V」並未經過第3階段人體實驗,也沒有經過國際其他專家評估。

樣本數少、實驗匆促,接種好比在玩「俄羅斯輪盤」
《紐約時報》扼要解說,「史普尼克V」使用了2種會引起感冒的腺病毒毒株,植入新型冠狀病毒表面突刺蛋白質,藉此使人體產生免疫球蛋白。這個方法類似於英國牛津大學和藥商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合作開發的疫苗,此款英國疫苗的早期實驗已有1077人參與,目前正在英國、巴西、南非進行第3階段實驗。
英國《衛報》指出,第3階段實驗重點在於檢驗副作用,並且測量疫苗在較大規模受試者之中的效果,通常會對上千或上萬人進行實驗。財經新聞網《CNBC》報導,疫苗研發頗有進展的美國藥商輝瑞(Pfizer)和Moderna,都預計在第3階段至少對3萬人進行實驗。
但是「史普尼克V」只通過早期實驗。《衛報》稱,實驗從6月17日開始,有76名志願者參與,約一半受試者是軍人。《俄新社》報導,最後一批20人的受試者於7月20日完成觀察,俄國國防部強調,實驗結果清楚表示所有接受疫苗的受試者都表現出免疫力,沒有副作用、併發症或不適,也沒有人抱怨身體不舒服;《俄通社-塔斯社》報導,「史普尼克V」的免疫效期達2年。
《科學媒體中心》彙整英國專家反應,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免疫學教授奧特曼(Danny Altmann)表示,第3階段實驗必須一一評估受試者的結果,因為魔鬼就藏在細節裡;這份功夫可能需要耗時半年,有些甚至長達6年。
奧特曼說,他花了很多時間追蹤全球目前有潛力開發成功的疫苗,
「這支俄國疫苗有個明顯不尋常的狀況,就是除了它的臨床實驗網站外,幾乎找不到相關資訊,也沒有經過同行的專家審查。」
倫敦大學計算系統生物學教授布魯(Francois Balloux)表示,給人民接種未經證明有效的疫苗,不僅可能影響健康,也可能阻斷人體接受其他有效疫苗。

《華盛頓郵報》報導,國際組織全球病毒網(Global Virus Network)成員丘馬柯夫(Konstantin Chumakov)對此表示,「在充分研究第3階段實驗結果之前就對民眾使用疫苗,是一場豪賭,好比玩俄羅斯輪盤」,幸運的話可以存活,無效則可能喪命。
至於俄羅斯為何急於推出疫苗,美國媒體普遍認為,是俄國政府想藉由炒作民族榮譽感,提振普亭支持率。
疫苗能救普亭支持率?「史普尼克」之名觸動美俄情結
《CNN》、《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全都提到,俄羅斯以「史普尼克」為疫苗命名,顯示俄國將疫苗視為太空競賽般的競爭。當年蘇聯率先成功發射衛星,民族自豪感上升到最高,大大挫敗美國。俄羅斯再次採用這個冷戰時期誕生的名詞,讓美國感到某種令人不快的隱喻。
其中《紐約時報》明確指出,普亭的支持率在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之後曾高達80%,但在過去1年逐漸下降。隨著俄羅斯軍隊在敘利亞等地陷入困局,俄國人難以去國外開拓事業;普亭領導防疫表現不佳,也無法改善國內經濟問題。此時宣布疫苗開發成功,能給予普亭喘息機會。
這3家媒體也都提到,俄羅斯駭客企圖竊取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疫苗研究數據;《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分別以專家說法和拿中國疫苗相比,明指暗諷俄國疫苗在程序上「偷工減料」。
《紐約時報》更去採訪了俄羅斯人,一名70歲的退休護理師伊芙列娃(Lidiya Ivleva)表示,雖然疫苗開發成功,對俄羅斯科學家來說是一項偉大成就,但由於實驗倉促,她不會趕著去接種,「擔心疫情的人可以先去」,如果1年後疫苗看起來仍很安全,她會再考慮。
《衛報》則報導,莫斯科一名不願具名的教師表示:
「我不信任政府,不可能去施打這支疫苗。」
媒體立場各有不同,而是否接受「史普尼克V」,答案自在人心。這劑疫苗能否促進俄羅斯人的民族自豪感、或者增加對普亭的信任,俄羅斯人也自有定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0-08-17 紐西蘭群聚感染、病例數續增,總理阿爾登:大選延後4周舉行
- 2020-08-13 「你們憑什麼把病毒帶回來台灣?」這句話,是東南亞台商心頭上的那把刀
- 2020-08-12 俄羅斯疫苗命名「史普尼克V」:名稱有冷戰情結,也有專家評接種它就像玩俄羅斯輪盤
- 2020-08-11 紐西蘭時隔102天出現本土病例,最大城市奧克蘭明起封城禁足3天追蹤感染源
- 2020-08-11 俄羅斯宣布全球首支武漢肺炎疫苗註冊,普亭:我女兒已接種,抵抗力滿滿
2023 Computex:飛宏科技與Vinpower聯手玩GaN,搶攻快充商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即將到來的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飛宏科技將於現場展示市場首款搭載1TB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充電器「iXcharger」、以及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等產品,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飛宏科技與Vinpower, Inc.、Silanna Semiconductor攜手合作,共同開發市場首款同時搭載1TB跨裝置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2 in 1充電器「iXcharger」,將在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正式亮相!除此之外,飛宏科技於現場將展示一系列330W GaN、280W GaN與140W PD 3.1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首款2 in 1 65W 1TB iXCharger

「iXCharger 」採用飛宏科技GaN快充技術,提供產品更高功率密度和快速散熱的同時,實現更小的封裝設計,為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實現快速、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值得注意的是iXcharger不僅是快充,還擁有市面上首款可跨裝置且適用於不同作業系統的儲存技術,可為手機、平板、筆電等行動裝置充電,並可作為外接式硬碟使用,廣泛適用於iSO、Android、Windows、Chrome OS2等作業系統,還具有高達1TB大容量的儲存空間。iXCharger輕巧便攜的傑出設計,時時能滿足現代人在資料快存、裝置快充的需求。
GaN頂級電競筆電電源,結合電路設計與製造工藝之最

普遍市售充電器為滿足高規格的電競筆電所需,在提升電源功率的同時,體積與重量也顯得更大更笨重,造成使用者攜帶時的困擾。飛宏電競筆電電源的設計研發,採用獨特GaN生產製程管控,與自主開發數位控制機制、功率模組設計等技術,使產品可達94%以上高轉換效率,且以更輕薄短小的體積,為電競筆電提供更高的功率與散熱速度,達到輕巧、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
2021年底,飛宏科技推出體積最小的280W GaN高功率電競筆電電源,其功率密度突破業界多年來的設計極限,僅一般180W電源的大小。今年飛宏科技將於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推出330W GaN電競筆電電源,其相較於目前市面所販售的相同輸出功率產品,不僅體積小巧,且重量最輕(< 800g),在達到高規格安全測試的同時,滿足使用者對電競筆電電源的期待!
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
地址: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日期:2023年5月30日-2023年6月02日
攤位:J0509a(偉得科技)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