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外交」並非一時衝動,更多的是中共對自己以及西方世界的誤判

「戰狼外交」並非一時衝動,更多的是中共對自己以及西方世界的誤判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年中國出現進攻式的戰狼外交,並非偶然,因為中國認為是到了用自己的意志修正改變世界的時候了。 而有個別的西方國家,似乎對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抱有幻想,希望能用壓力或對話,使得中國「回歸改革的正道」。

文:張俊華(德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IAE Pau-Bayonne 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根據中國共產黨的日曆,每年夏季是新政策出籠的關鍵階段,而代表這個階段的主要指標就是神秘的北戴河會議。外界有些評論認為,這次北戴河會議,權力爭鬥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而爭鬥圍繞的焦點之一就是對「習氏戰狼外交」的不滿。這是因為今(2020)年的「戰狼外交」,顯然大大縮小了中國在世界的周旋的空間。

首先是病毒出現初期對世界的不透明不及時報告,以及趙立堅的「進攻性」的「甩鍋」。然後是抗疫外交的失手——太心切地要各國感謝中國,以彌補初期的形象不佳。再次是香港安全法以及一整套措施的強性輸入,客觀上將這個自由之城納入中國意識形態體系,這樣,一下子改變了人們習慣的現狀,以至於在西方國家引起反彈。

而這一切,使得習領導的中國政府本來尚有的一點點國際信任,蕩然無存。

在這種事態下,有中國觀察家猜測,今年元老們會在北戴河發洩對習的極度不滿,從而會促使換人。但剛剛結束的這次會議已證實,習在位八年,對權力鬥爭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所以要對付元老的不滿,可以說是小菜一碟。

作為一個黨的領導者,習近平在其執政期間不僅不會放棄他的計劃,而且會將其計劃具體化。而這具體化的計劃,將在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佈。關於他的計劃,形式上現在已經有了眉目,即第14個五年計劃以及習近平親手設計的「2035年目標」。

習將不受國際環境的影響,在2035年實現他所描繪的「中國夢」的目標。強調「2035年目標」,必然就提供了給習掌控權力到2035年的理由。習到35年的時候是82歲。毛澤東是在82歲離世的,那時他留下一個破產了的國家。而習則雄心勃勃,他想給世界展現另一個中國,一個讓世界畏懼的大國。

這使人想起了普亭(Vladimir Putin)在上台時說的話「給我20年時間,屆時我將給你們一個偉大的俄羅斯。」時過20年,普亭並沒有實現他的諾言,因為他低估了國際環境的變化。

RTS20WDU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認知、自負與傲慢

筆者以為,中國的戰狼外交並非一時衝動造成,而是建立在一系列對中國自己以及世界環境的認知基礎上。而這些認知,部分似乎是有一定合理性,但更多的是對自己以及西方世界的誤判。

認知之一,就是中國在不遠的將來,甚至是今年或明(2021)年就會在經濟上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的動力。而隨之將發生的,則是中國在各個領域逐一取代美國。中國超越美國,這在中國政界以及學術界裡大多數已認為是一種必然。而正是這個所謂的「必然性」在許多人心中卻仍然是個大問號。當然,川普(Donald Trump)的領導無能,似乎在強化這種必然性的感覺。

然而,中國官方忽視了,這種「必定」的信念是建立在西方能像以前一樣對中國寬容和信任的前提下的。正是這種寬容和信任,中國在技術上「學」、「偷」、「買」才有可能。如果這個前提不存在,那這種「必然性」就要大打折扣。

認知之二就是中國的世界大工廠地位非但不變,而且更強化。這樣,國際資本與西方各國的工業勢必依賴中國。於是,世界經濟的主動權就掌握在中國領導人手裡。根據中國商務部近期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99%的外資企業表示將繼續在華投資經營。這個數據顯然是與日前商務部長坦承中國產業外移壓力加大是有矛盾的。

但確實有些國家,特別像德國尤其是其汽車行業對中國市場極度依賴。德國的經濟過於依賴國際貿易,其85%以上的市場在歐盟之外。中國是德國連續四年最大的貿易夥伴,也不足為怪了。中國官方以為,西方資本是站在中國的一邊。

但是中國卻忽視了,越南、印度等好多國家也在上升。而發達國家本身也開始了重新考慮調整經濟結構,特別是製造業佈局。

認知之三,就是中國的技術,在關鍵領域已超越西方或與西方國家並肩同行,即便不是全面超越。靠著宣傳,中國政策制定者似乎太相信自己的研發創造能力,他們忘了,這種跨越式的進展也是建立在西方能像以前一樣對中國的寬容和信任的前提下的。

而現在,恰恰是政治信任的原因,使得「世界第一」的公司,如華為佔領全球市場雄心計劃大大受阻。也就是說,「以走捷徑的辦法超越別人」的好日子已不存在。

認知之四,中國作為首個經濟恢復的國家將重複2008金融危機後的故事,那個時候,中國被看成了拯救西方資本主義唯一救生圈。中國官方認為,在世界抗擊新冠病毒過程中,中國自然領引世界並一定會受世界瞻仰。的確,中國國家統計局於7月16日公佈了中國2020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為3.2%,顯示中國經濟復甦超出預期。

但中國的領導似乎忘了,現在整個環境變了。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對原材料及其他商品的需求推動了全球經濟增長。而這一次,中國並不可能提供那麼大幫助。倒過來說,在全球經濟貧乏的狀態下,像中國這樣一個依靠出口的經濟也不可能重現以前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