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公民週報】 WhatsApp的假訊息防堵機制:請你Google一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相較於一般的社群平台,聊天軟體上的訊息交換較為私密,許多人收到資訊後一時之間不易查證其正確性,更可能再次夾帶不實謠言傳出,因而成為錯誤訊息的溫床,各家平台也都在尋找解方,而WhatsApp的作法則是提醒使用者「Google一下」。
文:陳廷彥、林冠廷
作為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通訊軟體之一,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就跟LINE等競爭對手一樣,其訊息交換較為私密,收到資訊後一時之間不易查證其正確性,更可能再次夾帶不實謠言傳出,因而在疫情中成為錯誤訊息的溫床。
為此,WhatsApp增加了新規定,只要重複轉發同樣的訊息太多次,就會啟動限制機制,將能再轉發的對象數量縮減為一名,讓全球「高度轉發」的訊息數量下降了70%。此外,WhatsApp更開始實驗,在部分服務地區只要訊息被轉發五次以上,該訊息旁就會冒出放大鏡形狀的按鈕,使用者點擊按鈕就會直接把這些訊息丟到搜尋引擎中查證。目前轉發訊息的搜尋功能還未對所有使用者開放。
日前美眾議院反托拉斯(antitrust,意即反壟斷)小組舉辦的聽證會中,亞馬遜的Jeff Bezos、蘋果的Tim Cook、臉書的Mark Zuckerberg、Google所屬之Alphabet集團Sundar Pichai等五大科技龍頭,在接受議員彙整逾130萬份文件後所提出的壟斷質疑時,仍是以卸責和推託來回應。
根據衛報,議員嚴正指出此五大企業,在各自的領域中因資訊和資源優勢扼殺市場競爭機制,且對依賴其服務的使用者過度收費。如臉書受到批評為了壓制競爭買下Instagram,Zuckerberg竟以臉書幫助Instagram建立安全系統為由替其企業的壟斷行為辯護;蘋果手機的應用程式商店由蘋果獨家營運,喬治亞州議員以有力資料訊問,蘋果商店的規則遭到壟斷且不夠透明,應用程式的開發人員無法掌握流程,只能單方面配合,更抽取付費應用程式高達三成的收入,但Tim Cook覺得有84%應用程式都是免費釋出,且傭金沒有提高,故不算是壟斷。
其它荒謬的應答,可以參考衛報原文與聽證錄影。
由於COVID-19防疫期間多採隔離措施,國際的重大新聞,多藉由Zoom和微軟、Google等通訊軟體。
然而目前人們間彼此通訊的形式和規則,多半綁定於個別軟體上。例如Google Meet就有自己一套標準規範、Slack則使用另一套。英國新創公司Element希望改變此情形,因此開發了開放原始碼的網路Matrix,提供點對點加密、基礎的HTTP API和SDK架構等,可讓開發人員自行建構文字與視訊聊天機制,有能力開發自己的通信服務,而不需將資訊通信技術交給Google、微軟等大型集團。
在Element公司的理想中,他們開發的Element通訊軟體建立在Matrix之上,就跟web早期興盛的瀏覽器Netscape具有同等地位,但是其它通訊軟體仍然可以平等地使用Matrix網路,一同公平競爭。
根據Fast Company,前Google Maps產品經理Clementine Jacoby在工作的過程中,意識到司法機構其實可以比照商業公司,使用資料分析工具幫助降低再犯率。

Jacoby成立了非營利組織Recidiviz,與司法單位合作,重新整理、消化政府所有的資料,並將其轉換為對於政策規劃有幫助的建議,例如官員應在何時幫助更生人尋找住房等。這些目標在Covid-19肆虐的2020年特別重要,由於許多犯人為了避免感染而提早出獄,他們在回歸社會時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也需要更智慧的解決方法。
Netflix是有名的機器學習大廠,最近其宣布開源Polynote筆記本,對於許多研究資料科學的人可能是具有競爭力的新選擇。資料科學家Jesus Rodriguez就在網路上整理了幾個Polynote的特點:改進編輯體驗、多種程式語言支援、資料視覺化改進、設定與相依性管理、再生產能力等。想要進一步了解Polynote的讀者,可以閱讀Rodriguez的Medium文章。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