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公民週報】 WhatsApp的假訊息防堵機制:請你Google一下

【數位公民週報】 WhatsApp的假訊息防堵機制:請你Google一下
Photo Credit: EPA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相較於一般的社群平台,聊天軟體上的訊息交換較為私密,許多人收到資訊後一時之間不易查證其正確性,更可能再次夾帶不實謠言傳出,因而成為錯誤訊息的溫床,各家平台也都在尋找解方,而WhatsApp的作法則是提醒使用者「Google一下」。

文:陳廷彥、林冠廷

作為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通訊軟體之一,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就跟LINE等競爭對手一樣,其訊息交換較為私密,收到資訊後一時之間不易查證其正確性,更可能再次夾帶不實謠言傳出,因而在疫情中成為錯誤訊息的溫床。

為此,WhatsApp增加了新規定,只要重複轉發同樣的訊息太多次,就會啟動限制機制,將能再轉發的對象數量縮減為一名,讓全球「高度轉發」的訊息數量下降了70%。此外,WhatsApp更開始實驗,在部分服務地區只要訊息被轉發五次以上,該訊息旁就會冒出放大鏡形狀的按鈕,使用者點擊按鈕就會直接把這些訊息丟到搜尋引擎中查證。目前轉發訊息的搜尋功能還未對所有使用者開放。

日前美眾議院反托拉斯(antitrust,意即反壟斷)小組舉辦的聽證會中,亞馬遜的Jeff Bezos、蘋果的Tim Cook、臉書的Mark Zuckerberg、Google所屬之Alphabet集團Sundar Pichai等五大科技龍頭,在接受議員彙整逾130萬份文件後所提出的壟斷質疑時,仍是以卸責和推託來回應。

根據衛報,議員嚴正指出此五大企業,在各自的領域中因資訊和資源優勢扼殺市場競爭機制,且對依賴其服務的使用者過度收費。如臉書受到批評為了壓制競爭買下Instagram,Zuckerberg竟以臉書幫助Instagram建立安全系統為由替其企業的壟斷行為辯護;蘋果手機的應用程式商店由蘋果獨家營運,喬治亞州議員以有力資料訊問,蘋果商店的規則遭到壟斷且不夠透明,應用程式的開發人員無法掌握流程,只能單方面配合,更抽取付費應用程式高達三成的收入,但Tim Cook覺得有84%應用程式都是免費釋出,且傭金沒有提高,故不算是壟斷。

其它荒謬的應答,可以參考衛報原文與聽證錄影。

由於COVID-19防疫期間多採隔離措施,國際的重大新聞,多藉由Zoom和微軟、Google等通訊軟體。

然而目前人們間彼此通訊的形式和規則,多半綁定於個別軟體上。例如Google Meet就有自己一套標準規範、Slack則使用另一套。英國新創公司Element希望改變此情形,因此開發了開放原始碼的網路Matrix,提供點對點加密、基礎的HTTP API和SDK架構等,可讓開發人員自行建構文字與視訊聊天機制,有能力開發自己的通信服務,而不需將資訊通信技術交給Google、微軟等大型集團。

在Element公司的理想中,他們開發的Element通訊軟體建立在Matrix之上,就跟web早期興盛的瀏覽器Netscape具有同等地位,但是其它通訊軟體仍然可以平等地使用Matrix網路,一同公平競爭。

根據Fast Company,前Google Maps產品經理Clementine Jacoby在工作的過程中,意識到司法機構其實可以比照商業公司,使用資料分析工具幫助降低再犯率。

RTR39816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Jacoby成立了非營利組織Recidiviz,與司法單位合作,重新整理、消化政府所有的資料,並將其轉換為對於政策規劃有幫助的建議,例如官員應在何時幫助更生人尋找住房等。這些目標在Covid-19肆虐的2020年特別重要,由於許多犯人為了避免感染而提早出獄,他們在回歸社會時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也需要更智慧的解決方法。

Netflix是有名的機器學習大廠,最近其宣布開源Polynote筆記本,對於許多研究資料科學的人可能是具有競爭力的新選擇。資料科學家Jesus Rodriguez就在網路上整理了幾個Polynote的特點:改進編輯體驗、多種程式語言支援、資料視覺化改進、設定與相依性管理、再生產能力等。想要進一步了解Polynote的讀者,可以閱讀Rodriguez的Medium文章。

延伸閱讀

本文經OCFLab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