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重磅蛋糕的身世之謎,混合了歐美各地的風俗與文化

重磅蛋糕的身世之謎,混合了歐美各地的風俗與文化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重磅蛋糕有人說它叫Bizcocho,西班牙北部人又介紹了Sobao,看得我頭昏眼花,今天就好好的將它的東南西北一次搞清楚。

文:Cynthia

以前在美國念書時,重磅蛋糕是我的居家必備點心,5美元就可以滿足我那一週唸書時的嘴饞與能量補給,或是臨時有朋友來家裡時的小宴客點心。到了西班牙後,這個點心卻讓我很困惑,有人說它叫Bizcocho,西班牙北部人又介紹了Sobao,看得我頭昏眼花,今天就好好的將它的東南西北一次搞清楚。

shutterstock_595303892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重磅蛋糕的由來

據傳重磅蛋糕食譜是18世紀時由英國開始流傳,在當時還沒有膨發劑(如baking soda)的年代,食材很單純又好記:麵粉、奶油、糖和蛋都各一磅(453公克),主要仰賴打發蛋白定型後,再與其他材料混合烘烤而成。

在舊時主婦界,因為重磅蛋糕的配方簡單固定,英文用方便記憶的計量單位稱之為「Pound cake」,相對於英美對食材的豪爽,精緻著稱的法國人又將此稱作「quatre-quarts/英譯four quarters」,這裡的「quarts/quarters是指重量1/4磅」,四種原料比例仍然相同,是法國聖誕節的必備蛋糕,中譯則成了重磅蛋糕或「四分之一」蛋糕。

一直到1796年,才正式收錄於Amelia Simms著作的美國食譜(American cookery),這個發源的故事、記載、與命名原則都跟杯子蛋糕大同小異,再一步步流傳至歐洲各地。

Bizcocho身世之謎

再來說說西班牙常見版本—Bizcocho (唸法: bisgocho),命名也是根據做法,是拉丁字「bis coctus」—煮兩次的意思。第一次是蛋糕帶模烘烤,第二次是脫模後翻面烘烤,根據記載,這個點心的原型是在西元前12世紀埃及法老拉美西斯(Rames III, 1184 ~1153BC)就有的食物,屬於麵包的一種。一直到17~18世紀受到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喜歡 (1638-1715 AD,據說是超級吃貨,但也非常會帶領國家),並開始發展至南歐,但目前並不清楚太陽王喜歡的是當時英國流傳出來的重磅蛋糕版本還是埃及法老版本。

另外,也因為西班牙的Bizcocho配方奶油部分其實不是奶油,是植物油—橄欖油或是葵花籽油,有食物歷史學家指出,現代版的Bizcocho應是西法蛋糕混合版本,Bizcocho熱量比較低,我親身體驗是Bizcocho口感其實稍微清爽一些。

shutterstock_1409895752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Bizcocho

那Sobao又是什麼?

Sobao是西班牙北部Cantabria省可常見口感類似重磅蛋糕的甜點,但是外型卻有點不一樣,並將Bizcocho植物油部分換回奶油。主要因為西班牙的氣候南北迥異,南部一片沙漠、北部一片綠油油,所以北部的農產品豐富,牛奶、奶油的供給不成問題。

此外,因為北部山區較多並且氣候寒冷,有很多高熱量的產品,Sobao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奶油之外,Sobao還加入茴香酒或萊姆酒,山區小店可以看到一小份Sobao加一杯牛奶 (沾著吃,一套2~3歐元),是非常常見的點心組合。

而現代Sobao的配方則在1896年時,經過Eusebia Hernández Martín的改良,將常見麵粉改為發酵麵糰,稱為Sabao Pasiego並流傳至今。Sobao是經過GI( Geographical indication)產地認證的食物,十足代表了Cantabria的經典之一。

shutterstock_1060575677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Sobao

重磅蛋糕的別名

先無論到底起源為何,從英國到美國和南歐,重磅蛋糕一路遊歷,當然也在各地有著不同的名號與特色:在德國稱為Eischwerteig mit Fett (egg-weight dough with fat,蛋和麵糰和肥油);墨西哥和哥倫比亞稱為panqué,念法像英文的pancake,但是混有酒精,和Sobao其實非常相像。而到了美國,則更發展出Sour Cream Pound Cake,在20世紀從美國開始全球流行。

參考資料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朱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