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白羅斯20萬人上街示威:盧卡申科急向俄國求救,CNN分析普亭5種可能行動

白羅斯20萬人上街示威:盧卡申科急向俄國求救,CNN分析普亭5種可能行動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白羅斯16日有20萬人上街示威反對獨裁者盧卡申科,使他連續兩天致電俄國總統普亭(港譯「普京」)求援,但俄國態度十分保留。對俄羅斯來說,盧卡申科已不是個可靠的好夥伴。

白羅斯自9日進行總統大選後發生連日抗爭,昨(16)日創下最大規模示威,《路透》記者估計反對派結集人數可能多達20萬。被質疑操控選舉的總統盧卡申科周末連續2天與俄羅斯總統普亭通話求救,又指控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派遣軍隊在邊境,欲施壓重新進行大選。

不過,NATO已經否認派兵,而俄國雖允諾「給予必要的協助」,但並未具體說明時間或協助方式。各國媒體分析指出,普亭對於是否要幫助盧卡申科,仍持觀望態度;白羅斯與2014年的克里米亞狀況大不同,俄羅斯軍事介入白羅斯的機率非常低。目前看來,俄國和歐盟都不想將籌碼押在盧卡申科身上。

20萬名示威者上街,政府要求公務員到場支持總統

盧卡申科以逾8成的「高票」勝選連任總統後,白羅斯人上街抗爭,在烏克蘭、波蘭等地也有民眾群聚聲援;如同香港政府鎮壓反送中運動,白羅斯也出現種種警察暴力事件,造成2人死亡。《歐洲新聞台》指出,上周有逾7000人遭逮捕;盧卡申科13日為表現善意而釋放囚犯,但據《自由歐洲電台》報導,截至周五晚間,被釋放者僅約2000人,還有許多民眾在等待家人歸來。

15日是其中一名亡故者塔拉庫斯基(Alyaksandr Taraykouski)的葬禮;前一天,流亡至立陶宛的反對派總統參選人契哈諾烏斯卡雅(Sviatlana Tsikhanouskaya)消沉數日後再次發聲,錄製影片呼籲人民持續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利。

首都明斯克的民眾於15日聚集於普希金地鐵站(Pushkinskaya)為他悼念。據《自由歐洲電台》記者拍攝畫面,現場民眾隨後呼喊起契哈諾烏斯卡雅的名字,顯示這名政治素人已成為白羅斯這次抗爭中的精神象徵。

昨天的示威規模更勝前天。非官方估計至少10萬人,《路透》和白羅斯最熱門新聞網站《TUT.BY》則估計有20萬,《TUT.BY》指出這是白羅斯獨立後最大的示威。

另一方面,盧卡申科的支持者也到場聲援。白羅斯內政部宣稱到場支援總統的人有6萬5000多人,不過《法新社》《CNN》都表示,估測不到1萬人。《TUT.BY》更指出,白羅斯各地讀者向他們投訴,政府強迫公務機關人員於休假日去明斯克響應盧卡申科的聚會,若拒絕則可能被解雇或失去宿舍;投訴者涵蓋各行各業,包含生技人員、老師、媒體工作者和軍人。

RTX7PWN4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白羅斯16日示威者聚集空拍照。

白羅斯知名輪胎商Belshina員工更表示,去參加的人可以領100白羅斯盧布(約新台幣1196元)。於此同時,白羅斯官媒《白羅斯通訊社》則報導,內政部長卡拉耶夫(Yuri Karaev)稱,有國外資助者贊助人民參加反對派示威,女生參加可以領60白羅斯盧布(約新台幣718元),男生可領30元(約新台幣359元)。

盧卡申科連兩天致電普亭,俄國態度保留

盧卡申科於15日和16日去電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向俄國總統普亭求援。《白羅斯通訊社》報導,盧卡申科在16日公開演講時對人民表示,世上很多國家不知道自己的統治者是誰,而美國坐鎮其中;盧卡申科強調,「我們不需要海外,我們需要我們自己的政府」,親俄遠美的意味濃厚。(編按:對白羅斯而言,國土與俄羅斯相鄰,俄羅斯不算「海外」。)

AP_20229460637950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盧卡申科16日現身對人民演講,擺出俏皮勝利姿勢。

此外,盧卡申科又指控NATO在邊境結集軍隊,「坦克和戰機只要15分鐘就能到」。《俄通社-塔斯社》報導,NATO昨對此已嚴正否認,強調NATO是個防禦組織,主要任務是防止衝突,不會威脅他國。但NATO承認,正密切觀察白羅斯局勢,呼籲白羅斯政府尊重人民基本自由。

從歐盟和NATO一貫強調人權的立場來看,不可能支持盧卡申科的鎮壓行為。盧卡申科最大的希望就是俄羅斯,他似乎一廂情願地認為普亭會為他派兵;但克里姆林宮對於盧卡申科2次來電的回應,僅表示「確認了加強同盟的意願」,以及願意根據「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原則,在必要時給予援助。此外,最大收穫是白羅斯展現誠意,同意釋放大選之前被指為俄國傭兵而逮捕的32名俄籍旅客。

俄羅斯本次對於白羅斯國內局勢並未展現積極態度,俄國官媒近日對於白羅斯新聞的處理手法是,政府方和反對派的說法皆引述;《莫斯科時報》整理出親政府的俄國媒體說法,不少是為反對派說話,稱白羅斯女性在示威中扮演要角、示威者大多和平、能救盧卡申科的就是重新選舉。

俄裔美籍的前記者和政治作家阿盧秋年揚(Anna Arutunyan)投書《莫斯科時報》指出,克里姆林宮在盧卡申科來電後做出的聲明,沒有提出援助或支持,充其量提醒外界,俄羅斯對白羅斯仍有條約上的義務。

阿盧秋年揚表示,從2018年開始,俄國減少給白羅斯的石油優惠價,兩國關係就開始惡化。俄國厭倦繼續為白羅斯無條件付出,要求白羅斯加快與俄羅斯聯邦一體化,才能取得優惠價;盧卡申科稱俄國此舉干涉主權,驅逐俄羅斯外交人員,開始和西方眉來眼去。

AP_20229436469305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親盧卡申科支持者通常舉紅綠色的白羅斯現代國旗。

在俄國看來,特別在大選前一個月,盧卡申科的表現說明他不再是個可靠的夥伴;克里姆林宮不可能忘記,白羅斯以疑似「俄國傭兵」之嫌逮捕數十名俄國人。

但是俄國併吞克里米亞後被西方制裁,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的衝突始終沒有結果,俄國此刻不想進行另一場侵略性的干預,除非感覺到西方過度將手伸進白羅斯。阿盧秋年揚強調,俄國的安全傳統對於地緣政治有非常偏執的看法,歐洲對於白羅斯抗爭者的聲援,也很可能被視為一種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