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寮國、越南、上海再傳「台灣輸入」確診個案,指揮中心:目前仍無普篩計畫

寮國、越南、上海再傳「台灣輸入」確診個案,指揮中心:目前仍無普篩計畫
Photo Credit: 疫情指揮中心 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指揮中心今(19)日也公布,高等中學以下即日起可向教育部申請境外生入境,包含陸港澳籍身分學生,學生與父母可以同行,這批學生人數約為2532人,預估每日約有50-100人入境。

台灣今(19)日無新增確診案例,不過自昨日起越南、上海各傳出1例自台灣入境的「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確診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再表示,我國接獲寮國對口單位通知,寮國檢出1例自台灣入境的陽性個案。指揮中心將進一步調查個案活動軌跡,並匡列其他可能接觸者,目前可知寮國、越南個案在台期間多在北部活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寮國籍個案為30多歲男性,今年2月15日來台,於北部就學,8月10日在台灣自費採檢,結果為陰性,8月11日出境至韓國等待轉機,8月12日入境寮國並進行採檢,8月13日檢驗結果為陽性。

越南籍個案為40多歲男性移工,在台期間於北部工作,8月7日自台灣搭機至越南,於機場採檢結果為陰性,入境越南後進行集中檢疫,當地檢疫場所為3人一間同住,與個案同住2人皆於8月12日出現不適症狀,並後續確診,個案則於8月15日起出現喉嚨痛、發燒、腹痛症狀,17日再度採檢,並檢出陽性。

至於上海個案目前尚未取得陸方回覆。

日前一名在台工作的比利時工程師(案469)於7月29日返回比利時後驗出陽性,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該個案來台之前在英國、比利時兩地來來去去工作,但專家小組多數專家認為,該個案在入境台灣之前就感染的可能性比較高,不會是近期感染,追蹤個案在台473位接觸者,PCR、抗體檢測都是陰性,找不到任何在台得到可能的感染源,也找不到他在台灣傳染給別人的狀況,因此研判在台為感染後期,但張上淳也坦承,這稱不是百分之百的結論,只能用推估的方式。

指揮中心拍板,只有防疫旅館才能收居家檢疫客人

日前傳出台北市有多家旅館非防疫旅館卻收住居家檢疫者,擔憂成為防疫破口,指揮中心今日也於記者會上宣布,未來必須要向地方政府申請、核可才能成為防疫旅宿,才能接收居家檢疫的客人,而該旅宿管理及相關人員必需通過訓練,旅宿也須有獨棟或者分層、分區等方式入住,跟一般民眾入住做明顯的區隔。

高中以下陸港澳境外生開放返台,加做PCR檢驗

另外指揮中心今日也公布,高等中學以下(高中、國中、國小)的學校,即日起可向教育部申請境外生入境(含舊生及109學年度新生),包含陸港澳籍身分學生,入境學生父母可以陪同,這批學生人數約為2532人,預估每日約有50-100人入境。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考量這些學生回到學校後風險是高的,要把風險降到最低,因此在居家檢疫14天、檢疫期滿之後,還是要做PCR檢驗。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除了境外生,考量外籍移工中的看護工與被看護者密切接觸,因此來台隔離期滿後也還是要進行檢測,費用將由指揮中心支付。

彰化縣篩出無症狀感染者,為什麼反「被調查」?

另外彰化衛生局主動對從美返台居家檢疫的10多歲無症狀少年進行採檢,前天(17日)測出確診感染武漢肺炎,不過因為與中央政策不符,衛福部要針對此事啟動政風系統進行調查。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居家檢疫規定中不能任意外出,有狀況、生病時才可以聯絡衛生局就醫,該個案怎麼可以到醫院、又是用什麼檢驗方式,第一時間懷疑中間產生漏洞,對居家檢疫會有問題,才想進一步瞭解雙方情況,從2-3月開始到現在有多少無症狀者被採檢。陳時中強調,政風單位最大特色是具有法律背景,且是與各部門分離的一條鞭,為了透明公正,才找第三方單位來查。

而據《蘋果新聞網》報導,立委黃秀芳稱彰化衛生局早從4月開始就「精準篩檢」,而美國返台的少年則是首位被驗出染疫者。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則表示,「精準篩檢」對象包含不明肺炎病患、自海外返國後第10天等高危險群,大型醫院也針對上呼吸道感染、發燒等患者進行篩檢,篩檢前都會詢問對方是否願意接受鼻咽核酸檢測,取得同意才會做。

至於迄今已篩檢多少例從國外返國,且在居家檢疫期間同意做篩檢的案例?葉彥伯今表示,因中央啟動政風調查,一切尊重調查結果,他不願意再說做細節說明。

至於這次彰化縣檢測,除了篩出無症狀感染者,也再引爆中央和地方不同的意見,為此陳時中也坦言,中央與地方意見不同的地方很多,敦睦艦隊傳出確診後,高雄市對於疫調的方式和中央不同,中央認為接觸者才需要做檢驗,高雄市認為接觸那些接觸者的人的調查也很重要;台南對發細胞簡訊很不滿意,認為影響觀光;彰化要做相關檢驗,侯市長要做入境普篩,柯市長對於普篩沒有意見但認為旅社管理要有一致性地方才能去遵循等等,陳時中說,怎麼讓大家在不同意見,根據科學做理性討論做出最好的判斷和政策的精進,都是指揮中心未來要努力的地方。

至於為何不普篩,指揮官陳時中則指,每個人發病時間都不一樣,且有6%個案入境9天後才發病,如果入境普篩檢驗出陰性,還會有人願意檢疫14天嗎?陳時中認為,這樣反而會留下更多潛在個案,目前政策定調仍不朝普篩進行。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