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東京教父》:打破社會放逐的緊箍咒,超渡化身成內在幽魂的愧疚

《東京教父》:打破社會放逐的緊箍咒,超渡化身成內在幽魂的愧疚
Photo Credit: 光年映畫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東京教父》深入社會大眾不斷忽視或想要掩蓋的底層,挖出蘊含人性光明面的珍寶。

再來,回到自尊匱乏與習得無力上來延伸,長期的匱乏、失落與失敗會延伸出預期心理,認為自己下一次的作為一定還是無法有收穫,自己總是會失敗也沒有辦法改變。因此,與其再次感到失落,倒不如一開始就放棄,採取一個消極與被動的態度來面對自身處境,心理上反而更快活。

上述惡性循環也解釋了為何純粹的給錢或是讓其有工作能力仍然不完整,對於受助者來說,若沒有辦法看見擺脫貧窮的可能性,也沒有經歷到正向經驗,即使我們擁有再多準備或訓練,仍舊無法擁有勇氣去踏出那一步。

因此,綜上所述,一個好的脫貧政策就必須是複雜且完整的,一方面給予補助,降低生存壓力,避免窮忙與社會品質的剝奪,另一方面給予訓練,持續提升受助者的生產報酬,並從中培養出正向經驗,達到自尊滿足與成就感,跳脫出預期失敗的心理困境,創造動力,降低無力。

結語

《東京教父》深入社會大眾不斷忽視或想要掩蓋的底層,挖出蘊含人性光明面的珍寶,並且利用反動的視角,跳脫出既有的邏輯思維,打破大眾對於社會邊緣群體的刻板印象與偏見,即使電影上映至今已經更迭了無數的冬季,劇中所描繪的故事主軸仍然在現實社會中持續上演。

0821_東京教父劇照十
Photo Credit: 光年映畫提供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