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知名反對派人士納瓦尼疑中毒昏迷,地方醫院不核准搭乘德國醫療飛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俄羅斯最知名反對派人物納瓦尼昨(20)日疑似遭下毒,目前仍在鄂木斯克的醫院昏迷中。德國人道組織提供的醫療飛機已抵達當地,但院方稱其身體狀況不足以負荷飛行,拒絕讓他轉院。
俄羅斯最知名反對派納瓦尼(Alexey Navalny)昨(20)日驚傳中毒,送醫後至目前仍處於昏迷狀態,據稱狀況穩定;德國和法國已經表態願意協助,將納瓦尼以醫療飛機運往柏林救治。但俄國地方媒體最新報導指出,院方認為納瓦尼狀況不適合搭機,拒絕簽署准許轉院文件,反對派人士認為這是為了等納瓦尼體內毒物清除至無法驗證的程度。
現年44歲的納瓦尼是俄羅斯目前最具聲勢的反對派,創建「反貪腐基金會」(Anti-Corruption Foundation),經常發表批判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港譯「普京」)與政府的言論,並支援挑戰地方政府的各地反對派人士,多次被俄國政府逮捕,先前也曾疑似遭下毒。
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媒體鄂木斯克(Omsk)分部《NGS55》報導,納瓦尼日前赴西伯利亞地區的托木斯克(Tomsk)參加活動,20日早晨從托木斯克搭機返回莫斯科,半途感到不適、出現異樣掙扎。班機緊急降落於鄂木斯克,將納瓦尼送醫;目前仍未恢復意識,需使用呼吸器,在加護病房觀察。
納瓦尼當天並未進食,僅於登機前在機場的「維也納咖啡館」(Венская кофейня)喝了茶。與納瓦尼同行的發言人亞爾米許(Kira Yarmysh)也表示,納瓦尼前一晚並未喝酒或服藥。
班機約於7時起飛。亞爾米許表示,納瓦尼在飛機上告訴她,他覺得身體很不舒服,還有冒汗的狀況,問她有沒有紙巾,還要求她跟他說話,幫助他分散注意力來保持清醒。亞爾米許陪他聊了一陣子,問他喝點水會不會好一些,但納瓦尼認為應該不會有幫助,覺得自己或許該起來動一動。
於是納瓦尼起身走去洗手間,之後就不支倒地。有民眾錄到當時畫面,機組人員上前協助,影片裡有納瓦尼哀嚎的聲音。
班機約於9時緊急降落在鄂木斯克,送醫時仍有些微意識,但無法說話、無法動彈。醫生初步判斷是中毒,但何種毒物至目前仍不得而知;為保護納瓦尼腦部機能,醫生決定施藥讓他進入人工昏迷狀態,並以呼吸器協助他呼吸。
醫院拒絕透露狀況,親友探視受阻
鄂木斯克市雖是西伯利亞地區第二大城,然而醫療資源不算充足。俄語媒體《Meduza》指出,納瓦尼被送往鄰近機場的第一急診醫院(City Clinical Emergency Hospital Number 1 ),該間醫院風評並不是很好。納瓦尼身分特殊,地方官員、警察、記者、納瓦尼支持者很快湧向醫院,院方還得用體育館充當記者室。
《Meduza》報導,下午1時左右,醫院副主任卡利尼錢科(Anatoly Kalinichenko)在記者會上表示,納瓦尼已經陷入昏迷,病況嚴重但穩定,不能肯定說是中毒,但不排除;卡利尼錢科拒絕回答部分問題,理由是醫生有保密義務,也沒說明納瓦尼究竟是否有生命危險。稍晚的另一場記者會亦然。
納瓦尼的妻子、律師、私人醫生都從莫斯科趕往鄂木斯克,但院方一度拒絕他們探視納瓦尼,理由是「沒有經過安檢」不能放行,納瓦尼之妻尤莉亞(Yulia Navalnaya)還被要求出示結婚證。醫院主任醫師穆拉霍夫斯基(Alexander Murakhovsky)起初稱忙著開會,拒絕與納瓦尼親友們見面。
納瓦尼親友之後得以與主任醫師交談,尤莉亞也獲准探視丈夫。院方基於納瓦尼身體狀況不佳,認為無法轉院;不過納瓦尼的反貪腐基金會有些成員認為,不能轉院是因為俄國官方企圖掩蓋下毒證據。
納瓦尼中毒第一天就此不了了之。部份親政府的媒體加以渲染,稱納瓦尼前一晚縱情狂歡到深夜等等,不過這部分並未經過求證。
德、法表態協助,院方拒簽轉院文件
此事引發歐洲關注。《路透》報導,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正在法國南部拜會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梅克爾在兩人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若俄國表態,德國將提供醫療協助,「但這項要求必須由那裡(指俄方)提出」;馬克宏則承諾為納瓦尼家人提供所有必要幫助和保護。
而人道組織「柏林電影支持和平基金會」(Cinema for Peace Foundation)已於德國時間周四傍晚表示,將派遣醫療飛機至鄂木斯克,希望能將納瓦尼載往德國就醫。
綜合《路透》和鄂木斯克媒體《NGS55》報導,從德國紐倫堡出發的醫療飛機已抵達鄂木斯克,準備將納瓦尼送往柏林夏里特醫院(Charite)救治。夏里特醫院聲名遠播,有多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2018年俄國反對派樂團暴動小貓(Pussy Riot)成員韋齊洛夫(Pyotr Verzilov)疑似遭官方下毒時,也是送往此處治療。
然而《NGS55》最新報導指出,院方目前堅拒發出轉院許可,因此目前無法將納瓦尼送上醫療飛機。主任醫師穆拉霍夫斯基稱,正在研究5種診療方法,而納瓦尼的狀況在早上8點有進步,但在准許轉往歐洲治療前,要先解決一些「法律問題」。
納瓦尼發言人亞爾米許表示,醫生原先並未反對轉運,但此刻卻拒絕簽准許文件;亞爾米許多次強調,鄂木斯克這間醫院設備不足,無法給予納瓦尼適當充足的醫療。其他反對派成員則認為,醫院拖延允許其搭機,是在等待納瓦尼體內毒物代謝或清除至無法檢驗的地步。
最新發展:
-
俄羅斯國營電視台女記者闖入新聞直播室,高舉標語稱「俄羅斯人反對戰爭」 1年前
-
白羅斯「劫機」逮人:異議份子「被認罪」影片流出、歐盟「封鎖空域」制裁 2年前
-
在今日俄羅斯盛行的「謊言派對」裡,政府的「笑話」已無法讓人民覺得好笑 2年前
-
俄羅斯法院判處反對派納瓦尼入獄「完成」3年半徒刑,普亭政府一切都在掌握中? 2年前
-
俄羅斯反對派未曾有真正的領袖:「釋放納瓦尼抗爭」展現新面貌但優勢仍屬普亭 2年前
-
支開媒體與支持者?降落地點「被調包」,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尼機場被捕 2年前
-
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美國智庫政治學者:俄國這次根本沒興趣,不管誰贏都已在鋪路 2年前
-
中國、俄羅斯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外媒:對人權組織一大警訊 2年前
-
2020諾貝爾和平獎周五將公布,2021年得獎潛力名單川普、普亭、WHO都上榜 2年前
-
俄羅斯15億美元也救不了白羅斯,歐盟想制裁卻被賽普勒斯反對? 3年前
-
真心要暗殺,不會用神經毒:藏在俄羅斯反對派領袖被「毒殺失敗」背後的訊息 3年前
-
30秒到2分鐘就發生作用:普亭政敵被下毒,致命的神經毒劑「諾維喬克」是什麼? 3年前
Tags:
超越運動場上的勝利,定義屬於自己的成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運動競賽中,總有站上頒獎台、榮獲金銀銅牌的高光時刻,但每每在賽事裡,即使遭逢意外受傷,仍要堅持運動精神、完成比賽的運動員們,也值得獲得全場觀眾們的熱烈鼓掌。場外勿以一時成敗論英雄,成功應由運動員自己來定義。如同Nike秉持Just do it的精神!鼓勵大眾全力以赴、放手一搏,何謂成功?將無所定義!

0.03秒,對日常生活中的你我,可能只是一個彈指的瞬間;解鎖手機的指尖滑動,可能都遠多於這剎那。但對於2023年成都世大運游泳賽道上的台灣選手王冠閎來說,這卻是奪得金牌或銀牌的差距。在200公尺蝶式的決賽中,與日本選手寺田拓未僅有0.03秒的差距,王冠閎以1分55秒69的成績奪下銀牌,也為接下來的亞運增添信心。無關排名,王冠閎在賽事中的全力拼搏,更值得所有人鼓掌喝采。事實上,從甫落幕的世大運,到即將登場的2023年杭州亞運,甚至延續到眾所期待的2024年巴黎奧運,贏與輸或許是運動場上寫實的成功象徵,但無論是否如願奪牌,展現竭盡所能對勝利渴望的運動員,或許更值得人們的尊敬與鼓勵。
個人的成功 需要時間來累積

逐漸受到國人關注的田徑場上,陳奎儒肯定是引起熱議的體壇新星。在2017年台北世大運的男子110公尺跨欄項目中,跑出了13.55秒的成績,不僅奪得銀牌,更打破全國紀錄。隔年2018雅加達亞運再以13.39秒紀錄突破自己樹立的全國紀錄,睽違48年由台灣選手拿下男子110公尺跨欄銀牌。但你可曾想過,幼年時的他曾需穿鐵甲衣、輔助器來協助正常行走。
陳奎儒身旁的訓練團隊成員們,總是會給予他「一直很努力地在進步」的評鑑,他也曾在媒體訪問中說道:「從小到大我都不是最好的,因為不被看好,所以每次我都想做到最好。」如鐵一般的意志,逐步精進、超越輸贏,達成看似不可能的目標,讓陳奎儒終能踏上東京奧運的最高殿堂,與美國、牙買加的頂尖選手們同場競爭。

「雖無法改變家庭環境,但我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拳擊甜心黃筱雯,從小父母離異、父親更多次吸毒入獄,仰賴爺爺開計程車扶養長大,接觸拳擊運動後,靠著自己的雙手,擊敗原生家庭的束縛,扭轉自己的命運,在東京奧運一舉奪銅,在2023年世錦賽更拿下第二面金牌。
無論在田徑場、拳擊場上的運動員們,即使有場邊教練與支援團隊的陪同,仍是需要一人扛起身心靈的龐大壓力。成功絕非一蹴可及,一時的輸贏並無法定奪每一位運動員的成就,因為往往在跌倒之後的重新邁步前進,步伐會更加地堅毅有力,運動員背後的故事也將更加的立體、鮮明而耀眼。
大我的勝利 不受限於運動場上
近年來,從持續吹起熱血旋風的HBL高中籃球聯賽,以及2023年成都世大運中華男籃締造隊史新猷的第11名佳績,加上赴日參加世界大學籃球系列賽,擊敗美國NCAA一級球隊與地主日本白鷗大學球隊的政大雄鷹籃球隊,再看到因COVID疫情睽違三年重啟的威廉瓊斯盃籃球邀請賽上,中華藍和中華白兩隊的拼搏表現,都讓台灣民眾們重拾起對於籃球運動的熱愛。在球類運動的團隊項目裡,成敗或許會因個人如英雄般的表現而影響輸贏,但藉由團隊凝聚眾志成城的力量與態度,更可讓球隊中的每一位球員都互相砥礪與交互成長,所展現出共好、共榮的團隊精神遠比隊伍能否奪牌的成果還更值得我們感動與學習。

另一方面,步出競技場外,運動員也能夠在社會中發揮其影響力,藉由不同方式來啟發更多新世代,感受運動的正向力量,進而創造更好的社會良性互動,這何嘗不也是一種運動的勝利呢?空手道競技場上的「小清新」文姿云,就曾在Nike與Teach For Taiwan團隊的邀請下前往花蓮,陪伴當地8所偏鄉小學的62位學童們,擔任一日老師,親自寫教案、帶領學童們上課、進行分組競賽,而文姿云也希望透過個人對於空手道運動的執著及拚勁,讓更多孩童們能體驗運動精神的重要性,進而對自我人生產生更多的決心與動力。
而身為中華男籃主控的陳盈駿,如同他控球後衛的角色,在籃球場外更是完美的詮釋「分享」的精神。陳盈駿攜手Nike,以他的生活口號「Have a nice Ray」,走訪偏鄉從事公益活動,透過籃球運動,教育基層孩童,更分享身為籃球運動員會面臨的挫折與挑戰,鼓勵偏鄉孩童勇於挑戰自己不設限。讓運動的成功定義不僅侷限場上的勝負,反而將運動的精神扎根全民心中,亦是一種廣義的勝利。
屬於未來的勝利,全世界共享

透過運動所彰顯出的成功,更可能是屬於全人類的。馬拉松界知名的Breaking 2計劃,就是一項無關世界排名與競賽輸贏的範例。挑戰人類在體能上的極限,當那1:59:40的紀錄終於達成,勝利並不僅屬於Eliud Kipchoge一人獨享,而是全人類共同努力的成就。
文化上的成就更可以透過運動的表現形式,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3年9月即將舉行的第19屆亞運,首度將Breaking(霹靂舞)列入正式競技比賽項目,同時亦將於2024年首次登上巴黎奧運,體壇人士更積極倡議將其延續至2028年洛杉磯奧運。目前正努力進行亞運培訓的台灣Breaking(霹靂舞)國手孫振就曾表示:「正因有著長達50年的嘻哈文化來支撐,才能孕育出Breaking如此獨特的競技舞蹈,進入奧運殿堂。」

更多女性投入運動領域的未來,也是全球體壇發展上的一大成功。身處變革最前線的全球女性,正重新定義著運動的意義,Nike全球女性品牌副總裁Liz Weldon曾說到:「在過去的50年裡,我們在展現了反叛精神的同時,也引領著進步的方向—Just Do It。我們一直鼓勵世界各地人們只管放手去做。」女性透過競技體育、健身等不同形式的運動,為體壇注入一股充滿靈魂、齊心團結,以及不受框架約束的感動。無分性別族群、人人皆能動起來的下一代,相信必將是運動的一大成功。

運動場上的贏與輸或許是運動成就的光與影,但頒獎台上的光榮僅僅只是一位運動員生涯的驚嘆號。但背後無數動人的運動故事與運動員展現的不服輸的精神,是一個接一個的逗號與未完待續。正如Nike持續支持各領域頂尖好手追求卓越,秉持Just Do It的精神,鼓勵運動員放手一搏,成就屬於自己定義的成功。
漫畫設計:劉若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