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黃扉頁煉成金:從法蘭克福古書博覽會,看稀有古籍交易生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古書博覽會促進了古籍市場交易與書商交流,同時被納入現當代出版產業工藝成就一環。
文:張維晏
它們起初是泛黃扉頁,幾世紀後被歷史冶煉成金子!紙本氾濫的世代,我們很難以藝術品的眼光看待一本「書」。然而,當書成為歷史,其藝術價值卻可能超越一幅名畫。古籍買賣從不單是銀貨兩訖之事,它們的客群集中一小部分人身上,買、賣家皆需眼光獨到、充沛鑑賞知識,最好還有萬貫家財。
當它們被納進國際書展脈絡下,收藏、展示及市場機制的三位一體特性匯聚,耀眼的藝術光環,恰恰滋潤了這塊渺小客群耕耘的沃土。

德國法蘭克福古書博覽會(The Frankfurt Antiquarian Book Fair),自2005年起一直是法蘭克福國際書展(Frankfurt Book Fair)重要一環。現代法蘭克福國際書展機制在1949年被確立,但其歷史卻可溯源15世紀成形的當地書商市集,很難想像它如今已是世上規模最大的國際圖書博覽會。
起初,「古書博覽會」僅是作為國際書展中一項「特別活動」(sub-event)。現在,每年平均約有50至60個收藏單位(含個人收藏家、古書商等)參與,現場除了古董書籍,還包含了藝術品、西洋版畫、地圖、歷史照片或相冊,成套、單件或散賣品,琳瑯滿目。內容範疇甚廣,舉凡醫學、動植物學、聖經或手抄書、藝術家畫片、手稿、古典時裝、首版書、絕版書等,它們大多是1900年之前的文化遺產。
參與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古書博覽會的書商,多數是國際古書商聯合會(International League of Antiquarian Booksellers,簡稱ILAB)成員。ILAB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古籍非營利性行業組織,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許多成員早在1947年ILAB成立時,就已是知名的古書商或協會性單位了,而ILAB則是統合這些單位,並促進各國書商交流的組織。策動ILAB的主要五大力量,是來自英國、法國、丹麥、瑞典與荷蘭的古董書商。一開始,促成ILAB的理念純然為了「世界和平」,現今其會員遍及全球。[1]

ILAB的創始人,猶太裔荷蘭古董商Menno Hertzberger(1897-1982),曾在二戰中為躲避納粹的迫害而遠走,後來他為了重新集結因戰爭而離散的同行,興起創立聯合會的理想。1947年,根據Menno Hertzberger的建議,ILAB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籌備會議後正式成立,此後定期集會。他曾說:
5年漫長歲月,已在各國間架起額外的隔閡,他們無法進行溝通聯繫。這格外強化了沙文主義,甚至更糟糕的,是仇恨。是否可能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做些什麼,讓各國更加團結?這是我的夢想,但它如何實現呢?唯有建立在共同立場上,以及共同利益上,因此,對一個古董書商而言,便是通過他的愛,書(THE BOOK)![2]
Menno點出重要的弦外之音,「收藏古書」(共同立場)與「買賣交易」(共同利益)是架接古書商彼此的橋樑。他提出反思:我們的買賣,是否並未淪為普遍所說僅是商業行為,或者我們該去意識到我們是在操作進一步的文化學習材料?

以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為例,單就出版商的年度版權交易盛會來看,獨闢出來的古書博覽會區塊略顯突兀,因為它並非在現代出版產業鏈中,然而兼具國際產業文化交流之展示特性,卻正好讓古書博覽會成為世界遺產展示交易活動的亮點。
這些古書既是商品,也是整體人類文明的表徵,它們有先賢巨匠的豐富知識、精雕細琢的裝幀工藝,蘊含無可取代的歷史文獻價值,更重要的是它們還可能增值!古書博覽會展出的內容無疑是藝術史的一部分。往年以來,古書博覽會區塊與藝術專區被規劃在展館同一層樓,明顯地,它們本是同根生。
藝術區塊展出者涵蓋廣義的美術範疇,包含:現代藝術、平面視覺或數位、錄像與多媒材、應用美術商品、印刷工作坊等,此外,高端美術書籍或復刻手抄書更是展會的靈魂。
古書博覽會與書展各專區一樣對外開放參觀,儘管進入該區前需經警衛把關檢查,但大量觀者好奇如狂瀾般湧入。古書商們大多本身是優秀鑑賞家,文物以細小紙籤標識品項價格,或長串字句描述品名、尺寸、頁數或圖版數,以及品項來源或說明。
價格不定,一般而言幾百歐起跳只能算小資,千歐以上則悉數平常。通常還有零散小件,大多是從某些古籍上拆解而來的散裝頁面,如單張版畫、手抄頁等。少數散件標出處或基本年代、作者、價格,但多數資訊不全,相對價格也便宜,一幀版畫甚至可用15歐購得,而它們的客群則包含一般參觀民眾。

古書被翻開至特定頁面,尤其是圖版,並運用黃銅製書夾固定便於展示,反映一個事實:在市場運作下,有心購藏者多數受書中圖版吸引,進而影響其購買判定。類似實例不在話下,一本古籍圖版多寡、圖像尺寸與品質,大大影響市場價值。著名古書專家Matthew Haley表示,一些晚期出版的稀有古籍(Rare Books)「更加搶手,乃是因為它們有更多的信息和插圖。」此外,博覽會上的文物是古書商們精挑出來的,表徵他們的藏品實力。
古書博覽會促進了古籍市場交易與書商交流,同時被納入現當代出版產業工藝成就一環,原本圍繞小範疇市場朝向社會大眾公開,這是法蘭克福國際書展所賦予的多重內涵。有關收藏、展示與藝術市場機制,牽涉甚廣,值得陸續細究。
附註
Tags:
2023迎向雲端浪潮,掌握職場躍進方程式,培養雲端硬實力就在此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未來,「雲端」將成為企業運作過程不可或缺的數位競爭力之一,而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WS即將於2月23日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免費傳授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並幫助參與者認識雲端、學習AWS提供之上百種的免費雲端服務。
回首2022年來勢洶洶的數位轉型浪潮,數據運算、資料儲存、提升安全性等雲端技術早已成為企業製程最佳化、擴充業務規模、創造價值的重要利器,而在新的一年中,數據分析公司也指出,整合AI分析平台上雲不只能有效降低部署時間、減少人力成本,亦是在可見的未來中,提升商業價值、邁向永續轉型的科技大勢。因此,許多企業也延續轉型浪潮餘波,積極導入大數據、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等進階數據科技,並搭配各式雲端服務來強化企業內部運轉效能,迎戰全新的市場挑戰。
數位革新不落人後,AWS助您入門雲端
當「雲端」從產業發展、轉型的熱門關鍵字轉變為2023年不分產業別,都有強烈需求的職場必備硬實力,每一位在產業中耕耘奮鬥的從業人員、或是初入社會職場的新鮮人,又該如何提升自我,加緊腳步跟上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數位革新呢?
好消息是,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mazon Web Services(AWS)即將於2023年2月23日的下午2點至5點,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AWSome day),透過專為雲端新手設計的一系列實用入門課程,一步步帶領大家了解雲端技術以及AWS服務。
專業講師彙整雲端精華,基本服務、創新應用一次滿足
AWS線上雲端培訓日是針對雲端新手所量身打造的免費入門實用課程。課程內容由AWS的資深業務發展經理KC Liang,以及AWS技術培訓師Stanley Huang共同帶領,兩人將從雲端趨勢、技術概念、產業應用等角度逐一介紹,並透過深入淺出地介紹及示範儲存、資料庫管理、運算和網路、資訊安全等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以及AI機器學習、區塊鏈、5G及衛星通訊等熱門創新服務,讓您即刻上手AWS高達100多種的免費服務。

課程結束後,除了獲得AWS提供的培訓證書、養成雲端技術能力,亦能了解如何透過雲端服務掌握市場優勢,所以無論是對雲端服務感興趣的新鮮人、企業或資訊相關的高級主管,還是擁有豐富開發經驗的工程師或技術人員,AWS線上雲端培訓日都能為您建立雲端技術概念、拓展應用視野,為個人或公司帶來正面性的影響。
更棒的是,AWS線上雲端培訓日不只開放免費報名,凡完整參加並填寫會後問卷的參與者皆可參加抽獎,有機會將Air Pods(第三代)與AWS客製露營燈免費帶回家!此外,若您是新用戶,在活動前註冊AWS免費帳號並填寫贈品申請表單,還能直接獲得「AWS不鏽鋼智慧型保溫瓶」,歡迎點此了解更詳細活動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