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黨4天代表大會落幕,誰的表現最驚奇?哪個時刻最感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民主黨本周舉行4天黨員大會,正式提名拜登出選總統,多名重量級人士發表演說挺拜登,其中有些人的存在可能有點尷尬,有些人則表現突出。
美國民主黨自當地時間17日起舉行為期4天的黨員代表大會,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於20日大會最後一天正式接受角逐總統提名。本次黨員大會受疫情影響而延後舉行,並改以視訊方式呈現;眾多知名民主黨人物出面發言,連高齡95歲的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也錄音參與,更有數名共和黨人表態支持。
《美聯社》報導,拜登在演說中對選民表示:
「如果您將總統一職託付給我,我將以我們最佳的一面為基礎以構築未來,而非沉淪於最差的一面;我會是光明的盟友,不與黑暗同流合汙。別懷疑,只要團結,我們可以、也將會克服美國此刻正經歷的黑暗時代。」
展現團結,即是黨員大會的功用之一,因此在這4天之中,拜登黨內初選時的競爭對手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麻州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印第安那州南灣前市長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等人皆有發言,以示認可拜登;再加上前總統歐巴馬夫婦、前總統柯林頓、前國務卿希拉蕊、現任國會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等重量級人物,黨員大會可說是政治圈版的星光大道。
眾多與會者和大會節目橋段中,有幾個值得注意的亮點:
最感人時刻
已故的共和黨前資深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曾於2008年參選總統,最後敗給歐巴馬;馬侃生前德高望重,曾參加越戰被俘,遭遇虐待後生還歸來,被認為是戰爭英雄。但川普對於馬侃極不尊重,譏笑他是戰俘、不足以稱為英勇;馬侃2018年因腦癌逝世,享壽81歲,家屬拒絕川普參與葬禮。
馬侃遺孀辛蒂(Cindy McCain)出現在民主黨大會第2夜的影片,講述馬侃和拜登生前跨越黨派的情誼。《Politico》報導,拜登仍是特拉瓦州參議員時,與擔任參議院海軍事務聯絡員的馬侃認識,兩人成為朋友,即使日後在國會殿堂激辯,兩家人仍會在拜登家後院野餐,「看他們坐在那裡開玩笑,就像在看喜劇一樣」。
過去共和黨在反對歐巴馬的全民醫療保險法案時,馬侃盡力協調;這項努力在本次民主黨大會中成為助力,提醒選民勿忘全民醫保的重要性,而這是川普政府亟欲削減的社會政策之一。
馬侃遺孀的出現,雖不代表她會將票投給拜登,但勢必有精神號召作用。共和黨不少傳統保守派對於川普積怨已久,出席本次民主黨大會的共和黨員還有前俄亥俄州州長凱西克(John Kasich)、前紐澤西州州長惠特曼(Christine Todd Whitman)、前國務卿鮑爾(Colin Powell)等人。
此外,《紐約時報》報導,共和黨的倒戈團還可能包含前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猶他州參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阿拉斯加州參議員穆考斯基(Lisa Murkowski)、前眾院議長保羅萊恩(Paul Ryan)、前白宮幕僚長凱利(John Kelly)、重量級前參議員弗萊克(Jeff Flake)等人。
最尷尬獎
第42任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出現在第2天的黨員大會聲援拜登。然而,柯林頓過去因為與白宮實習生陸文斯基(Monica Lewinsky)有染,差點遭國會彈劾。在近年反性騷擾的#MeToo運動興起後,柯林頓的現身格外尷尬。

《CNN》評論指出,柯林頓是一支「枯竭的政治勢力」,在民主黨年輕勢力崛起之下,柯林頓看起來似乎有點像個「令人尷尬的阿伯」,不過在批判川普上面仍能有點作用。
最佳自嘲獎
2016年代表民主黨參選總統的希拉蕊(Hilary Clinton)在大會第3夜登場。希拉蕊的出現,是提醒不希望川普當選的選民一定要出來投票;希拉蕊在上屆大選比川普多拿300萬張普選票,但由於美國「勝者全拿」的選舉人團制度,希拉蕊輸掉搖擺州和3個工業州,最終敗選。
《華盛頓郵報》報導,希拉蕊告訴選民:
「別忘了,拜登和賀錦麗即使多拿300萬張票,還是可能輸掉大選,所以我們需要壓倒性的多數票。」
最佳突破獎
《華盛頓郵報》指出,歐巴馬向來溫和,或許太過於溫和,在2016年政權轉換時,甚至稱讚川普勝選後的發言精彩、鼓舞人心。歐巴馬卸任後很少對政事明確發表意見,雖然對於川普的不認同言論漸多,但仍有限度,直到這次黨員大會第3晚,歐巴馬終於突破老好人形象。
歐巴馬直言:「近4年來,他對總統這份職務沒有展現興致,沒興趣尋求共同的立足點;沒興趣利用總統大權幫助任何人,除了滿足他自己和他的朋黨;對待總統一職如同只是另一場實境秀,就像他過去刷存在感的方式一樣。」
歐巴馬指出,川普不用事實、科學和邏輯處理方式,偏愛捏造訊息,將執法權當成政治籌碼,這甚至也不是保守派或共和黨的原則。
專研究歷屆總統的歷史學家與政治評論員拜許羅斯(Michael Beschloss)指出,過去從來沒有卸任總統批評繼任者時的火力像歐巴馬這般強大。
最佳帶貨獎
前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在大會第1天登場時,戴著一條寫有「投票」(VOTE)字母的項鍊;不到一小時,這條項鍊相關字詞登上Google熱搜冠軍。《今日美國》報導,這條項鍊由洛杉磯非裔設計師Chari Cuthbert設計,售價295美元。

最倒楣黑鍋獎
美國眾議院史上最年輕眾議員歐加修-寇蒂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在1分鐘發言時間內,強調民主黨主張開放進步,能夠修復種族分裂、性別歧視、恐同症等社會傷痕,在言論結尾表示,「我在此支持提名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代表出選美國總統」。
“2020美國大選”的相關議題
- 2020-09-16 彭博出1億美元助拜登,4個關鍵因素指明搶「佛州」
- 2020-08-25 共和黨正式提名川普彭斯競選連任,黨綱比民主黨多了對台6項保證
- 2020-08-21 美國民主黨4天代表大會落幕,誰的表現最驚奇?哪個時刻最感人
- 2020-08-19 三大指標預示川普與共和黨將吞下歷史性慘敗?
- 2020-08-17 防止川普阻撓郵寄投票:在野黨準備發動法律戰、眾議院議長提早復會應對
Tags: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