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亦絢〈恨匱色〉:米色與白色的差別,跟黑色與白色同樣都是「差很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的鋼琴老師最早發現,我會把色彩視為禮物分配。那時我會替我的琴譜封面繪圖與著色,老師看了就說,妳喜歡這琴譜甚於那,妳給了它許多顏色,另一本分到的顏色少多了。我受的教育是對不同作曲家都要同樣認真,然而,私下我偏心的狀況很嚴重,繪圖時我就還是「寵溺」幾個琴譜。
文:張亦絢
恨匱色
在諸恨之中,有些是我稱為「小恨怡情」的恨。這種恨,非關大義,不屬品德,純粹又純粹是個人事務,恨得再厲害,也不傷人傷己——別人都覺得雞毛蒜皮,只有自己特堅持。意志不能貫徹時不會致命,但「得償所恨」就會欣喜異常。
前陣子,我在看山本耀司的《製衣》,他不高調,裡面他回答別人對他的一百問,多數答案都很平順,有些甚至就簡答「是的」。但是五十四問的時候,問題是「你有自己專用的剪刀嗎?」我看到答案就笑到書都摔地上了。山本耀司的回答是:「有的。而且不讓別人碰。」——這樣把一個問題獨立出來看,感覺沒那麼強烈,但如果是像我一路讀,讀到那一題時,就像看到測謊器線線平緩,這裡波形突然爆棚——問題非關測謊,只是問到點上了,沒辦法古井無波地答。
儘管山本耀司沒用到恨字,但給人的印象不妨說就是「耀司恨別人碰他的剪刀」。這背後可能有迷信,有偏執,也可能毫無理由,就是「可是我偏偏不喜歡」。我看了深有共鳴,因為我也有很深的剪刀情結——不過,這裡要談的不是剪刀,而是另個我很在乎的東西,我稱它為「恨匱色」。
這三個字我想了很久,是從「乏味」借來的。我是經歷過一些事,才明白自己有這個毛病。最關鍵,是去了法國。不要看這裡出了印象派與野獸派,我一開始對整個環境極度不適應,不是天冷,不是食物,而是「除了樹上的葉子是例外,這裡的顏色少掉一大半」——具體的原因不確定,可是相比之下,台灣是個環境色很多樣的地方,在的時候不特別感覺,一旦離開,有了比較,落差就很明顯。我整個人痛苦得快要死掉,當然也死不了。問題並不是環境中沒顏色,或沒有這個或那個顏色,而是環境裡的顏色總數對我來說,不夠多。顏色太少。
真的難過到要病倒,只好去龐畢度中心,久久站在康丁斯基的畫前面。完全是種落難感覺。
後來有年冬天我去北方的里爾市實習。想著既然來一趟就多看看,實習沒開始就先去里爾的美術館。好巧不巧,明明是技術的課,老師第一天帶我們去的卻是美術館——這點是非常法國的,就是不信技術可以脫離了美學單獨教育。我因為前一天才整個看過,還做了筆記,所有的作品是第二次看,自然特別投入。結果我聽到一個讓我大喜過望的知識。老師說,在大腦裡,掌管顏色與光影各有部位,從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藝術家是色彩或光影先行。
腦科學裡管視覺的分成六區,色感在書上通常寫成V2,連長一點與特別的名稱都沒有,我氣得要命。既然它是我大部份快樂的泉源,我就想像它該有如布洛卡區啦大有來頭的名稱才好。顯然我是非常不均衡地只有V2活躍,凡是在色彩上表現複雜的,我的筆記就非常詳盡,有時還加上表示「我愛」的星號——至於被歸為光影派的,筆記就冷淡,彷彿社交場合點完頭後就解散。
我的鋼琴老師最早發現,我會把色彩視為禮物分配。那時我會替我的琴譜封面繪圖與著色,老師看了就說,妳喜歡這琴譜甚於那,妳給了它許多顏色,另一本分到的顏色少多了。我受的教育是對不同作曲家都要同樣認真,然而,私下我偏心的狀況很嚴重,繪圖時我就還是「寵溺」幾個琴譜。秘密示愛,老師一下就看穿,讓我很不好意思。
有次有個朋友把米色當成白色,我再三追問「你怎麼可以讓這種事發生?」——我傷心欲絕。因為在我的感覺裡,米色與白色的差別,與黑色與白色的差別,同樣都是「差很大」。我弟弟有次提到我的某個物件,稱「妳的土耳其藍某某物」,我高興地,只差沒給他脖子上掛個夏威夷花環。
不消說,給我一本《日本傳統色名帖》或《色彩的履歷書》,我就會乖得像隻兔子。
克萊兒,《色彩的履歷書》的作者曾舉例說明,字典中有些顏色定義可說神級深奧,比如說到「青金石藍」是「一種溫和的藍色」—這樣說還行吧?接下來就有難度了「比一般哥本哈根藍再紅一點」—我想不用再繼續後面部份了,很多人看到哥本哈根藍就會卡住。不過,這本書的目標並不在精準描繪顏色,而是透過講述關於顏色製造與接受的故事,讓我們對文化的褊狹性有所警惕與了解,就比如說「裸色」或「肉色」這個詞,我們是否都以白種人的膚色為中心去使用?
《日本傳統色名帖》有一則我特別喜歡,寫的是「玉蟲色」。玉蟲是金龜子。但說玉蟲色就是金龜子綠,又不完足。這裡作者用了一則例句,「玉蟲色的契約書令人困擾」。這裡並不是「不要用綠墨水印契約書」的意思。而是「可以有莫衷一是解讀方法的契約書令人困擾」。原來在使用「玉蟲色」這個詞時,傳達的不只有甲蟲的綠,還因為金龜子綠是「會隨著不同光線折射,變綠變紫」的顏色!所以,有陣子很流行說的palimpseste——在羊皮上刮擦複寫——若讓日本人來發明,也許就會變成「玉蟲體書寫」也不一定。又有顏色主體又變化多端——光靠色票的四組數字,大概辦不到。
康丁斯基或是發明了「國際克萊因藍」的克萊因,當然都是我喜歡的人物。據說藝術家抱怨合成群青(又稱法國群青)的效果,他們不喜歡顏料中所有分子都一樣大小,在表揚好顏料時,說好的顏料有「深度,變化與視覺趣味」——不要認為他們瘋了。難道你就不曾覺得某個顏色「太平、太呆、太無趣」嗎?雖然一開始我說,匱色是顏色總量太少,但仔細想想,沒那麼單純。如何形容匱色的反面?並不是每日天女散花一疊色票從頭砸下,就能消飢解愁。讚歎或懷念一個色感經驗時,想到的是更整體的東西。色豐是質而非只是量的問題。我的色感三要是:幽微、性格、言之有物。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