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社會住宅讓居住品質降低、房價下跌?看看荷蘭、日本、香港的例子,別自己嚇自己了

【影片】社會住宅讓居住品質降低、房價下跌?看看荷蘭、日本、香港的例子,別自己嚇自己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社會住宅會影響區域房價?先參考國外案例吧!

編按:

最近因為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公共住宅政策」,各地的聯開宅住戶紛紛傳出不一樣的聲音。有人支持政策,希望可以人人有房住,也有人反對,擔心這樣會引發周圍生活品質下降而導致房價下跌。

其實「公共住宅政策」這種只租不賣的模式稱為社會住宅,在許多國家都已行之有年,其中又以荷蘭的制度最為完善,社會住宅比例高達34%,相對之下台灣只有0.1%。

目前台灣的民眾對於社會住宅其實還很陌生,所以對於公共住宅政策常有許多誤解。最近聯開宅住戶所提出的居住品質下滑或者是房價下跌的問題,其他國家的民眾,也曾經有過疑問,但他們的擔憂,因為完善的管理及扣分制度嚴格控管了社會住宅租戶的品質,所以並沒有發生。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或許台灣無法直接複製其他國家成功的辦法,但至少我們可以從這些例子中,更了解到底什麼是社會住宅;也可以知道什麼樣的社會住宅政策,能夠為更多人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


【我家在選手村?】系列文章

2017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圓滿閉幕,當初位於林口國宅充滿國外氣息的世大運選手村,現階段由北市府施作工程轉作社會住宅。從2010年民間團體開始倡議至今,「社會住宅」已成政府居住政策的重點,當初蔡總統承諾的八年二十萬戶如何實踐,相對於硬體,法規與租賃環境能否切中使用者的需求,將是八年二十萬戶中最關鍵的第一哩路。

製作:陳伯麒
核稿編輯:吳承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