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圖表秒懂《天能》!諾蘭八奇思考的時間軸&人物關係全解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透過圖表,深度解析《天能》
文:XXY
(本文有雷,可先收藏文章觀影後閱讀)
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天能》,探討了他一向熱衷的「時間」主題;他也利用了他向來獨特的非線性敘事的剪輯技巧,搭配實體特效,創造了一個「順行」與「逆行」共存的時空,再次帶給觀眾們驚人的觀影享受。
「時間」是一種尺度,在物理學上被用來描述三度空間的長寬高以外的第四個維度,也是人類無法突破和討論熱烈的主題;不論在宗教、哲學、還是物理科學的領域,「時間」都有不同的解釋與呈現方式。
說穿了,沒有人能夠清楚地表達「時間」到底是什麼,它摸不著、碰不到,但真真實實地存在並控制(限制)著我們。而不管我們嘗試著用「秒」、「分」、「時」等符號標記,它始終都只是一種我們人類為了方便思考宇宙萬物現象而定的規則。
換句話說,我們在地球上所制定的幾年幾月幾日幾時幾分幾秒,拿到了另一個星球、另一個外星生物身上就適用嗎?
而《天能》的電影主題,正是希望我們能夠經過這兩小時半的諜報故事,去感受「時間」帶給我們人類什麼樣的影響?就理性的科學面思考,它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我們的思考模式,也限制了我們對萬事萬物的看法;而就感性層面來思考,我們若最終都朝著死亡的方向前進而無法回頭,那麼我們或許就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體會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天能》就是給予觀眾一個機會,打破「時間」的框架,想像如果今天人類擁有逆轉時間的技術,那我們對生命價值與意義會用什麼樣的方式看待?是更加珍惜?還是變得無所謂了呢?
換個方式來說,「時間」能夠被解釋成一種心智概念,讓我們能夠清楚認識到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並且有條理、系統性地去進行分析比對;它也可以解釋成超越空間的另一個維度,描述萬事萬物的狀態。但不論我們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解釋「時間」,它所帶給人們的影響,絕對是心智大於實質上的改變。
一、電影的基本設定
當我們開始要討論電影劇情前,我們先針對電影中的對白描述,先建構一個我們應該要具備的基本設定;這些設定,相信克里斯多福諾蘭在撰寫劇本前都有詢問過專家;特別是在《星際效應》中的科學顧問-基普索恩(Kip Throne),這位來自美國的天文物理學家,在本次《天能》的電影中也明列片尾的感謝名單之列。
這些對白所提及的科學名詞都確實存在,劇情所引用的名詞也絕非空穴來風;就讓我們先來整理幾個,在探討「時間」概念時所需要了解和具備的知識。
1.1 「TENET」

《天能》TENET一詞,源自於一塊名為「薩托爾魔方陣」,Sator Square 或稱 Rotas Square的拉丁回文方塊版。這塊板子由五個字母、五個單字所組成,寫做兩種型式:
S A T O R
A R E P O
T E N E T
O P E R A
R O T A S
或
R O T A S
O P E R A
T E N E T
A R E P O
S A T O R
不論是哪種形式,仔細觀察這個方陣不論從哪個開頭閱讀,都可以獨立得出 SATOR、AREPO、TENET、OPERA、ROTAS,這五個詞。
就字面上來看,SATOR代表著「種子」、「播種者」、「創始者」;AREPO,則是可能源自於埃及古字,沒有現代能夠對應的專有名詞,是個無法解讀的詞;TENET,意旨遵守的法則,取其「保持」、「維持」的動詞之意;OPERA,雖然現代直接的意思為「歌劇院」,但也代表著Operation的「工作」或「運作」之意;而ROTAS,則有「輪轉」Rotation、輪子「轉動」、「旋轉」的意思。

五個單字合在一起,大致能夠得到「創始者擁有世界運行之道」,也就是電影中不斷強調的「TENET」,一個不能夠說破,也無法完全解釋的「守則」。
有趣的是,電影的開場正是在「歌劇院」Opera裡發生、肯尼斯布萊納所飾演的反派老大名字就叫做「薩托」Sator、而「天能」Tenet則成為全片的核心主軸,一個不能違背的永恆「教條」。
「薩托爾魔方陣」的真正用途有不同解釋,古人將之刻在不同的生活器具上,相信這種文字魔方擁有保護的力量,並遠離邪靈侵犯。但這些推論也只是考古學家或神祕學研究者們的猜測,實際上的用途已不可考;但就電影的世界觀設定而言,諾蘭給了一個相當特別的詮釋。
1.2 「天能」在電影裡的意義
根據電影劇情當中的解釋:在遙遠的未來,人類之中有個偉大的科學家,掌握了「時間」運轉的奧秘。他發明了一台運算機,維繫著這個宇宙世界的規律;換句話說,這台運算機就代表著「物理」,一種世界運作的「真理」。
由於「運算機」掌握了「時間」運轉,也代表著透過運算便能改變粒子的「熵」(在1.3會解釋這個名詞),意思是能夠任意改變粒子的時空狀態,包括時間的順行與逆行。這正是本片中的「逆轉機」,這種神祕機器的作用,能夠將人類的狀態調整成順行或是逆行時間。而「運算機」啟動之後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沒有人真的知道。只能推測,由於啟動「運算機」後會造成反物質與正物質接觸發生大規模湮滅(Annihilation),因此「運算機」也被視為一種毀滅世界的終極武器。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