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四十年的鑽研,為何竇加鍾愛芭蕾舞繪畫主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什麼竇加這麼愛畫芭蕾舞?他有女友在舞團嗎?」當下我很快回答:「他沒有和芭蕾舞者交往過。」
文:曾少千
在台灣許多舞蹈教室,常用法國藝術家竇加(Edgar Degas, 1834-1917)的芭蕾舞海報或複製畫來佈置牆面。有次台北青少年芭蕾舞團的老師和家長問我:「為什麼竇加這麼愛畫芭蕾舞?他有女友在舞團嗎?」當下我很快回答:「他沒有和芭蕾舞者交往過,也終生未婚喔,大概是因為他覺得芭蕾舞很美吧!」
藝術家熱愛某一主題,甚至其歷史定位已和所畫主題融合為一,箇中原因非三言兩語能解釋,而值得從作品和文獻好好探詢一番。竇加在幾回印象派聯展中,便以生動刻畫芭蕾舞而聞名,也成為藝術史上首位專精芭蕾舞描繪的創作者。

二十世紀初,曾經有收藏家和評論者問年邁的竇加,為何努力不懈地投入芭蕾舞繪畫?他給予兩個簡短的答案,一是:「因為芭蕾舞是現存唯一的希臘人體動作總合。」二是:「我只不過想藉由舞者,畫出美麗衣料和人體動作罷了。」[1]
古典文化的傳承
竇加提供的兩個線索,未直接談舞蹈本身,卻都指向人體動作對於他選擇題材的至關重要。而他如此念茲在茲人體動作,是因為他深受古典美學薰陶和摯愛希臘文化之故。竇加在路易大帝中學接受古典人文教育,進入巴黎美術學校學習人體寫生,爾後赴義大利留學和探親三年,勤奮臨摹了數百幅古代和文藝復興作品。
他早年的歷史畫作《斯巴達青年運動》即呈現古希臘人崇尚健美的身體,細膩描繪斯巴達少女的體能、勇氣和魅力。竇加具備人體寫生的絕佳功底,卻身處歷史畫走下坡的時代,需要在現代生活中找到恰當的題材來發揮,而芭蕾舞讓他發現了古希臘人和現代人之間的連結。

十九世紀歐洲舞蹈家認為芭蕾起源於古希臘,因此竇加從希臘雕像和龐貝城壁畫中,追溯古典芭蕾的蹤跡,描摹優雅的律動和衣裙。[2] 在他速繪的手稿上,常圖解古典芭蕾基本舞步,註記各種術語(battement à la seconde, plié, pirouette, rond de jambe à terre),準確程度近乎舞蹈教學手冊。
他亦寫了四首格律嚴謹的十四行詩,形容芭蕾舞的絕美神秘(le beau mystère)、千變萬化和繽紛色彩。[3]竇加的詩人好友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也作詩讚舞,將舞蹈譬喻為「身體的書寫」(écriture corporelle)。舞者的身體彷彿符號和媒介,在空間中創造形體和意義。
台上台下的紀錄
竇加執著畫芭蕾舞,反映他所浸染的菁英教育和古典美學,也顯示他的中上階級出身與社會觀察。竇加父親為愛好藝文的銀行家,舅舅和弟弟從事跨國棉花產業,但在他初登藝壇時,家庭經濟陷入嚴重危機,使得他必須扛起謀生擔子,以致他自嘲地稱呼畫作是產品(article),供應資本市場的交易。
從天之驕子轉變到自食其力的竇加,特別敏銳於現代社會的階級差異和職業百態。他犀利的畫筆,曾掃描過洗衣婦、製帽女工、妓女等勞動者。
竇加筆下的舞者並非單純回復古典風華,也不像浪漫派芭蕾畫中脫俗空靈的仙子。在十九世紀上半葉歐洲風行芭蕾舞熱潮,著名舞星如Clara Webster、Marie Taglioni、Fanny Cerrito 受觀眾追隨愛戴,流行畫報常見其帶著撫媚微笑、蹬著曼妙的腳尖功。
相較之下,竇加著重於舞者養成的漫長過程和辛勞訓練,而不是台上最耀眼的主角。習舞的少女多來自貧窮家庭,期待經過日日磨練和重重考驗,能靠表演領薪,貼補家計和自立維生。竇加畫出少女真實的身體動作,緊繃的肌肉,伸展的筋骨,彎曲的關節,釋放的能量,以及她們重複練習中的挫折、疲憊和恍惚。
竇加是如何了解舞蹈的幕後世界呢?其實他沒有舞者女友,而是透過朋友和鄰居介紹,聘用幾位舞者當他的畫室模特兒。值得注意的是,他從1870年代初畫了芭蕾舞十多年以後,才於1883年經收藏家幫忙而取得巴黎歌劇院會員資格,方可進入後台更衣間和排練室,就近觀察舞團的上課、評鑑、整裝、預演情景。[4]
從竇加的素描、粉彩和油畫,可見他深諳舞團建築的裡外,舊址教室的落地窗和旋轉梯,Charles Garnier新建的華麗結構,還有舞團的靈魂人物,如Jules Perrot老師和伴奏的音樂家。他亦從歌劇院包廂的觀眾視角,俯瞰謝幕的璀璨剎那,在壓縮的畫面中,展現和對比休閒的富裕階級和奮力工作的舞者。

斯巴達式工作觀
芭蕾舞作為古典藝術形式,又是十九世紀巴黎中上階級喜愛觀賞的表演,堪稱視聽感官和社交儀式的盛宴。對竇加而言,芭蕾舞不只是古典的延續,或社會階級的紀錄,更啟動了現代繪畫無窮的挑戰和實驗。
他長達四十年的鑽研,從未自滿於「芭蕾舞的專業畫家」名聲,而是不斷跳脫構圖章法和技法窠臼,變換畫面的視角、配色、明暗和質地,捕捉舞者的瞬間姿態和神情。他探勘每個身體的動能、停滯、柔韌、震顫,甚至超越攝影術的洞察力,更傳神地表現人體各樣的情感、造型和韻律。
竇加的自我紀律和勤儉克己,可稱之為斯巴達式(Spartan)的價值體現。他晚年離群索居,過著斯巴達式的簡樸日子,訪客和模特兒驚嘆於他淡泊名利仍兢兢業業地工作不休。芭蕾舞閃現的詩意和流暢感,其實蘊含艱難的技巧規範和藝術表達。
這正如竇加的創作觀,看待繪畫如一連串待克服的難關,不抄捷徑,不容懈怠。[5]「為何竇加鍾愛芭蕾舞主題?」此一大哉問,可從藝術家的自述和生平習性看出端倪。竇加的古典素養和斯巴達式信念,讓他在芭蕾舞中找到相映的追求和實踐;而舞蹈的絕美神秘,引發他去貼近掌握的無盡渴望。

參考資料
[1]收藏家Louisine Havemeyer、評論家George Moore、畫商Ambroise Vollard詢問過竇加為何鍾愛畫芭蕾舞,得到這般回答。請見Richard Kendall and Jill Devonyar, Degas and the Ballet: Picturing Movement (London: Royal Academy of Arts, 2011), 12, 15.
[2]為紀念竇加逝世百年,2017年劍橋大學Fitzwilliam博物館舉行Degas: Passion for Perfection特展,將古希臘Tanagra舞俑和竇加臨摹的畫作一併陳列,顯示兩者的關聯性。
[3] “Danseuse”, Huit Sonnets d’Edgar Degas (Paris: La Jeune Parque, 1946).
[4]Richard Thomson, Edgar Degas: Waiting (Los Angeles: Getty Museum, 1995), 33.
[5]Paul Valéry, Degas Danse Dessin (Paris: Gallimard, 1938), 11-13.
本文獲漫遊藝術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